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以创新型经济为主导、以知识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关注的主要方向。高端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支柱,如果一个城市高端服务业强大,则该城市知识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必然密集。在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知识资源要素与创新资源要素是服务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服务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关键。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竞争力源于创新,区域创新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对城市服务经济转型和高端服务业产业升级具有持续正向显著影响。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以及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必须结合上海城市具体实践,推进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将发展对全球经济活动具有强大辐射力和控制力的国际高端服务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创新资源融合及整合平台、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孵化及行业协作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城市群产业协作平台、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等服务平台,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为此,一要加强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要契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争取成为中国创新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三要最大限度争取中央政府支持,以集聚发展视角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当今科技创新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和各类企业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建设高科技城市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心城市依托高技术将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会更好地发挥城市区域辐射功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文章还介绍了成都市在发展高技术、建设高科技城市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王建植 《北方经贸》2014,(11):84+86-84
创新能力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拥有较强的城市创新能力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郑州建设已上升为国家规划中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李克强总理的公开课所讲述的内容和观点,正确认识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积极的体制机制创新引领科技文化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实现中国梦,加强龙头的辐射带动有着更加迫切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吸引国际人才、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汇聚全球英才、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1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超过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最具发展前景、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但武汉高新产业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中下游,研发投入少,产值偏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够,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不多,成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依靠科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人才管理创新和区位物流环境创新,提升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推动整体武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不同于以往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它具有私营性、外向性、风险性等新的属性特征和时空差异,也有着与以往企业科技创新研究所不同的研究理念、评价观和评价准则。同时阐明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内涵属性及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重点研究,构建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培育与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提升国家竞争力适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必将产生十分丰富的创新资源与科技成果,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将发挥创新引领与带动作用。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区域优势突出,应主动融入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圈,全力承接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分析现有园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以"3+3"产业为重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化承载区,努力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吸引高端制造业落户南通,将南通建设成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好促进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丹 《中国商论》2022,(23):148-150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现面临经济社会发展衰退,转型动力不足的困境,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驱动城市转型至关重要。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的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能力变化不显著,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创新要素的引入,其中政府科技制度创新和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两者协同演化推进了科技创新发展向有序状态的演进,为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策略表现为政府的导向-保障-协调模式和企业的内生-协同-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实施"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部署,闵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出将闵行建设成为上海南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建设"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本文对这一创新实践作一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吴丽丽 《中国市场》2011,(36):160-161
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对于如何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世界各国推行各具特点的战略。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自然对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促进我们的科技的长足发展。科技成果和国际贸易良好的结合,对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一、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发力,不断培育发展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牢牢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关键领域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形成标志性的自主创新成果,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母公司中心型的层级组织结构形式转变为全球导向型的网络结构,母子公司都成为网络上的节点.文章指出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的知识创新来源于全球创新节点、节点之间的相互合作创新和知识整合节点,并重点分析了上述三种知识创新机理.跨国公司应该充分利用此机理进行知识创新,维持其知识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层面的竞争力。但是,据汤森路透评出的"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榜单中,中国公司已经连续2年榜上无名。《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也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本文以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科技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对国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科技创新对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效应,就我国企业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其次,以R&D经费/GDP、R&D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变量,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现状、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在由量向质以及区域协同集聚上仍需进一步努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成本有所降低,但共享边界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多种渠道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全面、科学地评估我国各省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对其迈入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构建了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做实证研究,得出各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排名后,结合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归类。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差别较大,各省份在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各省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5)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唐山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应以科技为引领,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推动唐山市经济社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2021,(2):70-70
在“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国与葡语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大有发展。一方面,澳门特区开放自由的经济体系和制度环境可以进一步与大湾区城市建设形成发展合力,为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助力;另一方面,中葡经贸可以借助大湾区建设的“红利”,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合作结构,提高合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环 《商业科技》2008,(34):275-27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增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涉及城市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与基础则是创新能力,动态化的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与最终结果。本文讨论了创新网络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城市创新网络,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