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补偿是激励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评估其受偿意愿对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2个县23个村组204份退耕还林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农户在不同分位点受偿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退耕受偿意愿为2353.4元/亩,补偿期限5年,约为现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1.5倍。农户的资源稟赋特征及主观认知是影响受偿意愿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差异性。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年龄大的农户更倾向于现金补偿,而年轻农户更倾向于政策补偿和技术培训。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以及政策宣传的同时,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根据农户资源稟赋的不同,实现补偿标准的差别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意愿调查法等方法,通过调查农户受偿意愿和市民支付意愿,测算出荆门市基于农户最低受偿意愿的征地补偿价格为85.77万元/公顷,基于市民最高支付意愿的征地补偿价格为147.03万元/公顷.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受偿意愿和市民支付意愿决策的显著因子;为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直接关系到退耕农户的利益,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巩固。文章站在退耕还林两轮补贴即将到期的时点上,对河北省张北县和易县退耕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对未来补偿政策可能变化的响应,并进一步对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若停止补偿,有发生毁林复耕的可能;调查区退耕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均值为2350.5元/hm2·年,且地区差异较大;农户年龄、退耕地沙化程度、退耕地目前纯收益、农户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认知、退耕地机会成本评估和退耕补贴影响程度对农户的后续受偿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区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多项Logit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区域农户具有较高的受偿意愿,96.67%的农户愿意接受人为活动限制补偿,75.78%的农户倾向于按受影响程度计算受偿意愿;(2)寻乌县、安远县、郧阳区和房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标准分别为2 988.02~3 164.53元/(户·年)、2 473.25~2 560.41元/(户·年)、1 884.07~1 917.27元/(户·年)和1 391.41~1 426.34元/(户·年);(3)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收入较低、家庭支出较低、劳动力数量较少、林地面积较大、政策熟知程度较低、政策作用感知较强、政策支持程度较低、政策公平感知较差以及所在地区为寻乌县和安远县的农户选择按受影响程度计算受偿意愿的概率更大。研究结论:加快建立基于农户参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按受影响程度计算的补偿标准以及充分重视补偿标准的差别化,是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区人为活动限制政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尝试构建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水源区农户的基本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采取右端截取模型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研究结果:在416个有效样本中,406个受访者愿意参与南水北调流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主要集中在700—1000元/年,合计占比49.04%,WTA中位数为900元/年。农户家庭经济社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迁移倾向和决策背景是影响受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计划迁出农村的农户受偿意愿比不愿意迁出的农户高51.73%,退耕户的受偿意愿比非退耕户低43.14%。研究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户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较高的受偿意愿,建议在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和完善农民迁移制度的基础上,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和自治管理的角度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CVM),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QR)。研究结果:(1)69.46%的受访农户对现行生态公益林标准并不满意,农户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8.54~48.29元/(亩·年),约为现行标准的3.85~4.83倍;(2)农户的个体特征、资源禀赋、主观认知、政策参与均是影响其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比重、政策满意度、是否享有政策对受偿意愿的作用明显;(3)若在提升补偿标准的同时制定差异化补偿,相较于新参与政策的农户,应优先提高对原先已参与政策农户的补偿,且林地比重应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研究结论:应参考农户受偿意愿,适当提升公益林补偿标准;可结合农户异质性,探索差异化补偿;加强宣传,提升农户森林保护意识和政策满意度;同时,通过公共建设和产业扶持,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禁捕是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渔民作为禁捕的受偿主体,如何给予合理补偿,激发其主动参与退捕的积极性,成为保证禁捕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方法]文章以效用理论为指导,依托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渔民受偿意愿的效用函数测定禁捕生态补偿标准,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渔民的受偿意愿进行分析,探讨洪湖禁捕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和影响渔民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1)禁捕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显示,参数估计结果为4.09万元/年,非参数估计结果为3.56万元/年;(2)两种方法测算的补偿标准每年相差0.53万元,非参数估计法能够直接反映出渔民的最低补偿金额,但测算出的补偿标准往往偏高。在长江流域禁捕的整个时期内,可将两个补偿额度作为洪湖禁捕补偿标准的动态调整区间;(3)在对禁捕有经济补偿的前提下,89.8%受访渔民表示愿意退捕,渔民的退捕行为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生态认知以及禁捕政策的共同作用。[结论]渔民的生产特征和对禁捕政策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渔民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差、生存和生计方式多样化、生态认知程...  相似文献   

9.
农户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设计符合当地农户受偿意愿的生态补偿方案,对于完善源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钱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案例点的实地调查,运用选择实验法对涉及的补偿产品方案进行情景模拟与分析,利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农户对不同生态补偿产品方案的受偿意愿(WTA),以期为完善我国大江大河源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不同补偿产品受偿意愿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林产品补偿现金补偿就业补偿,农户获得三类补偿后自然资源经营权退出比例分别提高1.69倍、1.47倍和1.16倍;(2)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受偿意愿存在差异,低收入组受偿意愿最高为农林产品补偿,农户自然资源经营权退出比例提高85.02%,而高收入组受偿意愿无显著区别;(3)不同家庭收入结构农户的受偿意愿也存在差异,高农业收入组更易接受现金补偿,其自然资源经营权退出比例提高89.51%,低农业收入组受偿意愿无显著区别。研究认为,要以农林产品补偿为主设计多类型生态补偿产品方案,满足当地农户现实需求;瞄准主要受偿需求群体,健全精准帮扶补偿方案;提高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拓展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0.
适宜的生态补偿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表明最低生态补偿应能弥补农户环境参与的全部成本;考虑到生态保护的公平原则,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应包括退耕还林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以重庆万州退耕还林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成本流、保护拍卖和选择实验法,分别估算了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成本、接受意愿和生态环境价值贡献基础上的退耕还林补偿水平。不同补偿原则下的测算结果发现,现有退耕还林农户补贴严重不足。适宜的生态补偿标准是确保退耕还林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前提,也是政府政策设计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测算具有弹性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运行。[方法]以河南省4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由4个属性水平、7个选择集组成的生态价值属性集,测算受访对象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结果]城乡居民对于耕地资源景观与生态环境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耕地质量和耕地面积;农民和市民对于耕地生态价值属性满足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性,农民支付意愿为2 060.55元/hm~2,市民支付意愿为3 396.15元/hm~2,两者相差近1 335.60元/hm~2,收入水平、环保意识是影响受访对象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最直接因素,但两者均认为耕地面积不变、耕地质量改善和耕地景观生态环境改善为最优选择。[结论]补偿额度应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将农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下限,市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上限,可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确定基于乌鲁木齐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当地后期耕地征收补偿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将耕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构成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与成本替代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进行测算,并对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收补偿标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从农户与集体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能使农户获得的征地补偿金提高,从37.92万元/hm~2提升至了306.97万元/hm~2,为现行标准的8.10倍;(2)从补偿范围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补偿标准,兼顾了征地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补偿,分别提升至了299.43万元/hm~2、10.25万元/hm~2。[结论]文章创新构建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了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多重效用,不仅计算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的就业价值和农业产出价值,也重点体现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具有的社会保障效用和生态安全效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耕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民和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两个利益主体。为提高耕地保护效果,需要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确立不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以西北的甘肃省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依据,分别确立农民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等核算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结果] 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和为117. 36万元/hm~2,结合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确定甘肃省农民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12. 82万元/hm~2。测算出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5. 51万元/hm~2,以此确定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 76万元/hm~2。[结论]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社会价值是其GDP的6. 11倍,地方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方面的支出。研究结果为甘肃省政府出台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西北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辽宁省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估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省域尺度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支付意愿差异,通过分析耕地生态盈余与赤字情况,科学量化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可行路径。[方法]文章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系数修正法测算各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1) 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盘锦市3市为耕地生态补偿区,补偿额度为0.53亿元;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1市为耕地生态受偿区,受偿额度为16.70亿元。(2) 2019年全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是向外输出状态,应得补偿费为16.18亿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服务区不存在“空间异位”现象,生态赤字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区域。(3)全省各市化肥施用强度均超过800kg/hm2,导致沈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耕地碳足迹均较高。[结论]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受偿水平,并检验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CVM法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山东省临清市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704.22元/m2;年龄、外出务工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对宅基地政策是否了解及其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等变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参加新农合或其他保险、区位变量、非农就业稳定性变量则对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增强农户退出宅基地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的受偿水平并对其补偿标准进行精确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以最大效用地推动农村居民的生态消费。[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658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以节能灯具为例)的受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其补偿标准。[结果]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受资源禀赋、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等因素共同影响;测算出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的动态调整区间为32.79~36.36元,政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生态产品的最优受偿率应为20%。[结论](1)高度重视农村居民资源禀赋对其受偿水平的影响,加强农村居民资源禀赋积累;(2)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强化生态产品政策宣传;(3)建立管控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耕地质量保护补偿标准测算及方案设计:新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VM方法和农户调查数据,测算新疆各区域耕地质量保护的补偿标准,基于区域差异设计新疆补偿实施方案,构建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持体系。研究表明,新疆各区域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支付意愿和方式偏好差异较大,基于农户支付意愿水平和耕地保护投入,测算南疆补偿标准为221.77元/亩,北疆和东疆分别为130.27元/亩、125.29元/亩;补偿方案中,补偿标准按照区域差异和耕地等级分区分级实行,补偿对象以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为主,补偿方式采用资金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偿资金来源按照区域差异多级政府分摊;最后,构建多方参与式管理体系、多渠道金融支持体系、多样化技术支持体系、耕地资源信息支持系统和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体系,组建新疆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CVM为基础,从"保护者得到补偿"、"社会受益、政府补偿"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模拟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市场,考察了农民参与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受偿意愿及意愿受偿水平。研究表明,82.1%的农民愿意接受一定金额的补偿作为参与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激励。在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出农民参与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补偿标准为544.32元/年·户;在不考虑农民禀赋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下,利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出农民参与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意愿受偿水平下限为415.16元/年·户,上限为505.68元/年·户。运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参与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有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总收入、废弃物工作处理满意程度;影响农民意愿受偿水平的关键因素则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总收入、耕地面积、农村环境评价、环保政策作用感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流域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区域,科学划分补偿载体与合理补偿阈值可为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InVEST 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态补偿优先级与补偿阈值测算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5年闽江流域拥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上游>中游>下游,且自生态补偿实施以来总体呈增长趋势,水源供给服务最为明显;(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788.27亿元,其中水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达61.91%,水质净化服务价值仅占0.16%,按生境质量调整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827.05亿元;(3)根据生态与社会经济状况确定浦城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建阳市、顺昌县、建瓯市、政和县、连城县、宁化县、清流县、建宁县、明溪县、泰宁县、将乐县为受偿区,其他区域为补偿支付区;(4)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损失的机会成本,确定受偿区2015年补偿阈值介于8.48亿~105.56亿元之间。研究结论:闽江流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游对生态补偿迫切程度整体较下游区域更强烈,探索有差异且合理的生态补偿阈值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技术模式,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途径,探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并对技术采纳的补偿标准进行精准测度,有助于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持续推广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方法]文章以河北省徐水区319份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分析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补偿意愿价值评估模拟模型来估算支付意愿价值和秸秆还田外部环境成本。[结果](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较高,有90%的农户表达肯定支付意愿;(2)基于农户支付意愿和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减排环境效应测度,徐水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61.8元/hm2和171.47元/hm2;(3)支付意愿的影响因子按从大到小的强度排序为耕地平整化程度>化肥成本>农户性别>化肥用量认知>家庭农业纯收入>受教育程度>政策认知>社会网络>地力提升认知。[结论](1)细化补贴类型,制定科学补偿标准,建议玉米秸秆还田的补偿标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