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凡  李妍 《商》2014,(23):32-32
就业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更是我们所注重的话题。而校园招聘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之一,利用网络得到招聘信息并应聘的信息渠道之一。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不仅将我们的生活和沟通方式进行了改变,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求职方式,因而社交网络已成为应届毕业生的重要求职渠道。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概述了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流程;其次分别对应届毕业生、招聘企业和社交网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张汝丽 《消费导刊》2009,(19):156-156
网络招聘以其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日益成为如今招聘的主导模式,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不确定性,网络招聘中的虚假信息也随时存在,对应聘者、招聘单位都存在着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本文探讨了网络招聘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虚假信息的来源、特点,对如何应对网络招聘中的虚假信息提出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闫雪芸 《商》2013,(20):385-386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招聘,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网络招聘就是其中一个表现形式。在众多求职犬军中,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在求职时选择的求职形式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们注意的焦点,那么,网络招聘带来的优缺点到底会对应届毕业生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呢?这将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商场现代化》2014,(26):9-9
<正>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于9月15日—10月15日举办全省114求职通网络招聘月活动。2100家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将提供4万多个岗位,通过网络供广大求职者选择。活动期间,省人社厅将通过114求职通平台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就业见习单位充分利用114求职通这一平台,做好就业见习岗位招聘工作。高校毕业生可登录  相似文献   

5.
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网络招聘以其成本低和方便快捷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招聘也存在信息真实度低等问题,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会损害招聘双方的利益,而且还会限制网络招聘向更深远的层次发展。一、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1.信息真实度低如何进行网上身份的认证,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侵入,是目前困扰网络招聘发展的最大难题。网络招聘中的“陷阱”主要有两类:其一,来源于招聘单位和应聘者。由于网站会员的登记还没有明确要求“实名制”,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企业可随意填写,甚至发布虚假信息。应聘者也可以邮发虚假简…  相似文献   

6.
朱江艳 《市场周刊》2020,(16):0157-0157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招聘成了企业主要招聘方式之一。但网络招聘还在发展中,企业在实际运用网络招聘时常遇到简历信息虚假、招聘成功率低、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信息查验、信息保护等特性,可以应用于企业网络招聘中,帮助企业解决网络招聘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网络招聘效率,促进网络招聘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铁汉 《中国市场》2008,(48):159-160
网络招聘缓解了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时空障碍,但同时也彰显了信息素养对求职招聘的影响力度,本文认为职位搜索引擎有利于高职生网络生存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并介绍了强化职位搜索引擎在高职就业工作中助推作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招聘和网上求职日渐成为时尚。虽然网络招聘平台"便捷、快速"的优势简化了求职者投递简历的过程,但存在着网络招聘服务同质化日趋严重、海量信息的处理难度增大、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及客户对网络招聘缺少忠诚度等问题。而云招聘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在人才招聘领域应用的又一重大突破,企业若采用云招聘将会更快、更准、更灵活地招到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求职方式从传统的现场招聘会求职转为网上求职和现场招聘会求职方式并重,这为大学生个人信息泄密提供了更大可能性。求职中涉及的大学生信息多而广,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对大学生的信息进行非法收集,可能为求职大学生带来经济损失。为避免求职时由于信息安全问题造成损失,大学生应注意搜集和分析招聘企业信息,通过合理填写和管理个人简历、防范"网络钓鱼"等手段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0.
网络招聘由于其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如今已逐渐成为企业人才招聘的最主要方式。然而,企业在进行网络招聘时存在招聘人员与求职者缺乏互动、反馈不及时、求职成功率低、企业招聘信息不够真实新颖、岗位描述不清、招聘职位种类和层级有局限性、网络招聘形式的运用面小等诸多问题,导致招聘结果不理想。因此,为提高网络招聘的有效性,需采取全面提升企业招聘人员的能力,提高网络招聘反馈的及时性。企业招聘信息的设计要真实有效,形式新颖,内容准确、针对不同职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招聘平台;针对不同职位的等级,选择不同的招聘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9)
高校是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子最终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段学习时光,高校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发展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经过专业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职业规划和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在这里得以茁壮成长,高校对于学子的指导作用举足轻重。在学生踏入职场前的校园招聘是学生的重要选择,高校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校园招聘现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高校对校园招聘的准备工作三个角度分析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之路的一段重要时光,能够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之路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了新的渠道,相比于利用传统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等)进行招聘,网络招聘更具效率和成本优势,但是传统网络招聘在发展过程中不免出现虚假信息泛滥、目标搜寻精准度低等问题,直到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兴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网络招聘的不足。为此,从实际出发,将传统网络招聘与社交网络招聘进行对比,指出二者在影响范围、影响方式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余昌海  徐茂 《商场现代化》2008,(10):213-214
目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作为其中之一的校园招聘,成为企业与大学生求职者实现利益共赢的最佳招聘方式。在校园招聘中,企业必须要走出某些招聘误区,在招聘前和招聘活动中做足文章,才可以在人才的双向选择中赢得最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关系网络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高校毕业生求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受教育水平越低,在求职过程中越倾向于使用社会关系;使用关系网络对毕业生成功求职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毕业生的初始收入没有影响。如果考虑毕业生工作的单位所有制性质,通过强关系求职的毕业生进入国有单位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信息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信息,在激烈的商战中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信息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大量重复的、虚假的、暴力的、色情的信息正四处泛滥,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重复信息信息的重复现象十分普遍。最近,笔者将近段时间收到的10多份信息报对比研究,发现重复信息在60%左右。据一位对信息颇有研究的工程师介绍,大部分信息事务所、经纪事务所,提供的房屋租赁出售信息、求职招聘信息等,有80%是重复的。虚假信息利用虚假信息骗…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8)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激烈的求职竞争,对于各界用人单位来说,在招聘工作人员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面试。由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求职面试成为一项必须面对和无法避免的重要活动。求职面试过程中,大学生的礼仪规范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到能否成功获得工作机会。对此本篇论文主要从个人简历、面试仪表、面试时间的利益及面试后必备礼仪等进行详细论述,以保证每个毕业生能够在求职面试中以优异的社交礼仪规范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高校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库,提高其求职意愿,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在人才招聘市场上,良好的雇主品牌能够帮助雇主吸引优秀的求职者。本文探讨雇主品牌作用于求职意愿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良好雇主品牌以提高求职意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钟秀斌 《商业研究》2004,(13):53-54
求职申请表是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信息记录,对求职、招聘和用人单位均具有特定的作用。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步不久,在实践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能充分利用求职申请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联系我国目前实际,结合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目前"互联网+"社会环境的分析,指出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网络风险、约定风险、录用风险、心理风险等各种风险,进而针对高职毕业生的求职特点,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力量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求职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萍 《现代商业》2013,(34):133-133
本文阐述了职校学生职业规划可善用的三种信息途径:校园招聘、求职网站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