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1—2003年发生控制权协议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控制权转让价格及溢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重点分析资本结构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目标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越高,控制权转让价格越高;股权性质影响控制权转让价格,法人股转让价格高于国有股;其  相似文献   

2.
<正> 一、企业购并的方向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产权重组的共同点和本质特征在于大股东的调换,其结果是形成了新的、与企业有某种产业联系的大股东。尽管根据目前的规定,法人股不准上市流通,但是,法人股却成了资本市场的生力军。 在这一历史潮流中,国家股向何处去?一汽金杯的股权交换是一个典范。这个变化的方向是政府与企业进一步分开,国有股变成了国有法人股。可以认为,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国有资产的形式与内容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其结果是,国家直接持有的企业个数与股本额都将大大减少,而间接控制的企业个数与股本额却将大大增加。因此,用笼统的一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无法概括这一复杂的战略转变的。计划经济的“国家办企  相似文献   

3.
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协议收购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在集中竞价交易的证券市场之外,通过协议方式受让目标公司股东所持国有股或法人股,以及获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协议"是收购方与目标公司股东就股份转让、转让价格、交易方式、交割及过户手续等协商达成一致的过程,并不需要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就收购事宜达成共识.实际上,收购方完全可以越过管理层直接与股东接触并取得股权和控制权,最终驱逐或改组公司现有管理层,客观上达成惩戒无效率的管理层、改善公司经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一种成熟的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MBO)对于明晰企业产权、激励管理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2005年4月14日《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出台促使MBO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艾思 《产权导刊》2002,(11):38-39
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规范管理,意味着暂停了多年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得以重新全面启动,外资并购已经从概念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权分置是指股票被人为地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非流通股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等;流通股包括A股、B股、H股、S股、N股等,各股在股价、流通性和转让程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以及流通市场彼此分割的状况。当前在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只有1/3的股票在流通,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并且占有绝对控股的地位。这就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实践 1993年9月宝安集团收购延中实业,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例。短短几年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购并的案例。1994年4月,珠海恒通置业协议受让棱光实业部分国家股,所受让的国家股全部转换成法人股,恒棱事件首开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之先河。此后,沪深两市购并案时有发生,如上海中侨协议收购绍兴百大法人股,一汽收购金杯,康恩贝并购浙江凤凰,英雄股份入主上海永生等。1997年4月发生的粤海实业控股新亚快餐是一起颇为成功的协议收购案例,深圳粤海实业公司通过受让上海新亚集团和二纺机发起人股份,取得新亚快餐总股本的41.8%,成为新亚的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粤海发展,从而以一家非上市公司的身份快速进入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营业转让制度是商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外关于营业转让制度的立法发展比较成熟,我国目前对于该项制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该项制度,在立法上还比较贫乏.我国营业转让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市场中的一般企业,根据优胜劣汰的法则,有的商事主体没有能力继续经营下去,通过整体转让的方式,出让营业;另外一个是通过营业转让制度,我国国企改制中的整体转让.可以学习到什么,应当保护什么.国企改制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向对方的利益,营业转让制度对国企改制有一定借鉴价值.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营业转让制度,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必将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赵宗杰 《产权导刊》2004,(10):32-34
一.法人股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产物 "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在股份公司投资所形成的股份.如果上述法人是国有法人机构,该法人股为国有法人股;若上述法人为非国有机构,则该法人股为社会法人股;若由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为国家股,从"法人财产权"意义来讲,国家股也是一种广义范畴的法人股.综上所述,国家股、社会法人股均属法人股范畴.  相似文献   

10.
<正> 企业产权转让、企业兼并,在香港通常称为公司的收购、合并。“收购”指通过取得一家注册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指持有35%以上的投票权)。“合并”指两间以上的注册公司联合组成一家新的注册公司。合并往往也通过收购来完成。上市公司的收购合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非上市公司的收购合并则没有一个专门的市场。尽管公司的收购合并就像普通商品的买卖一样习以为常,但香港并无单独的单行法规对其作出规定。从实际操作来看,不同类型的公司收购合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香港“私人公司”的收购合并 香港的注册公司分为“私人公司”和“公开公司”两大类。私人公司是指股份全部由创办该公司的股东所持有,而不得由公众购买的公司。因而是一个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而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20世纪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已由最初的概念发展为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现代物流业向更加成熟和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股、法人股协议转让所具有的优点 当前,上市公司股权的协议转让正成为购并和资产重组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方式.在国内证券市场中,经常发生一些二级市场的收购、参股事件,但要么由于市场炒作,要么由于投机色彩较浓,至今还没有一起成功的案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仅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不合理,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几乎没有一个是按照最优化原则来设计的,使得股权结构具有明显的"人为分割"特征,既有流通股,又有非流通股;既有社会公众股,又有国有股、法人股和外资股.其中,国有股占有很大比重,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但却不能上市流通.可见,在一个70%左右的股权不能流通的二级市场中,任何收购活动要想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真正的收购者,就只有选择协议转让作为购并非全流通上市公司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严璐 《特区经济》2006,210(7):331-332
创业投资也称为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向不成熟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收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行为。我国的创业投资业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整体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我国创业投资业的现状着手,分析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外资并购十二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议收购非流通国家股或法人股 即通过协议受让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或国家股,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并购方式.如最近花旗银行注资6亿元人民币取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5%的股份,也是以协议收购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任忠臣 《中国经贸》2008,(22):67-68
营业转让制度是商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外关于营业转让制度的立法发展比较成熟,我国目前对于该项制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该项制度,在立法上还比较贫乏。我国营业转让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市场中的一般企业,根据优胜劣汰的法则,有的商事主体没有能力继续经营下去,通过整体转让的方式,出让营业;另外一个是通过营业转让制度,我国国企改制中的整体转让,可以学习到什么,应当保护什么。国企改制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向对方的利益,营业转让制度对国企改制有一定借鉴价值。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营业转让制度,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必将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已于2002年末经新华社向社会发布。其实,我认为上市公司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的重组热潮在《通知》出台一个月以前就已经掀起。直接促发这股热潮的是10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两份文件。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基本规则发生异化.为此,应做好如下几点:解决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规范引导私募共同基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期以来,国有股减持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国有股、法人股的非流通性是中国特色,也是历史问题.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和变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听说国有股要减持,证券市场几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人们的心理压力至今都没有消除.  相似文献   

19.
黄克强 《特区经济》2004,(10):157-158
<正> 近20多年来,在西方欧美国家,管理层收购(MBO)由最初作为一种业务放弃与退出的资产管理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技术,并作为一种制度刨新而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外的实践表明,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推动全球性企业重构浪潮、国有民营化运动、激发企业家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也纷纷尝试实行MBO,并逐渐成为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并购相并列的3大公司并购方式之 ,从而为资本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一、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s),既是实施管理层持股的一种途径,同时还是西方典型的并购重组方式——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特殊形式。杠杆收购(LBO)  相似文献   

20.
施征 《上海国资》2005,(9):58-59
1元转让或零资产收购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据上海联交所统计,截至8月底,今年已有30多家企业产权项目以1元钱的标价寻找买家,其中大部分项目均已成功转让。“1元企业”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些企业往往是资不抵债的老企业,其背后是巨大的债务风险。《上海国资》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项目的受让方,需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和债务明细了如指掌,并且有把握将企业资产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弥补债务的漏洞,才有可能做成“划算”的买卖。老字号企业的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