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监管机构的设置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电商产品质量监管法律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商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商产品质量监管法制建设滞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电商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应通过完善电商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建立统一协调、分类监管的产品监管机制,建立电商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等措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向平  游佳 《现代商业》2013,(29):66-67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许多产品接连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这得益于国家政策对跨境电商扶持力度加强、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以及消费者对进出口产品需求增长等原因.然而,在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由于监管方式滞后、监管力度不足、专业法律监管条文不够明确等原因,使得跨境电商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危及人身健康的现象常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在概述我国跨境电商监管发展现状的同时,分析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完善措施,以期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监管效率,实现跨境电商贸易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的资本流动区域越来越广泛,银行资本作为经济资本中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掀起了外资并购的浪潮。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吸引着世界知名银行的眼光。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领域逐步放开,为外资并购中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而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存在零散、法律位阶不高,注重准入时的监管,忽视后续监管等问题。对于我国相应的法律做出了整体评价以及具体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相应法规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于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与我国现行制度的对比研究,指出了我国现有质量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即损害赔偿和违法惩罚性赔偿制度滞后,消费者组织能力较弱,监管措施效率不高等。并从加大质量违法成本、加强消费者维权、缺陷产品召回、改革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质量监管制度的对策建议,即我国应提高质量违法成本,完善产品质量赔付机制,完善缺陷产品管理和召回制度,改革现有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6):119-120
我国的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已有数年,但是对其监管并不完善,使其存在性质和法律地位模糊,沉淀资金的风险,法律监管欠缺等问题。而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的监管经验较为完善,因此应当借鉴这些国家的监管经验,完善我国的现有法律,明确监管机制和监管主体,防范沉淀资金的风险,并建立反洗钱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监管机构协调性差、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备、监管的有效性不强、分业监管模式存在弊端、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不足等问题,应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改进监管方式,完善金融监管主体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达人 《现代商业》2012,(11):184-18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也出现失灵。非营利性组织中,公益腐败、公益低效和公益异化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不到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表现为统一登记、双重负责以及分级管理三个方面。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存在着政府监管理念较滞后、双重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我国从树立有效监管理念、摒弃双重管理体制、完善监管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10.
商品房预售作为一种融资渠道,在房地产开发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力,产生了很多问题,严重扰乱了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秩序,成为困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加强我国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统一监管模式,应确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体标准,统一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模式的具体设想,完善商品房交易资金监管法律制度,保障购房者利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投资者权益受侵犯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突出问题,法律规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新兴市场法律规制的有效执行需要加强政府监管。我国证券市场要真正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必须在法律规制与政府监管方面,进行有效保护投资者权利的核心制度安排,基于投资者本位进行制度设计,完善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框架,构建强有力的监管架构,建立完善的证券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我国首家纯互联网银行正式成立,互联网银行的兴起,其风险主要体现在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我国现阶段互联网银行监管存在较多的问题,监管法律体系尤为不足。为此,在分析与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建议,应当在现有法律框架之上,补充、完善针对互联网银行特点的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不断发生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漏洞。为确保我国进口食品安全和保护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科学的进口食品监管模式,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对我国的进口食品监管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怀峰 《商场现代化》2012,(26):156-15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脚步,我国金融监管立法体系的诸多问题加速显现,金融风险明显加大。金融监管立法的滞后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向前发展,且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已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我们不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国内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同时要与世界接轨融入国际金融监管系统。面对现实存在的金融风险和迫在眉睫的金融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就成为金融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笔者通过分析金融监管立法存在的问题,具体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提出了实现我国银行监管创新的对策,并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以期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性监管过强,市场性监管脆弱,外部审计体系不完善;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监管交叉真空地带,监管主体协调不佳;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的转变不到位,风险预警能力不强;金融法规体系不健全,金融法律规范效力不足等方面。我国应优化监管结构,改变监管理念,由分业监管模式向功能型监管转变;引入外部审计,强化外部监管,完善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以此来加强金融监管,规避金融风险,让金融业发挥应有的正效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提出了实现我国银行监管创新的对策,并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以期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立法位阶较低,权威性不够;政出多门,协调性不够;监管真空,全面性不够。我国迫切需要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科学设计具体法律制度。创新电子商务立法治理理念与治理模式,加快制定电子商务基本法,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法律法规;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法律制度,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交易活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安全与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众筹方式不断在社会经济中被广泛运用,股权众筹法律监管问题已成为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新挑战。股权众筹从产生就一直面临着界限模糊的发展困境。明确股权众筹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基本含义和种类是完善股权众筹监管的前提。目前我国股权众筹法律监管制度并不完善,需要构建科学可行的股权众筹监管制度,确保其监管内容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冬梅  王芳 《商场现代化》2006,(10):279-280
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的介绍以及我国有关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的成果,分析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对如何完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