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的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浅析。第一部分讲述韩国小说的总体情况,韩国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韩国小说,其中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部分是从韩国战后小说的概念、派别等来对韩国战后小说进行简单的说明。第三部分是分析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因为韩国战后小说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反映了韩国六二五战争时和战争后的一段真实的历史情况,也真实的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苦的生活状态,然而女性人物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这部分把女性人物分成了正面女性人物形象和反面人物形象,无论是正面人物形象还是反面人物形象,在小说中都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评价,有的积极向上,有的自甘堕落,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可以反映出战争时期经济政治等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也重点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张一青 《商》2014,(49):115-115
《白鹿原》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本文简要阐述了作者陈忠实的背景及小说的背景,进而从儒家文化中的礼、忠、仁、智四个方面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分析,并浅析了儒家文化的封建礼教等反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许定萍 《消费导刊》2009,(6):224-225
作为一部现代寓言,《蝇王》这部小说隐含了许多象征。本文尝试运用孔德人类发展的"三阶段律"理论,分析小说中各个不同的人物的深层寓意,从而更好地揭示该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朱姗 《中国市场》2009,(9):136-138
本文从《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中"党的代言人"形象对比入手,分析了在这两部内部结构趋近一致的小说中,不同的情节设置下萧祥与少剑波形象的差异,得出萧祥形象趋近于"扁形"、少剑波形象趋近于"浑圆"的结论;并通过探讨两部小说中情节设置对人物形象的影响,指出即使在受时代背景与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十七年"小说创作中,在"叙事文"层面,时代与政治因素并不能超越情节影响人物的形象,情节仍然是影响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7)
查尔斯·狄更斯善于使用各种意象—视觉、听觉、想象等—来更加形象生动地描述笔下的人物,深刻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在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里,狄更斯运用视觉、人物命名、光线和圣经典故等手法,使读者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将工业化给英国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是美国本土之外影响最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备受大众的喜爱。无论是他的社会政治小说还是自然生态小说,读后总能给人一种历久弥新的心灵震撼。杰克·伦敦在其自然生态小说中通过对自然、人物和动物的描写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野性的渴望,这正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姚丹丹 《商》2014,(47):126-126
《水浒传》流传至今并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成功塑造了形象各异、性格互殊的众多人物,李逵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而著名水浒戏——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同样以李逵作为绝对主角。那么在元杂剧和小说中,这一人物形象到底有何异同呢?比较分析这些异同,有助于我们理解李逵这一人物,也有利于我们赏析这部杂剧和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曾彪 《消费导刊》2009,(5):215-215
文章站在悬念的角度来分析分析金庸的小说,发现金庸小说在情节上善于设置悬念,善于在悬念中用谜和险笔的手法来营造故事的高潮,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历来大多数读者都被金庸的场面描写和人物复杂刻画所吸引,忽视了情节悬念的设置。每个场景和人物都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并构成了故事高潮的细节。这些便成了金庸独具匠心的悬念。  相似文献   

9.
姜一帆 《商》2014,(23):99-99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著成的小说《动物庄园》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寓言小说。小说人物斯奎拉是一个巧舌如簧的演说家,也是统治机构的宣传和粉饰工具。本文旨在研究斯奎拉这个鲜明生动的角色形象并作出分析,探讨角色背后更深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以描写围绕士林活动的各色人物为中心来传达作者思想的小说,无论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还是对理想形象的重塑,其过程多是在人物的交往活动中展开,从各色人物之间不同的关系表现形态明显可见出作者社会审美倾向中重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4)
路遥用其独特的笔触在《人生》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时代的人性特征,展示出了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与冲突。这部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主要是在于其主题、人物与情节三个方面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这部小说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张艳 《商》2013,(23):360-360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巴赫金狂欢化小说理论中的人物形象不谋而合,体现了一种颠覆阶级,追求自由和平等、交替与更新的狂欢精神。  相似文献   

13.
胡壮麟在谈到语用学与文学的关系时曾说语用学是语言学用来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一个有力武器。以《偷影子的人》中的部分典型会话为例,通过会话分析,揭示人物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从而展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秦宇泰 《商》2013,(15):307-307
约瑟夫·海勒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为时间背景的讽刺小说,大部分研究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该小说的讽刺性以及文中出现的逻辑陷阱上,很少有人重视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战争。在该小说中,海勒以一名二战老兵的身份,向人们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对战争的不同看法,向读者揭示约瑟夫·海勒本人对战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市场周刊》2013,(2):88-89
【导读】《枯枝败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早期的小说代表作.小说采取了多个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折射出小镇被香蕉公司侵入后二十余年来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在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透过艺术画面揭示了作品的悲剧主题,色彩在人物悲剧命运的细节描写上发挥着象征意义,红色以和悲剧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悲剧的主题线,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很常见的,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和态度,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色彩红、黑、白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蕴含及象征意义,使抽象、深邃的含义变得具体、形象,引发了读者的联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本文拟从小说中的几个具体形象物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色彩的象征意义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薛丰年  ;崔延琴 《商》2014,(50):114-114
由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文学中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它总是因其内容和其中的唯美主义描述而饱受争议。在这部小说中,唯美主义贯穿了整个故事,包括小说主题,人物塑造,以及多种隐喻等。本文旨在分析唯美主义在以上各方面的表现,向读者呈现小说及奥斯卡·王尔德终其一生追求并力行的唯美主义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张倩 《北方经贸》2012,(7):128+130
金庸小说构思精巧,人物刻画鲜明。众多人物,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男性世界——"侠"的世界和"情"的世界。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时时将鲜活的现代精神灌输其中,提升了作品的高度,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尤其是悲剧意识和现代意识,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周玉萍  史丽 《商》2014,(19):76-76
小说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它以刻画人物为核心,借助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述来反应社会生活。在美国自1948年开始颁发普利策小说奖后,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而普利策小说奖作为小说爱好者的最高奖项,也收到小说爱好者的热捧。普利策小说奖发展的这六十多年,见证了美国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也是美国社会文化思潮的亲历者,每年评出的小说质量都很高,甚至一些年份为了保证奖项的质量以及小说的水平,没有合适的小说拒绝颁发普利策小说奖,因此公信力以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获得不同年份的普利策小说奖的内容,解析美国社会思潮文化的演变,一方面可以方便更多的小说爱好者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从中研究出一些经验,为今后有意愿朝这一方向努力的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