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春 《江苏商论》2011,(1):124-126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而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形式,对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角度探讨产业升级的经济地理效应,分析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认为三者互动发展可以优化产业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5年~2014年浙江省地级市数据,探讨浙江省产业协同集聚现象,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浙江省产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工业产业升级,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与工业产业升级呈反比。故而建议在工业区附近建立信息软件园和电子商务城,鼓励和帮助物流企业分散网点扩大网络,这样才能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嘉兴的纺织业是各工业部门的主导产业,四大纺织相关类产业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35.5%,本文进一步对嘉兴市纺织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探索。首先分析了嘉兴市纺织业的现状,阐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就"人均工业增加值"这一指标与东南亚各国横向比较,并绘制了全国各省、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纺织业产值与比重的空间分布分位图,分析归纳出嘉兴纺织业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空间集聚方面相对于其他省市的优势。然后,进一步分析嘉兴辖区内各县市在纺织业各细分领域的集聚优势,提出升级的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庆石化产业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的不断深化,大庆石化产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提升大庆石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产业集聚可以极大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庆石化产业要充分利用现有形成的产业园区,并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使得园区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应有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钟 《商业时代》2012,(33):140-141
经济开发区创立之初就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地位,充分发挥出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以及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中期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外资引进、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等都面临全面创新,经济开发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出自主创新新兴产业集聚成长、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改善以及生态改善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内生增长的路径势在必行,本文就深化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新认识、新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县域产业园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阵地。然而从当前我国县域产业园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上来看,县域产业园普遍存在编制不规范、理念落后、发展模式陈旧和缺乏优秀人才等问题,亟须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分析县域产业园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我国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FDI)约束下产业集聚作用于产业升级机制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交互项回归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产业升级,引入FDI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后,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总影响受到FDI引入规模的制约,只有达到拐点值后,产业集聚才能对产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产业集聚的区域、行业、企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中低技术性行业、民营与资本密集型企业集聚的产业升级效应受FDI影响更明显。因此,政府需继续引导产业集聚式发展,扩大FDI规模,培养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透视蓬勃发展的科技经济,便会发现人口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口流动和集聚的现象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变化,但同样也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城市病的出现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正是解决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和研究人口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使社会对当前人口趋势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从而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人口在经济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人口集聚能够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而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使得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从而更好地引导人口的流动和集聚。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升级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我国经济存在着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而FDI则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实践表明:FDI起到了促进传统产业转移、新兴产业成长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等作用,从而带动了我国产业的调整和升级。但是通过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FDI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的产业升级必须立足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不能过分的依赖于外因。研究主要阐述四个问题:(1)产业升级的实质和表现形态;(2)FDI在中国目前的状况;(5)FDI对中国产业升级主要促进作用;(4)FDI对于中国产业促进作用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升级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我国的产业升级进行了定量测度,发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动幅度最大,而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放慢;第二、第三产业出现超前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因此,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外需低迷、成本升高、贸易摩擦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从升级的途径来看,产业软实力的提升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和源泉。与世界其他著名的产陶区相比,我国陶瓷产业的软实力建设相对落后。因此,现阶段推动我国陶瓷产业优化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文化、创新机制、品牌国际化、产业组织结构等产业软实力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比较视角,研究2000—2013年安徽产业结构演化历程,测度皖、江、浙、赣、鄂、豫、鲁7省33个主要行业区位熵,分析安徽产业集聚现状,实证研究产业结构转型趋势,及时发现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着力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中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内,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吸收外来投资,形成集聚效应。但由于各开发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各不相同,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结合枣庄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照其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近年来的发展轨迹,为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现阶段应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着力点,实现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优化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树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演化理念,科学有序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是电商大国,充分利用这一双重优势,探求基于电商业与制造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升级之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形成机理,剖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的动机、模式,并基于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双向融合互动,研究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效应。认为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两者互动形成合力具有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实现了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金融产业升级是金融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积极创新才能促进金融产业不断升级。本文结合了现在金融行业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对金融的组织、金融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期望通过这些详细的阐述能促进金融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刘高榕 《消费导刊》2013,(11):15-17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对于经济开发区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确保增长持续性,寻求发展长效性,竞争有效性,这既是一个新兴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基于创新型经济转型相关理论,通过对江苏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调研、研判与归纳,研究提出了江苏经济开发区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特征,阐述了江苏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江苏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就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企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左冬梅 《中国市场》2013,(29):95-96
"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这一点在服装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服装企业大都以加工贸易为主,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竞争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服装风格,在服装业中竞争力和时尚影响力甚微。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和法国服装业发展中市场份额、产业定位、服装风格、拥有品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中国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并试图从文化内涵、品牌创意、运营模式等方面探索中国服装业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