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赞 《上海国资》2008,(2):81-81
对于中国企业界而言.“团队”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和词汇.但支配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君臣”关系和“同伙”关系。 这两类企业.事实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全部是领袖型企业。前者的“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者貌似团队,但仍然靠“带头大哥”的铁腕进行强力管理。  相似文献   

2.
潘旭明  游浚 《特区经济》2005,(2):257-258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文化”一词逐渐被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则是“教化”。总的来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都用来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圣经》的魅力不在它的宗教性、神性,而在它的文学性;“二希”(希腊、希伯莱)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它们对世界文化发生了深刻影响;《圣经》在20世纪初才与中国社会全面接轨,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这里,我把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归纳为四点:第一,文明观。文明这个词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在西周,有两部书里面都提到文明。一部是《尚书》,还有一部是《易经》。意思就是说一个治国者的道德和才能应该像太阳一样光明普照,所以叫做文明。前面的一个“文”字就是道德素养、才能,后面的“明”字是像太阳一样光照四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文明史。这是中国文化传统里面的一个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先生毕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中国文化要义》是梁先生的第四部著作,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评述:以宗教为起始,对比中西文化之异;以家为核心概念,评说梁先生家与国家的中国特色之意;以理性为归纳词,评述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中国性格;简述“有对”和“无对”这对有意思的词汇。梁先生对中国智慧的叩问,对中国文化模式的构建,于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历的七月七日,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相传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一美丽的传说代代流传…… 曾几何时,中国文化出现断层,西方文化承虚而入。洋“节”东进,传统消退,直到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人们才惊醒。于是,国人大声疾呼,保卫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节日回归,重振民族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相应的经济文化,其形成的途径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的市场经济文化。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当代市场经济文化价值的共性。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国“复关”和“入世”的过程使中国过去一些不良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文化逐步形成。“入世”后上述过程将加速,并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创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走向世界,对全球市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京同 《上海改革》1995,(5):47-4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借鉴的内容很多.从共性角度考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革新进取。《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包。”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精神的高度概括。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企业、个人,都应继承这种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这里有龙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些人对中国龙年发行的邮票上龙的形象颇有微词。显然,他们认为邮票上龙的形象与传统的中国概念中的龙形象不符,邮票上的龙看上去十分“凶猛和可怕”。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学生,她对于她的银行卡被叫做“龙卡”(Dragon Card)非常不满,因为她坚持认为英文中“dragon”一词翻译成“龙”十分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称谓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和传统的体现。称谓语中“形同意异”的表达就会产生貌合神离的“假朋友”现象,这是翻译中的一大路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盲区。本文通过研究《围城》中由称谓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假朋友”的现象。来探讨其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贾士煜 《魅力中国》2010,(19):159-159
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胡静 《魅力中国》2009,(1):88-89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成为区别于其他法律传统并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系统,即“中华法系”。因此,概括地总结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式特征和价值取向,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急剧变革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命运,进而揭示传统中国法文化的转型与发展趋势,应当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基本任务。20世纪是中国试图重建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的世纪。自晚清“新政”改革传统法制引进西方法律制度以来,近百年的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可谓艰难曲折。本文从文化入手,通过对文化、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递进式的分析,进而揭示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对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研究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国家,林语堂在翻译中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方法,这两种策略是相辅相成的.译者应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为中国文化向西方国家的传播作出贡献,从而进一步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王诚 《魅力中国》2013,(16):90-90
纵观中国漫长的古代音乐史,音乐的“雅”“俗”关系,一直是颇具争议的核。问题之一。而“郑卫之音”这一现象。作为中国古代音ft.文化中“雅俗之争”的焦点。一度引发不少哲人儒者的评论阐发。笔者通过对“郑卫之音”历史背景、概念界定、学者评断、影响等方面的探究.来阐述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雅俗之争”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这一科学论断,既指明了博采兼容是中国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的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探索党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对于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规律之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谈到春秋的时候,最常用的两个词就是王室衰微和礼崩乐坏。说王室衰微这是事实,但是如果说当时的礼乐制度“崩”和“坏”则有过当之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文化发展的优胜劣汰和自我完善,它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张明 《走向世界》2001,(1):61-63
在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唐朝与宋朝是两个伟大的朝代。其伟大不仅体现在疆域的宽广,民生的富足,更表现为人文的发达,文化的绚丽多姿。而唐之诗歌艺术与宋之词艺术乃中国文化的两座艺术高峰。因此,虽然诗、词艺术并不是为唐、宋两代所独有,但只要一提“诗词”两字,在人们脑海中闪现的自然就是“唐诗”、“宋词”。  相似文献   

18.
李焱 《首都经济》2007,(11):28-29
当“文化”与“创意”这两个词被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注定了北京要在新经济风起云涌的浪潮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在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加快了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使“现代化”一词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但对于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人们多是从物质基础和经济技术的视角加以认定,理论界尚缺乏定位准确的理论解析和客观规范的科学描述。拙文认为“现代化”一词中的“现代”二字是其内涵和质的规定,即达到现代国际社会层面上公认的先进水平;“现代化”一词中“化”字是其外延和量的范围,即现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先进水平包含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红色代表幸运,以红色比喻人的词常常是褒义词。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是“火”和“血”的颜色,它象征着暴力、流血、激进等,是一个贬义词。汉英两种语言中“红色”的翻译,一般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得体地进行翻译能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加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