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模式与所处的行业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逐渐暴露出缺陷,使得企业人力管理效率不升反降,因此,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当下企业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提出了胜任力理论这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重点分析了"胜任力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对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市场中分到一块蛋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我国经济市场的浪潮中,这无疑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对自身经营形式进行不断地更新。在这种环境之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营的质量,就要对企业内部进行不断的管理改革,积极建立可以符合新环境下的企业新型管理模式。本文以胜任力理念作为基础,对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研究,旨在使胜任力的相关理论可以切实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模式中,以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仍浩 《北方经贸》2015,(4):220-221
在社会经济市场的影响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髓着人力资源管理形式逐渐地产生,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竞争较激烈的情况下,胜任力理论有了快速的发展,它为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工作人员胜任力的管理,所以,企业发展的好坏源于胜任力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联系,从而也为企业的人力管理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新的人事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陆竹 《商》2013,(18):43-43
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无疑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创建有效的人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是企业最为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从胜任力的涵义入手,对如何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下产生的新型岗位,其属于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HRBP应用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有助于深入诊断企业发展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胜任力模型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培养选拔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管理手段,但有关国有企业HRBP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赋能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国有企业的HRBP应具备的胜任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胜任力模型,并对该模型在国有企业招聘选拔、绩效管理、培训发展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期望为国有企业更好地应用HRBP岗位胜任力模型、提升HRBP工作效率和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是构成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能保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让员工充分发挥胜任组织发展需要的技术和能力,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胜任力概念的引入,构建了组织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弥补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胜任力的内涵和定义出发,对胜任力模型的开发与构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力的应用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企业发展势必将时刻面临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仅仅从工作层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就显得过于片面。随着经济时代不断发展,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应当建立在胜任力管理基础之上,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方面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从胜任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强 《财经界(学术)》2014,(15):280-280
企业发展势必将时刻面临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仅仅从工作层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就显得过于片面。随着经济时代不断发展,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应当建立在胜任力管理基础之上,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方面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从胜任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更为关注人力资源在竞争优势中获取与保持的作用,尤其是胜任力模型广泛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后,企业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胜任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方法,以期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国有企业常规的管理模式,满足了时代发展需求,是近些年最受企业关注的管理模型之一.本文将阐述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深入分析胜任力模型在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方面的具体效用,探究和优化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策略,以便于能够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上,而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和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传统培训体系弊端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来确定企业员工培训方案,并就如何构建和运用胜任力模型来引导企业培训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员工的招聘与培训以及绩效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体系,能够打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分析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招聘管理、人员培训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3P管理模式,探讨在胜任力基础上通过职位设计、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的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想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度,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新兴的研究方向,更加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胜任力模型是指胜任某一岗位所需具备一系列不同胜任力的集合。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胜任力模型,可使管理更具针对性,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基于胜任力模型探索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给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人才的甄选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就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及优势进行了阐述,就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胜任力模型如何应用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胜任力理论的提出,对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薪酬管理中出现了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管理模式.胜任力薪酬体系能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及更多的发展机会,起到更积极的激励作用.本文在阐述胜任力本位薪酬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胜任办本位菥酬设计的步骤,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及在市场环境中所占位置等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会显露出较多的问题,致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持续低下。而应用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不仅适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此,本文简要阐述了胜任力理论的基本概念,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愈加完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赵祥斌 《中国市场》2022,(23):109-111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迎头赶上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技术成果层出不穷、事业发展稳步前行,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从实际出发,对胜任力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并基于胜任力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予以深入分析,最终探究出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期最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珂 《现代商业》2014,(24):112-113
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诸多的内外环境变化。在建立传统的人力资源职务上,以岗位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角色。由中小企业人力问题多等原因,在新型的现代化企业发展中,知识型员工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现自我的愿望,都决定了企业要将更多的关注员工所具备的能力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用好员工。本文基于员工胜任力的管理方法,分析利用3P理论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施保障措施或新型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