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4—2017年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对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存在消极影响;家中有人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从事农林经营不利于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虽然通过获得农林经营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工资性收入的减少,但是对家庭人均收入无显著消极影响。因此,建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进行专项资金扶持;转岗分流安排富余劳动力;改变国有林区居民保守的就业观念并鼓励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项目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验证了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模型的合理性;全面停伐政策满意度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重要因素;个体状况、社会状况、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社会保障变化和生活水平变化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主观福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和就业仍然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关键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影响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上潜在的。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转岗分流职工,消除其对就业、保险的担忧;特别要关注在册不在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就业;通过社区平台加强国有林区管理部门与国有林区居民的沟通,以便增强国有林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国有林区以全面停伐政策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路径,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林区经济增长,改善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对全面停伐政策给国有林区产生的影响以及林区转型发展的进程展开了系统分析,结合林区的客观情况提出林区面对停伐所拥有的优势条件,提出了黑龙江国有林区应对全面停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国有林区面临着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增速下滑等问题,经济发展缓慢。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仅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转型跨越,可谓是困难重重。政府强化对停伐后的国有林区进行政策扶持,是促进国有林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小兴安岭伊春林区为例,分析强化对国有林区停伐后政策扶持的必要性,从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2013年和2014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调查数据库中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85个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不同职工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面停伐政策之后,龙江森工职工家庭的收入结构总体上没有较大变动,从收入的绝对值上看收入普遍增加,但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停伐对成员中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这类家庭的冲击最小,对成员中有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家庭的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649户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生计类型分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类型出现了分化趋势,存在着林业专业化、林业补充型、林业依赖型和生计多样化四种类型职工家庭;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数、亲戚中办企业或做生意人员数及2014年是否为全面停伐区域对职工家庭生计类型分化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SSP范式下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伐试点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状态—结构—绩效"(简称SSP)制度分析框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伐试点的政策影响展开深入解析,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森工企业和林区职工具有不利影响,林区基本生产生活受到冲击;全面停伐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改革成本的负的外部性,以及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的正的外部性。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实施全面停伐政策试点对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整体政策绩效与制度设计初衷保持一致,且全面停伐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围绕着确保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积极开展后续保障体制建设,特别是在改善民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做好森林经营抚育等方面提供具体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2015年林下经济发展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林下经济发展指标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间的VAR模型,运用Eviews 6.0检验了林下经济发展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协整关系,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指标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期间,林下经济发展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林下经济发展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贡献度最大,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的贡献度次之。因此,建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短期内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的林下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等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具有较大贡献度的林下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进行"内涵式发展",合理利用和发展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贡献度较小的林下经济中的其他行业,在助力经济转型时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大量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人数不断攀升。在征地过程中,农民作为直接的利益承担者,其意愿和主观评价对于征地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12年湖北省失地农民保障调研的实际数据,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以及政策的主观满意度对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预期等因素正向作用于被征地意愿,就业促进政策的满意度等主观评价变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构建科学政策体系,增强政府行为对失地农民的受益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构建了生计资本评估指标体系,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生计资本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了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对职工家庭生计的影响及家庭的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5种生计资本之间严重不平衡;4大林区职工家庭5种生计资本的分布状况与整个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资本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林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职工家庭的生计资本状况影响其生计策略选择,其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推动职工家庭生计策略转变的重要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职工家庭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带来深刻影响,而职工家庭也采取了诸多适应性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为分析方法,对影响全面停伐后清河林业局经营转型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经营转型流失的影响程度分为五个层次,林业职工素质和林区企业管理水平处于第五层,是经营转型的基本因素;国有林区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对全面停伐重要性、困难性的认识位于第四层;林区的招商引资能力位于第三层;技术研发能力和接替产业的发展情况位于第二层;而林区就业机会处于第一层。且自下自上,每层因素对上层因素都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2年对江西省8个城市进行调查所得的1 262份有效问卷,引入不同的影响因素,构建多元选择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场职工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林场职工生活满意度普遍较低。在家庭特征变量中,影响职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职工家庭户均年收入;在劳动条件变量中,影响职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林场组织培训;在认知程度变量中,影响职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林场与职工关系以及职工压力。职工家庭户均年收入、林场组织培训、林场与职工关系这三个是正相关因素,而职工压力因素是负相关因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验型的个性化诉求逐渐成为人们网购消费的主要诉求,网红经济逐渐兴起。但目前学者对网红经济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发展过程、营销渠道和商业模式,而缺乏其对互联网消费影响的研究。故该研究以从众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为视角引入个性化诉求这一机制,采用分位数回归研究方法探究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影响,并获取主要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在全国试点县市普遍推行。本文利用对全国20个省68个村1942户的问卷调查,通过构建Log it回归模型对参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参保意愿受到农民从事职业的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与农民自身的性别、年龄、子女数等变量呈负相关,此外,农户所处地理区域对参保意愿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长白山森工集团职工家庭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天然林全面停伐后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工职业对天然林全面停伐后职工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天然林全面停伐对不同职业职工的家庭收入变动影响不同,而年龄、家庭成员就业变化、木材加工企业倒闭也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工资性收入水平、职工培训对天然林全面停伐后职工家庭收入变动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规模也有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从提高职工工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产业、加强职工技术及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经济》2021,(3):52-55
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载体,使用Stata计量软件对我国2000年以来林业方面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自然要素禀赋、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微观生产要素、政府政策与环境方面影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层次的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蓄积量、城镇化水平与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度呈相同变化趋势,林业制度改革具有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型的作用,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并从自然资源禀赋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参与两个方面表征互联网使用,依据陕西、宁夏和山东831户创业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均显著提升了其创业绩效。基于反事实假设,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未使用互联网采购及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下降12.79%和4.54%;未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使用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提升44.15%和14.19%,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正向作用。研究进一步证实,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农户创业绩效差距,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5.51%和3.94%,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波特假说为理论基础,创新性的将跨期选择思想引入环境规制与产业绩效的分析框架,并将畜禽禁养区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划分为短期挤出效应和长期补偿效应,以综合考察畜禽禁养区政策对于中国生猪产能的影响以及动态过程.进一步结合2006-2017年673个县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法对上述研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0.
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要素是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而农地确权作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否能够减缓农户收入不平等十分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和Bootstrap技术,在处理农地确权的内生性基础上研究其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确实有利于减缓农户收入不平等,东部和西部地区效果尤为明显。本研究对于评估农地确权政策效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