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龙王朝     
20世纪80年代初期,身为容奇镇工业及交通办公室主任的潘宁萌发了在容奇镇搞冰箱的念头。1983年9月,潘宁向镇里申请了9万元资金,聚集几个人开始试验,在木头搭建的生产线上,硬是凭双手敲打出3台冰箱。正是这3台冰箱的问世,从此拉开了科龙腾飞的序幕,也由此改变了中国冰箱业发展的进程。1984年5月,机电部把最后一个冰箱定点生产厂家的名额给了科龙的前身——顺德珠江冰箱厂。作为一家乡镇小厂,潘宁前瞻性地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质量取胜。当时的潘宁在管理培训上双管齐下,苦抓质量,并通过制定品牌战略、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拯救科龙     
也许是因为这些年来喧嚣的科龙革命总是令人大跌眼镜,也许是因为当初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并没有被更多人看好,总之,自顾雏军亲率三驾马车引领科龙重新上路始,怀疑的目光便一路相随。许多人无法相信,揭竿而起的顾氏新军在竞争惨烈的家电市场中能够杀出一条血路,他们从初始一刻便断言:科龙死定了!一年后的2002年岁末,当我们冒着冬天里的第一场寒流赶赴顺德,脚踏实地再一次拜访科龙总部时,那些扑朔迷离的科龙故事在我们面前忽然变的极其简单,在兵不血刃的快鱼吃慢鱼、小鱼吃大鱼的经典案例中,科龙不但没有死,而且中期盈利1.12亿元,…  相似文献   

3.
科龙一搏     
  相似文献   

4.
备忘录: 2000年,在中国东北冰箱企业昙花一现的吉林吉诺尔电器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由于企业严重亏损,扭亏无望,宣告破产,时年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5.
6.
张小平  梁海松 《英才》2005,(8):40-44
顾雏军有三样东西很难改变:吊带裤、大号眼镜框和他的倔脾气。自从2005年5月5日科龙电器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面对危机一向高调回击的顾雏军,却显得格外  相似文献   

7.
8.
9.
沸沸扬扬了八九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一案,终于临近收官。4月21日,科龙电器(000921)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签定了股份转让补充协议,前者将所持有26.45%的科龙电器股份以6.8亿元价格转让给后者。  相似文献   

10.
11.
科龙2001年亏损了15个亿,而于2001年年底入主科龙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却只用9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利润1亿多的奇迹,不得不让人深思。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2年9月底对科龙做了一个深入的调研,专家们将科龙的成功转制归结为民营化重组和战略性整顿的结合。这是一个企业改制与管理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戴璐 《英才》2006,(1):106-107
从顾雏军被捕开始,海信的领军人物周厚健就主动或被动的与之连在了一起。而一切的起点缘于海信参与竞购格林柯尔系旗帜——科龙电器(000921)。  相似文献   

13.
质量科龙腾飞的发动机科龙公司质量治厂经验录今年3月,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94’中国轻工知名企业质量宣言”活动的宣言书上郑重签字,和218家知名企业一道向全社会作出“双优──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承诺和保证。这是我国的第一部《质量法》颁布后不久,由...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10日,科龙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6月16日,科龙电器停牌;6月30日,科龙部分生产线停产;7月8日,三名任职长达三四年的独立董事突然集体提出辞职;7月11日,知名律师严义明倡议发起独立董事的“独立运动”,并公开征集“罢免科龙电器三名独立董事及顾雏军等三名非独董”的投票权。这一系列的“科龙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丁洪 《财会通讯》2009,(3):101-102
一、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 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了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之后,作为收购方的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之母公司——海信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6.8亿元最终完成对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股份的收购,股权过户手续计划在2006年5月1日前正式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07,(5):34-35
从2005年7月海信与原科龙控股方顾军达成收购科龙意向,到2006年4同24日科龙电器正式宣布海信以6.8亿元完成对顾所持科龙股份的收购,再到2006年12月14日实现股权过户真正完成收购,前后历经17个月……这起中国家电业迄今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且一度不被看好的并购案才算最后板上钉钉。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科龙出身于乡镇企业,曾经是中国乡镇企业的一面旗帜,向来以“中国最大制冷企业”自居。在科龙集团大楼后面有一座文化雕塑,寓意为“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一颗明珠”。曾几何时,明珠所放出的熠熠光芒足以令科龙人自豪,令同时代的创业者们折服。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努力,科龙从9万元起家,一跃成为坐拥80多亿元资本的大集团,你不得不在其惊人的成就面前叹为观止。岁月变迁,斗换星移,科龙挟强者之气一路连创新高后,却疲态尽显,接连遭遇经营业绩下滑,人事变动不断,投资者信心受挫等企业衰败征兆。科龙似乎在新一轮的企业发展中迷失了,人们不禁要问:“科龙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全国乡镇企业质量工作会议交流材料。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腾飞经验,很值得各级经济主管部门领导、企业决策者、质量管理工作者一读。我们是否可从科龙的腾飞历程和经营决策、工作重点中悟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走什么路才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不断地发展壮大,为满足市场有效供给,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色柯拉公司全称为上海柯拉房产代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独资私营的、从事房地产中介、代理、租凭、置换业务的企业。从1995年的9月25日创业至今,已经历了五载。五年来,“色柯拉”从一个“三无”(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三无后台)的公司,一跃成为上海房地产中介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经营业绩突出、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创业初,连老板带员工只有三个人,流动资金仅有一万元,经过公司全体员工艰苦奋斗,目前公民已有16个分公司,员工110多人,年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0-50%,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先进企业,成为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介行业的佼佼。  相似文献   

20.
科龙分公司作为科龙的市场前沿,被拎到公司的前台,成为此次整风的众矢之的,闪现在业内人士脑海里的第一个问号是:科龙的分公司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