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校铸魂育人方面意义重大,要积极探索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弘扬新时代意蕴,结合时代发展挖掘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完善课内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等举措,打造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育人机制和育人平台,实现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2.
苏鸯 《经济师》2023,(2):209-210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因涉及诸多西方文化,且有着专业覆盖面广、开设时间长以及受众较多等特点,被公认为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几大考量要素:思想、内容和形式,具体设计了思政元素多维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实践案例,旨在实现“授业”并“解惑”,成功融通“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吕圆  戴斌 《经济师》2022,(8):120-12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构建“大思政”的格局背景下,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中,为思政教育赋予更为丰富的教育元素,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文章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多个视角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覆盖面最广的必修课程,必须承担起培养创造人才的重任。创造教育理论与思政教育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创造学与思政课的交叉融合能有助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有效地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创造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可包括:制定突出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贯穿创造教育的教学设计;设计融入创造技法的教学方法;实施彰显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改革;使用体现创新元素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陇南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新时代地方高校应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进而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途径讲清楚陇南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陇南红色文化故事,引导大学生成为陇南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移动互联时代,要想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时代感,必须在“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支持下,持续探索移动“云教学”与高校思政课的协同路径,弥补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与不足。鉴于此,从思政课传统教学的困惑与短板入手,结合移动“云教学”辅助高校思政课实现教学价值与优势,系统探索移动“云教学”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彭文武  李闯  王财莉  胡雪晴 《经济师》2023,(11):172-17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至专业课程建设中并打造“一流课程”,培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管理型人才,是新形势下经管类专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文章在描述《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引导“课程思政”,符合“课程思政”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战略布局,通过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史”知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大学生教育的需要,但各个高校做法不同。部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单独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四史”知识必修课程,部分高校效仿重点马院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选修课程,还有部分高校由思政教师面对全校学生开展“四史”知识讲座,但大部分高校采取“四史”知识全面融入现有思政必修课的方式。高校“四史”知识教学,尽管方法各异、形式多样,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知识碎片化现象突出、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衔接不够等问题,难以达到“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也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整体合力。从“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出发,从集体备课、思政教育从业队伍建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四史”感悟式教学等方式,切实解决“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与难题,实现“四史”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9.
王芬  袁奇林 《经济师》2023,(9):13-14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有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德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改革创新原则,持续推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无限拓展的新空间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符合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仍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高校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应用到思政教学上,通过树立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者团队的信息技术水平、创设思政课多种实践教学VR场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党史是高校思政课程最生动、最丰富的素材来源。江苏省“四种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政课的首课,应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应章节的内容选取最具针对性、对应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信服感和使命感,达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利娜 《经济师》2023,(2):180-181+184
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但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多以专题学习、主题活动为主,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真正的“三进”工作,文章以党史融入“概论”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融入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融入的具体做法来论证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势在必行,既有利于党史学习教育“三进”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概论”课教学把学理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是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思政元素既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又要选取恰当的切入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汽车配件与管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育人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与融入点呈现出来,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龙江精神文化凝聚了龙江人的精神力量,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龙江精神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是前提和基础,能够更好发挥二者的育人价值。通过从龙江精神文化涵养“概论”课教学、“概论”课教学指引龙江精神文化发展、龙江精神文化与“概论”课教学同向同行入手,分析龙江精神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是增强“概论”课教学、弘扬龙江精神文化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贾亚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63-264,322
微博有着以往各类网络应用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如果能将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切合,创建“微博课堂”,有利于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全育人”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大思政”工作的深化与新的尝试,通过解读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目前的现实困境,并从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融合能力、注重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完善课程思政指标考核体系四方面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思路与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付鹏 《经济师》2023,(9):213-214
“宁波帮”精神是宁波商人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家国情怀和奉献社会是“宁波帮”精神的鲜明特征。将“宁波帮”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引导价值,有利于解决传统的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知识与育人协同支撑不强、思政素材缺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建立健全地探索“宁波帮”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多角度发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经济师》2023,(9):172-17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打造“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音乐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民族音乐自信心,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如何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影响学生人生的课程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事而化”的教育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价值、途径和方法,解决影响思政课教育效能发挥的瓶颈问题。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课“因事而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