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钢明 《商界》2009,(5):94-94
现在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自己了.从去年到现在.我去了好几个地方,都有人说,我们有企业家自杀,跑了,我们有更多的人失业了。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如果我们的民企不活下来,国家给你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2.
打车到上海     
陈永泰 《中国广告》2006,(5):171-172
记得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是来这里出差拍片,第一个感觉是这里很像香港,却又不像香港。像街道的弯弯曲曲,小楼小巷甚至菜市场的感觉,都很有香港的过去,眺望浦东那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却像香港的未来。有朋友说,上海其实不像香港.像纽约。我没有去过纽约,但上海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动力的一个地方,既有自己的特性,也包容了其他国际都会。  相似文献   

3.
永远25岁     
从小大人就告诫我,做人要有礼貌,其中的一条就是不要随便问别人的年龄,特别是女性。不过身为女人,自己从来不介意别人问年龄,每次都老老实实告诉对方,当别人说真看不出来——不管对方是真心还是客气,我都会照单全收,美美地开心一下。后来发现,在我的身边,和我一样从来不把年龄当成秘密的人很多,特别是在香港,虽然有的艺人会说我永远25岁,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房间避讳自己的年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虽然他们远远超过了25岁,但是又真的像是25岁。其实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一个星期天,我和香港的一帮好朋友一起,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去公园里聚会。我们4个妈妈谈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孩子们不是每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4.
起步费¥10元,每公里¥2元。记得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是来这里出差拍片,第一个感觉是这里很像香港,却又不像香港。像街道的弯弯曲曲,小楼小巷甚至菜市场的感觉,都很有香港的过去;眺望浦东那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却像香港的未来。有朋友说,上海其实不像香港。像纽约。我没有去过纽约, 但上海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动力的一个地方,既有自己的特性,也包容了  相似文献   

5.
正没创过业的人,不太容易做好天使投资我第一次去李毅的公司时,他们还在北五环外的民宅里。那地方非常乱、破。公司有三四个人,看起来都其貌不扬。苦逼创业者分好几种,一种人非常辛苦,挖空心思研究投资人的喜好,对这种人,我能感觉到他在迎合我。李毅是另一种人,这种人讲起产品时,我能感觉到他对自己的游戏有感情。其实他不太会做网游里的装备、平衡系统等,因为他们原来做的是单机游  相似文献   

6.
“我在香港的创业之路,有三个地方被誉为奇迹。”臧健和说,“首先是从女性小摊贩变成企业家;其次是在没有花一分钱推广费的情况下,产品就被大量顾客熟知;第三是在没有销售部的情况下把产品铺到了香港的大街小巷,是超市的经理来请我把产品放到他们的店里去销售,有些经理说,我们跟你臧姑娘签订的合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相似文献   

7.
七个电话     
福旺老婆兰香老打比方说村里哪个哪个有钱,福旺一气之下就出去打工了。到了南方,福旺给老婆打来了第一个电话:“老婆,我到广州了。我不信我就混不出个人样来,我哪儿比别人差?我福旺非混个人样给人瞧瞧!”兰香叮嘱说:“带出去的钱你要放好。”半个月后,福旺打来第二个电话:“兰香,这外头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我钱都花光了,工作还没找到,连吃饭的钱都借不到,我想你,这工我不打了!”兰香说:“真找不到工作你就回来,人家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三天后,福旺又打来第三个电话,说:“兰香,我找到工作了!我说是吧,我就不信我在外混不出一点名堂?…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起伏,国内外都有,但最重要的是,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要有一些核心的业务。有不同的核心业务就可以在某些行业经济不好的时候,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点是我个人的经验。在1950年我创立长江公司的时候,只有5万港元,因此我要非常小心运用资金,如履薄冰。我经营业务的格言就是: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这也是我从商的座右铭。———李嘉诚(香港)在我创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一点:自己做主,不要指望有任何人来帮助你,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看菜吃饭。有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就好比你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家里有几个孩子,都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创始人之一、科学家富兰克林曾尖锐评论说:"生气永远会有个原因,但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1998 年我出差到香港,住在一位在美国投资银行工作的朋友家,他是我1980年代在美国学习期间认识的朋友.友善而好客.我们一直有着很好的关系.几年不见.发现这位曾经有着很好脾气的  相似文献   

10.
李国威 《商务周刊》2008,(Z1):107-107
最近办公室里气氛不大好,原因是我放在桌上的一本香港某大师撰写的关于鼠年运程的书被人拿去看,看过以后大家情绪低落。我仔细翻来,发现不仅仅是本人,好几个属相的人今年也都是类似"运势低沉,凶星众多,诸多险阻,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1.
信海光 《华商》2014,(20):5-5
忽然有一天,发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爱上了跑步,这非常令人尴尬。在朋友圈上,每天早上晒跑步打卡的人有十几个。为什么朋友圈忽然涌起跑步热?是不是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节奏放慢的开始?还是想让别人知道:我在孤独!  相似文献   

12.
香港迷人夜     
中国的香港与日本的函馆、意大利的那不勒城并列为世界三大夜景城市。虽然香港我常来,但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除了工作之外,都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地瞧一瞧香港的全貌。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空余时间,那也只是在夜晚,所以我最熟悉香港的夜色。  相似文献   

13.
杨正华 《广告大观》2013,(11):15-15
我大概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人。因为我除了工作,大概也没有太多的事情。他们说做CEO的人要常常去应酬,我还好,我都在公司内做strategyreview。比起应酬,我宁可工作。所以那些说喝酒是不得不的人,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借口。所以我也不太批准应酬的费用,我们家可怜的业务员下班后也都在加班。没听说有很多应酬。  相似文献   

14.
我太肯定,这个地方不会被发展成为一个休憩的地方,虽然上海不像香港那样寸土寸金,但是不把这个地方利用起来作为商业用途,那也实在是太不上海了,应该说,太不中国了。  相似文献   

15.
Fred编译 《市场周刊》2011,(1):106-113
什么是真正的“家”?我听到过很多人说“家”这个地方。他们说,房子装修的不好,不是他们想要的。很多人很容易纠结于这些.并且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永远都感觉不够好。每个人都想着有一个完美的厨房、一个多样空间的娱乐室,和一个永远不会弄脏的神奇房子。  相似文献   

16.
解析香港“零关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关税”,是此间香港朋友对我提及最多的三个字,朋友分布各行各业,人人都说:“好好啊!” 内地朋友更是欣喜若狂,闺中密友连续五年委托我去香港时为她代买化妆品和服装,现在终于肯放我一马,只因“零关税”,谢天谢地。  相似文献   

17.
陈周彭让我叫她彭彭,很可爱和爽快的一个女子,从毕业就在叶茂中策划工作,一做就是三年,当我和她戏言广告界三年没有动过的人是凤毛麟角时,她会很得意地笑,说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叶总的人格魅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广告界真的非常需要可以在自己的职位上扎实工作的年轻人,就像彭彭这样。  相似文献   

18.
刘兴亮 《广告大观》2008,(8):128-129
很多朋友都感觉我是个对热点事件敏感、对新事物敏感的人,经常有人问我是怎么捕捉热点事件的,有什么诀窍。我还真有诀窍,除了看新闻、订阅一堆信息外,最大诀窍就在于我每天都关注两个地方.谷歌热榜和百度风云榜。  相似文献   

19.
许十文 《中国品牌》2012,(12):58-60
HELLO KITTY不会再在深圳龙岗出生,一个香港玩具厂商的28年迁移史,一出先扬后抑的"中国制造"悲喜剧今年的中秋节,齐光华难得地要在香港度过,所以,他看起来有些失落。"我还记得毛娃娃堆满库房的情景。"2012年9月26日,这个63岁,开了几十年玩具厂的香港人说:"转眼间,它们都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香港富豪李嘉诚曾经说“我对新加坡政府非常有好感,我自己也有新加坡的居留权,所以,我鼓励公司投资新加坡。” 据统计,以往,新加坡和中国的经济往来大部分是单向的——新加坡投资中国。但随着中国企业的长大,中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形成了必然趋势。从2001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