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高校查新机构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优势出发,从为企业科研立项及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转化、验收、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为科技人员、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查新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利用2000~2012年江苏高校科技活动的数据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探完其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阐述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不断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利用20002012年江苏高校科技活动的数据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其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阐述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不断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高校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因此,促进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作用,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共赢.当前科技人才在企业与高校间流动并不顺畅,本文通过对27位科技人才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索阻滞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的相关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传统保守观念、负向心理情境、岗位考评差异、潜在流动成本这四类因素对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存在显著的阻滞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的阻滞因素模型,旨在为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合理流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螺旋创新理论旨在精准把握知识经济时代下产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孵化器作为三方合作体,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效率,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分析产业、政府和大学对其孵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体孵化效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技术产业发展可显著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政府支持与高校科技创新对提升孵化效率作用不显著。建议政府转变角色,创新资助与扶持方式;强化制度创新,激励高校科技创新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产学研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服务业中,文化、科技教育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大力推进教育服务创新,与其它多元服务协同发展,既是文化教育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整体协条、快速发展之需要。政府要指导并推动各行业(企业)与高校建立起协同机制;高校应在协同模式下进行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强化社会服务理念,促进社会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应牢固树立知识经济理念,依托高校实施服务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作用。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应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科技创新需求带来的机遇,克服经费筹集困难、人才争夺激烈、供需对接不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产学研合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措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跃林 《中国市场》2008,(48):16-17
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校内人员聚集,校舍众多。如何通过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管理创新,提高其管理服务的时效性,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创新的必要性与内涵着手,对如何推动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重视科技创新,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协同创新赋予了科技创新深刻的时代内涵,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选择。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政府职能缺位、高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封闭、企业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等困境。因此,需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高校协同创新的保障机制;转变高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高校成为协同创新的核心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与高校的沟通,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提升协同主体积极性,激发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动力,推进协同创新的发展进程,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与国家部委属高校相比,整体科研实力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有效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当前地方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高校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地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从立足地方出发,以服务为宗旨,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寻求突破口,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合作创新形式早已被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可。地方高校应大胆探索和实践各具特色、适合本校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途径,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支柱产业的智力支撑作用,才能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彭晓辉 《商场现代化》2007,(29):266-267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在逐年加快。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不明显,创新资源产业化效率不高。只有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培育和发展高校科技企业,加快高校科技园区建设等,才有可能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协同创新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企业、高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才能使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教育、孵化、成长”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8-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财政科技直接投入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得出结论:财政科技直接投入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正向激励效应;相比于财政科技直接投入,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服务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来服务社会经济的调研显示:目前,天津已处于科技创新引领为主的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还存在部分高校成果转化率较低、思想保守、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资金和抗风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快理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充分把握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大力培养各类技术人才,提高业务素质,满足企业利益,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地方政府实现科技驱动经济转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过程。从目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外部环境分析入手,构建了适合发达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即由政府协调下的科技中介行业协会依托高校发展的科技咨询决策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中心,面向市场(企业)开展的政策法律咨询、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决策支持、人才培训、技术促进、创业导向、市场开拓及金融支持服务三个层次构成,从多级联动和长效合作机制方面促进产学研协调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存在高校院所、产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应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精度效能;大力引培创新创业人才;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在构建校办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其可以确保高校经营性资产保值和增值,有利于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高校校办企业社会服务以及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构建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管理模式必须以资产经营公司为管理核心,以合理配置资源,创新服务功能,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资产经营公司的作用,使得高校校办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9.
蒲朝阳 《商场现代化》2008,(10):230-231
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研究中两个重要内容,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对二者的关系研究必然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人力资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并对怎样发挥人力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谢成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126-127
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而又对技术创新最为需要,而高校是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摇篮,其创新成果需要付诸实践检验,所以走企业与高校相结合的创新道路将是今后企业和高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