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俊霞  贺军  陈佳倩 《中国市场》2012,(40):85-86,133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得铸币税收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减少外汇风险等收益的同时,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风险。本文基于风险视角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提出建议,希望在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控制方面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外条件,同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的特性和风险,最后就如何完善国内金融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提出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深刻反思,加之我国汇改以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带来了机遇,但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收益与风险并存。通过对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探讨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刚刚步入初级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梁国伟 《商》2014,(45):97-97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风险的相关问题,本文首先从相互关系入手,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对汇率风险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逐步推进的长期过程,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为其他国家接受认可的程度,人民币国际化会对我国的贸易、金融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应风险。因此,政府应采取巩固政治基础、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来应对风险,使人民币国际化朝着更健康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着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自贸区内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会给中国以后提供可借鉴示范,但是,其本身也存在法律风险。外国投资法草案扩大了投资主体,同时增加了国际游资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冲击,但是,适当的法律规范可以把套利、热钱冲击等风险降至最低。IMF协定并不一定阻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但是,IMF协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且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家规避金融危机,央行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外贸企业减少风险以及人民币争夺亚洲货币事务主导权。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陈美华 《商》2014,(34):173-173
近日随着港股通的开通,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我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业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基于已有的经典货币国际化理论,本文对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及现状进行了全面性阐述,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得出: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货币国际化应该且必须先区域化,因此,人民币想要实现国际化,首先应该从我国周边国家做起,努力使人民币做到区域化,然后成为亚洲通用货币,为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EIU国家风险模型的数据,对中国对外投资中17个主要东道国的国家风险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来看,东道国汇率风险在投资路径中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银行业风险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细分风险项和国家总体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来说,在直接影响方面,东道国的汇率风险会刺激东道国居民对币值稳定的人民币的使用和存储偏好,而银行业风险则会抑制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金融服务建设,东道国国家居民和中国居民对国家风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的区别。在间接影响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和经济结构风险表现出风险偏好,而其他风险和国家总体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当前大部分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偏向获取资源,但对资源的需求仍会受到汇率波动、主权风险和银行业风险等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薛金祥 《北方经贸》2013,(7):125-126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机遇。然而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表现为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区域化。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它可能带给中国的风险。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人民币国际化是终极目标;应该建立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主的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快推动世界进入双通货时代;将SDR等国际货币工具作为国际结算工具并确立其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更具紧迫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收益和成本问题也将显现,需要密切关注面临的风险,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战略是双管齐下、内外兼修,即在务实基础、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战略和政策取向上选择两个层次的三步走。克服人民币国际化相关制约因素的基本思路是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辩证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以扩大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风险加剧,中国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要求我国逐步取消资本管制,这便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给人民币下一个锚,稳定其币值,促进国际化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当一国经济发展和开放到一定程度,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其作用会延伸和发展,货币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不当,会放大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又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协调好人民币可兑换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同时,如何利用国际化货币的优势,降低人民币可兑换过程中的风险,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也为人民币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也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动力,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但是,在这样乐观的前景预期下,也暗藏着许多风险与隐患,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风险与隐患,不仅不能推动"人民币区"的建立,还会对国内经济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助力作用,然后着重分析其带来的一些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坚定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各种结构性失衡蕴含的潜在风险也在日渐凸显。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均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8)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我国基于降低外汇结算风险,减少外汇结算成本的目的,开始逐渐加紧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行动。然而由于国内金融环境不够成熟,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境外流通市场阻塞等种种原因导致人民币境外流通不畅,严重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参考离岸金融市场在美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我国也应该尽快的引入离岸金融市场,以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规模,打通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渠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文章主要针对离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红利的同时,使我国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国际上依然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的舆论。为了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不断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我们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同时随着2016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加深入,开始步入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在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文章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指出"一带一路"视域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金融体系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加大、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大降低以及国际责任加大带来的潜在风险。针对挑战给出相应对策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