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疆159个高星级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 10.2软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疆高星级农家乐在空间上分布均衡性差异大,分布较为集中,东疆高星级农家乐分布集中程度远大于北疆和南疆;高星级农家乐在空间上呈聚集型分布,细分后发现,东疆属于聚集—随机分布类型,整体呈北密南疏的分布格局;高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具有资源邻近性、市场邻近性和交通邻近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协办公厅评审认定的2010—2014年度、2012—2016年度及2015—201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借助谷地地理信息系统获得每个基地的地理坐标,利用ArcGIS10.2对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普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属于集聚性分布类型,但分布均匀度较低,体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其他省级行政区数量较少,西藏自治区最少;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明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为主要集聚区(数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3个年度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总量和各地理分区科普旅游资源数量都经历了先减少又增多的变化,表现出中国科普旅游资源发展的非均质性;3个年度均以中东部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尤以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最为集中;度量地理分布平均中心始终落在河南省境内,向东北方向小幅度偏移,空间分布方向性不是特别明显,离散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江西省乡村聚落发展及演变现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乡村聚落发展优化的角度提出具体建议,对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情况以乡村聚落密度、乡村规模以及人口密度进行空间等级划分,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江西省市域和县域内的乡村聚落在乡村规模、人口密度以及聚落分布密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且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江西省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以南昌市为中心,包含宜春市、萍乡市和上饶市大部分县域的北部密集区,主要为北部赣江流域下游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抚州市南部和赣州市大部分区域乡村聚落分布密度较小; (2)江西省乡村聚落在空间上整体呈集聚型分布且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3)其乡村规模较大的聚落多分布在上饶、赣州、九江和宜春等地,反映出江西省丘陵区和山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119个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资源要素价值、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组成评价层,下分14个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不均衡; (2)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122 2; (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分别为0162 0,0116 5和0111 7。[结论]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 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GIS的组织和提取空间数据、制图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根据1997年、2007年江西省各县(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通过几何分级方法得出江西省FDI总体上呈"十"字形空间格局;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检验出江西省FDI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根据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将江西省FDI分布的空间关联格局划分为高值正相关、高值负相关、低值正相关、低值负相关等4个类型。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FDI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即具有高密度区域和高密度区域相邻接、低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相邻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湘西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同时生态旅游资源又极为丰富,是国内山地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为实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亟需对其资源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以便为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定位、竞合策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运用最邻近距离、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类型、空间密度、空间均衡性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市场区域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湘西156个生态旅游资源的最邻近指数为079,并通过泰森多边形进行互相印证,其Cv值为84%; (2)30个县(市、区)的基尼系数为096,表示资源空间分布具有等级、类型和密度的不均衡性; (3)湘西北部的市场区位优势度最高,南部次之,中部最低,呈“瓶颈型”; (4)五级旅游资源集中在湘西南北两端,中部主要为三、四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较少。[结论]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属性为空间聚集类型,但是分布不均,空间密度多聚集在湘西地区南北两端,且多集中于各县市的中心所在地,北部资源质量和市场区位优势都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据此提出北、中、南3个区域不同的发展定位,以及“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三个板块”的空间竞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黑龙江省131处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黑龙江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且均衡性较低,核密度呈“南北双核、小核散布”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和森林资源,与黑龙江省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存在紧密关联;人文因素中,林业产业产值对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旅游收入。对此提出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空间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安阳市11处(点)国家级生态旅游点,采用点状分布的测度方法,计算得到最近邻点指数R=0.14,即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利用β指数、γ指数、平均路径长,对目前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进行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安阳市生态旅游景点规模小,资源类型组合较差,而生态旅游交通网络连通性、通达性不畅,造成其地域组合缺陷明显;提出了安阳市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质量好,组合度高,冰,雪,林等特色资源突出,良好的资源条件与优势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广大的客源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净月潭开发旅游的雄厚基础,存在人文旅游资源较薄弱,特色资源开发程度不够,宣传力度小及与同类资源竞争力弱等问题,应从特色资源入手有步骤地开发后备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加强宣传力度,树立鲜明形象,使净月潭成为集体闲,娱乐与度假为一体的城郊旅游佳地。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6.0信息挖掘软件对其进行情感分布、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以及分类词频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在情感分布上总体呈现积极情绪;游客的主要动机依次是烧烤、爬山、休闲、散步、观赏、踏青等;游客最喜欢的景点和事物依次是千年榕树、樱花林、桃花林、鸟语林、龙潭等;而游客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时间主要在周末和节假日,在季节方面游客更喜欢春季和夏季;同时部分游客反映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还存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电瓶车收费高、人造景观过多、停车场收费不一、一定时期人太多、冬天景观单调及园内出现不文明现象问题。因此,建议开展专线公交;建立实时双向反馈平台及充分发挥宣传平台作用;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加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冬季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之一,城市的扩张和农业集约经营对地下水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以典型区—沈阳沈北新区为例,以地下水重金属为评价指标,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的方法,分析城乡交错地区地下水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异性特征,旨在为类似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Fe、Mn超标率较高,分布范围较广;Cd、Hg分布集中,受城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Pb与集中养殖产业分布关系密切;As的分布与当地化工企业有关;Fe、Mn空间变异性强,空间异质性主要受自然条件等结构性因素控制;Cd、Pb、Hg空间变异性中等,As空间变异性弱,Cd、Pb、Hg、As这四种元素空间异质性的形成主要受人为活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初步发现Fe和Mn,Mn和As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各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和三江源区的弱度、较弱可持续性等级县数比例各为55.14%和87.5%,整体可持续性较低;其余三区强度和较强可持续性等级的县比重均超过或接近40%,可持续性相对较高。从空间上看,新疆昆仑山北坡绿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宁夏南部山区、青海三江源区和贵州南部岩溶山区是弱度土地可持续性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本文采用制图法、统计法和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得出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小城镇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有必要从全国尺度上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小城镇空间体系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各省经济发展与特色小镇培育与存在省际差异,上海等4省市地方经济发展与特色小镇培育共进,宁夏等5省区特色小镇培育领先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较均衡,体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区域间均衡性低于省际间均衡性。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特色小镇数量占比明显滞后于区域内人口占比。从文化地理区划角度,吴越、荆湘和岭南文化副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自然生态要素上,低海拔平原区域特色小镇最多;71.2%的小镇与自然水体临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特色小镇数量相对偏低。[结论]省级行政区划下的特色小镇分布均衡性较高,同时也与经济发展、文化沉淀和生态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揭示我国省域层面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及其效率时空格局特征,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法、非参数效率测算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我国省域层面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洛伦兹曲线相互靠拢且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相比于2009年,2019年的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类型土地配置更加均衡。(2)研究期内我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均值呈现两阶段变化,分界点至2019年表现为下降趋势,要素效率均值高于总效率均值,呈现出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要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3)总效率演进趋势为总体下降和省域间差距缩小;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碳排放效率低值阈值不断提高同时省份之间差距缩小;交通运输用地碳排放效率呈现阶段性变化。研究结论:2002—2019年我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表现为动态稳定,碳排放约束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在时序上呈降低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正相关和锁定效应,总效率与要素效率时空分布格局非同步变化,上述特征的有效解读为合理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越南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发展进行SWOT分析,结果表明:越南国家森林公园具有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独特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管理体系不成熟和投资有限等弱势,面临保护不足、游客管理欠缺等挑战。基于此为国家森林公园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确定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方向、公园的总体定位提供战略依据。通过SWOT层面的研究,有利于发挥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环境优势,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法,揭示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过程和规律,并通过非农化重心曲线分析其空间扩散路径,从而为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空间分析、重心模型等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结果:(1)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较为明显,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区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但2009—2013年与2005—2009年相比,这种不均衡性有所减弱;(2)以耕地非农化指数为等级划分标准的高等别非农化区的行政村集中分布西部平原城镇周边区域,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2005—2009年与2009—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区数量关系及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3)2005—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呈现出由高到低从城乡结合部外围区域向城镇中心回旋的趋势,以2005—2009年为基础,2009—2013年高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向西移动,而低等级向东移动,耕地非农化总体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1861.32 m。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较好揭示了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扩散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GIS的相关软件(Mapinfo7.0)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河南省高端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首先以地市行政中心为点,建立点的缓冲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河南省高端旅游资源点相对于地市行政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河南省内主要交通干线为基轴,建立线的缓冲区,以辅助分析旅游资源点相对省内主要交通干线的空间关系;将点线相结合,总结了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规律,并针对其分布特征给予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