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张磊 《商》2012,(15):177-177
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化开发与利用既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也是城市品牌树立和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需求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逐渐向历史文化资源转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成为必然选择。但是经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政府开发与市民意愿、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等方面的关系,切实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是的人类宝贵财富,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既要加以保护又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文化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处理得好可以使之为文化旅游永续利用,处理不好则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目前中国这一矛盾较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加强国家对遗产保护的首责,政企分开,各部门密切配合及严格限制客流量等,从而实现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3.
古镇是不可替代的历史遗产,必须要加以保护及开发。古镇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古镇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何在开发古镇资源的同时加强对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古镇保护性规划与开发进行探索,给出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灾后旅游重建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建议利用开发旅游房地产的模式加强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适当的整合营销策略,重塑四川旅游新形象,使灾后四川旅游目的地更能贴合游客的心理及感知,实现旅游房地产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核心地段,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认识新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探讨适宜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对于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适宜的模式,以期为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制度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物的合理有效利用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遗产保护思想对我国遗产保护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直接表现为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选择与应用,我国也开始由单纯的原始保护转为开发与保护并举。然而,许多开发者选择盲目地照搬照抄西方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忽视了中西方遗产保护思想的根本区别。在探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西方存在的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建议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切实有效保护,应突破僵化的物证形式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应同旅游开发相结合,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在异地开发过程中注意了选址、舞台真实、产品创意和包装等问题,是对非遗的异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切实有效保护,应突破僵化的物证形式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应同旅游开发相结合,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在异地开发过程中注意了选址、舞台真实、产品创意和包装等问题,是对非遗的异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不仅会促进日照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本文从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力度,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和旅游参观平台,创新开发具有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文化商品开发等方面,构建旅游视角下的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从而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旅游开发通常给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旅游开发对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入手,分析民族地区影响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外来游客及市场五者之间构建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开发。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集聚的重要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厚,合理开发利用既有利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辽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使得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成为必然。功能主义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理论方法,借鉴功能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理论探讨,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有序利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标准的理论体系构想,力图使保护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开发工作中出现的开发过度及世俗化等不良趋向。  相似文献   

13.
旅游商业化是伴随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过度的商业化开始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如何突破文化遗产地商业化与真实性的困境,是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并不排斥旅游开发,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不仅有利于真实性的发展和延伸,而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廖佰翠  伍鹏 《商场现代化》2009,(18):102-104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保护与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注重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的对策。同时,笔者就保护性开发宁波民间表演艺术、民间手工艺、民风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对宁波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段德强 《商》2012,(9):77-77
本文首先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特点和在保护和开发中的难点,继之引出了作为我国首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蜀锦,并用SWOT方法分析了蜀锦当下的现状。随即,针对其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蜀锦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此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参考,并树立起对未来保护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遗产经济和遗产旅游是遗产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方面,往往只单方面侧重遗产的保护,而忽视了遗产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甚至认为遗产旅游开发是对遗产本身造成破坏的罪魁祸首.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文化遗产经济和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以保护为目的的文化遗产管理有所裨益.最后,笔者指出运用动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文化遗产管理,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与财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临消失的危机,如何保护这此遗产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强调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海虹 《商业时代》2011,(15):61-62
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投融资已有初步发展,当前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融资渠道单一,缺少专业融资机构,并且融资渠道很不顺畅,与社会资本市场结合松散。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是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的瓶颈,应当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经典的融资模式;开拓适合当地实际的融资方式或渠道,立足政府主导型融资方式,成立专业融资机构,设立多元化的发展基金组织,直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这样以充足的资金,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以“就地保护”和“禁止商业开发”为基本原则,但在国际上因保护公约规定较为理想化,南中国海海域诸国并没有按照这两项原则行事.而是政府积极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许可商业组织对本国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开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这五个国家在水下文化遗产的开发政策上各有不同,但都允许对本国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国在“南海一号”沉船上运用社会力量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做法也值得推广,通过与上五个国家政策的比较研究,中国也可以适当允许商业队伍进入水下文化遗产开发行业,运用社会力量共同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可持续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李志丹 《北方经贸》2012,(5):125-126,129
"生产性保护"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最直接和现实的途径。旅游开发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吸引物。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文化价值高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应确定保护性开发原则,明确开发定位和发展方式选择,以区域旅游发展角度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