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解释,“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次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占甘肃省土地面积32.56%的水蚀区、49.18%的风蚀区、3.85%的融冻侵蚀区、4.56%的滑坡泥石流高发区、西北部大面积沙暴区以及长周期干旱,是土地荒漠化的外部条件。甘肃省是我国土地荒漠化较严重的省区之一,全省的沙漠、戈壁、盐漠、重盐碱地、裸岩(土)等荒漠化土地共1934.1万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8%。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和气候特点我国有50%左右的陆地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其分界线大致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经河北张家口、陕西榆林、到甘肃兰州、西藏昌都,自东北斜贯西南,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近的广阔西北地区,分布在黑、吉、辽、蒙、冀、晋、陕、宁、青、甘、新、藏等十二个省区。土地总面积400—5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干旱半干旱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占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其中75%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五省区,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在  相似文献   

3.
“三剂”在旱地农业上的应用干旱,是造成我国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7%。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全球性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将不断加剧,环境状况恶化,干旱将长期存在。在此情况下,探讨干旱的防御对策,成了国内外一些...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已对国土生态安全造成威胁。配合6月17日第9个世界荒漠化及干旱日的宣传,本期特别刊发此研究报告,让我们随着文章的思路共同探讨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现在世界上沙漠或受沙漠侵害的面积为3843.8万km~2,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按此速度,预计到2000年地球上将因此而失去三分之一的耕地,世界上将有14%的人口生活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城市土地整理,政府可以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集约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使城市土地增殖,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在对城市土地整理内涵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农业的重要资源。近些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包括一些半湿润)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广泛发生,致使环境条件恶化,土地生产潜力下降,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已引起世界性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界定了土地沙漠化,分析了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防治沙漠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 我国北方旱区,包括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旱地农业大致分布在年降水量200—700毫米地区范围内。通常把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下的地区划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50—5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湿润易旱地区。 世界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耕地面积而言,约有40%左右的耕地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依靠雨水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将少量的降雨在时空上进行合理排布,并高效地用于农作物生长,以确保农业获得稳产高产。甘肃省中东部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20多年来,当地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内涵、原则及框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84-91
研究目的:讨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土地整治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社区相互适应性和社区的接受程度,发现已经实施的项目或将要实施的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项目建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进行项目普及、公众参与、引导利益相关者建立参与协商机制的过程。引入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公众认可,突出土地整治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法,分析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探究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中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存在差异;协调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冲突可提高项目效率;协调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对促进合作有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对提高农户项目的满意度有显著意义;政府单一财政投资存在低效率现象,企业单独投资可能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和企业合作有利于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均衡受各自保留效用的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合作投资的初始投入成本对合作具有正向作用;超额收益分配是否合理,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双方的策略选择,而初始投入成本和违约赔偿金额对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分析,较少涉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分析,这是和投资效益分析原则相悖的,也不符合国家进行土地整理所提出的三效益协调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以促进我国土地整理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市域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能够反映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情况,适用于全国层面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的深入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Drawing on firsthand observations, Party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survey dat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es and processes of the land for welfare policy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d for welfare program cannot be understood in isolation from the profound urban–rural gap in 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regime and social welfare provision in China. The dual land tenure system allows local officials to generate revenue by expropriating rural land, which, to rural households, functions as a social insurance as well as an income-generating property. In the process of land requisition, land-losing villagers are provided with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to compensate for their loss of their land's insurance function. Such provision, however, is not developed ou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benign intention, but their strategic reaction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program that combines rural social welfare provision with a land rewarding system, 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local officials to gain more land, a valuable asset for local governments.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is selective: affected rural households are provided with welfare benefits that are less costly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ypically in the form of a pension insurance.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在308km2—423km2,但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看,实现200km2以内的腾退比较合适,并且需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配合必要的政策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于土地整治的实现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厘清了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层次内涵,阐述了社会资本作用于土地整治的两种实现途径。研究结论:(1)社会资本是农民之间合作的基础,体现在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合作为基本特征而构建的社会参与网络;(2)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得以显化,是建立和优化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3)社会资本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评价多集中关注于经济效益评价,对生态效应的评价较少,更没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该文从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出发,结合宏观的景观格局与微观的生态过程,选取了斑块个数、破碎化指数、景观隔离度、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物质循环速率、干扰频率和土壤质量8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运用归一化方法对评价指标量化,并结合天津市七里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在景观格局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斑块个数减少,破碎化指数降低,总体景观隔离度降低,但局部区域由于修建水泥道路导致隔离度增加。在生态过程方面,植被覆盖率提高,但呈现季节性,生物多样性降低,物质循环速率和干扰频率增加,土壤质量有较大提高。总体上,土地整理项目取得了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改善方面较好的效益,但在生态系统方面受到较大干扰,带来了负效应。今后需要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从生态学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以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