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目前正处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县域义务教育作为提升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吉林省目前存在非均衡发展的现象,总结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2015,(51)
借助离差系数和均衡度指数对布尔津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价。发现2012-2014年,调查样本学校中城乡初中义务教育发展处于失衡状态,2012和2013年城镇初中义务教育发展优于农村,2014年农村初中义务教育发展优于城镇;而调查样本学校中小学义务教育发展处于均衡状态。总体上看,布尔津县城镇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上的体现,我国当前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解决教育机会均等放在首位,形成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并实现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5.
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为适龄学生享有教育权利最根本的保障,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必要途径,而且义务教育的均衡性发展早已成为我国在教育中优先考虑的发展战略。在黑龙江省下辖的各个地区之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也存在着不足。城市乡镇师资配置结构不均衡、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资金过少、教育观念落后等情况严重,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履行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取消重点校及重点班的设置,进而早日使义务教育在城乡间达到趋近均衡发展的状态,促进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义务教育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整个国民教育序列的基础。经过40年的发展,河南的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全面普及和初步均衡发展,正在稳步向高位均衡的阶段迈进,河南也实现了从文盲人口大省向义务教育强省的转变。但河南义务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城镇挤"、"乡村弱"的局面还未改变,义务教育"拉丁美洲化"问题日益严重。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是河南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具体措施上,需要立足河南各地实际,城市方面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消除学校差别,推进均衡发展;农村方面,需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特点,分别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小规模化、小班化。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现阶段,农村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应采取调整教育结构、学校布局、教育内容等应对举措,对大量农民走向城镇及农村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予以满足。  相似文献   

8.
《商》2015,(43)
社会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载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教师是义务教育的关键和支柱,促进师资均衡是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关系网络的角度出发,在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来探索师资配置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存在许多不均衡的状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公共财政对于缓解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理顺公共财政与义务教育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力度,是我国更好更快的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完善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稳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自1986年对初等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以来,虽然经过近7年的努力和发展,使初等中、小学教育的普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如到1992年,占全国人口91%的地区已普及了小学;但总的讲,我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和进度并不理想。其主要表现是,全国各地区间的普及进度和发展状况仍存在着十分悬殊的差异,贫困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不仅仍处在步履维艰、普及缓慢的困境中,而且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恶化的趋势。据国家教委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在当前突出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②出现了全国性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③中小学生辍学率呈现上升趋势。 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表明: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一场十分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如不及时改变义务教育普及中的这种局面,不仅会制约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普及与发展,而且将会影响到我国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然,制约义务教育普及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文化、传统、地理等非经济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经济上的因素应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因素。更具体点讲,也即是说正是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  相似文献   

11.
梁馨月  张玺 《商》2014,(26):252-252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处于非均衡配置状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还存在明显差距。本文笔者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以有利于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平等和公平。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品,政府的投入模式对义务教育的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地区间不均衡的情形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1):284-285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出现的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主要体现为由于经济水平和政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省份之间、同一省份的县际之间以及城乡的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出现差异。具体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施以及教师质量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本文以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进行制度设计,以期我国的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公共品理论范畴定位义务教育,从财政角度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目标,构造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义务教育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义务教育资源却存在稀缺和分配不均等问题,尤其体现在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吉林省在如何合理配置有限教育资源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吉林省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低效率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提供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的资源主要通过政府的公共程序进行配置,所以实现义务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也就成了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了.但通过实证发现广西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非均衡的状态.本文以此为基础,以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教育服务均等化为视角,从教育财政体制、教师资源的配置和市场机制的引入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广西义务教育走出非均衡,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探寻均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教育公平、教育财政配置资源的原则和教育投资的收益率等方面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作出了理论分析,并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透析了我国建构公共财政体制的迫切性和促使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一般均衡理论由瓦尔拉斯提出,经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人延伸和完善。介绍以上经济学家以及后来学者关于一般均衡的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最后,阐述了由一般均衡理论引申出的"市场失败"理论。  相似文献   

19.
岑先梅 《市场论坛》2023,(10):68-75
文章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人口长期均衡包含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广西人口总体均衡水平及影响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其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等重重困境,这加剧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遵循平等原则、补偿原则、整体原则进行教育政策设计,是我国学前教育走向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