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第三产业转移的矛盾分析 ,指出 :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 ,实现“三化联动” ,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还可以安排大量城市劳动力在农村小城镇就业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消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永业 《发展》2003,(5):30-31
记者:目前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怎么样?朱志良:就业和再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劳动力总量过剩,失业人员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目前,我省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的情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预测,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约10万人,而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只有3万个;全省农村每年约有311万劳动力需要输转,而目前的输转量只有266万,还剩余45万;同时,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1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而近…  相似文献   

3.
任何与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这一过程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进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所带来就业结构变动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现代经济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就业,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会减少单位土地劳动力的绝对量,更重要的可以减少过剩在农业内部的滞存量,减少制约土地集中使用的因素,有利于今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劳动力的素质,也有利于形成农业生产无形而巨大的生产能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发展了农村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满足了非农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4.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詹清滚 《老区建设》2010,(17):34-3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星子县“十一五”期间有12个重点扶贫村。农村贫困、劳动力富余、经济发展缓慢是扶贫村的一个共同特点。星子县扶贫办按照“十一五”扶贫发展纲要,紧扣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民生工程不放松,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海南省是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5。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海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尽快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巳成为海南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多,增长速度也快.当前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左右,这个数值还在以每年8万左右的速度增加着。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十质比衣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差。素质差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不断增加和转移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在外省民工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就业自然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中,其中有一部分属“虚假”过剩.据测算,全省种植业所需劳动力120万人,而种植业实际容纳劳动力14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滞留在种植业中。由于存在撂荒和耕作粗放等劳动力投人不足现象,造成部分“虚假”过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发展状况来看,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就业方面,这一转移就业模式大大的改善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入的局面,有效地避免了造成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成本支出,增加了转移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提高了其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放潮》2003,(9):42-42
记者从8月下旬在福州市召开的福建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山区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和沿海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十五”期间,福建省每年需安排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近4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历年都未超过20万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西省上高县坚持“兴工强县”、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采取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内增外扩、多路并举的有力措施,致力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机制,促进了农村劳力转移就业,做大做强了劳务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县11.43万农村劳力已向非农产业转移6.94万人,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经济实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我国劳动力再就业面临的形势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就业问题包括城镇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若按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的标准计算,“九五”期间我国农村至少有一亿以上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通过构建浙江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等3个指标影响最大,反映政策因素的市场化分配资源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苏州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有一个新提法:“农民创业和就业”。不仅仅是被动“就业”。更要主动“创业”,而且多数是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这个经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丛刊》2008,(2):13-15
就业环境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宁波市相继获得“全国最容易就业城市”、“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并面临着“就业难”与“技工荒”的双紧局面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来劳动力流入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6.
宋雪梅 《特区经济》2012,(6):168-170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时,政策的取向应该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国家长远发展,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广开就业渠道以便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还要注重"三化"协调发展,处理好不同层次农民工在转移就业时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把就地转移就业与异地转移就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浙江农村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村的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然而,近年来农村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速度相对放慢,而第一产业由于有大量新生劳动力注入而依然存在劳动力大量过剩。近年来,全国性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及“民工潮”的产生正是农村劳动力存在大量过剩矛盾的显露。因此,如何促进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加快转向二三产  相似文献   

18.
王广深 《特区经济》2006,(1):127-128
本文认为农村教育体系功能不完善,使农民综合素质差,就业竞争力弱,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力无法顺利转移出去;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于是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矛盾形成。因此,要化解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矛盾,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切入点,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功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农村剩余劳力顺利转移,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但归根到底,经济增长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今年国家制定了“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以及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至1000万”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解读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适宜经济结构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迅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民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仍需重点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