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正在表内外两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和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存贷利差不断缩窄且波动愈加明显;而在表外,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转型表现为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本文利用2006—2020年356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变化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利差缩窄将通过FTP等银行内部激励考核机制,抑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第二,非利息收入上升会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即中间业务等广义表外业务与传统存贷款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经异质性检验,无论是全国性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利差变动都是影响流动性创造的显著因素;而非利息收入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只在地方性银行中显著,在全国性银行中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5~2018年34家沪深上市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通过GMM面板回归和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视角下价格竞争和表外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价格竞争促进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信用风险水平;表外业务规模与银行信用风险呈U型关系,表外业务发展初期的多样化资产配置对银行信用风险起到了分散作用;利率市场化下的利差收窄提升了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破产风险有所下降,但价格竞争使得“以量补价”的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加剧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22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银行表内和表外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多元化经营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不同银行主体分析了多元化经营作用的异质性,并提出多元化经营对流动性创造影响的传导渠道。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收入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均降低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二,二者一致降低了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但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结果相反,收入多元化提高了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资产多元化则降低了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第三,多元化经营通过银行风险承担的中介作用影响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因此,本文认为国内银行不可盲目扩张高收益、高风险的多元化业务,应兼顾传统存贷业务的发展,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履行好流动性创造这项重要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利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提高。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此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贷款溢价较高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施行差异化监管策略;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减少对存款的依赖,实现从存贷业务向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步入尾声,这具有历史性的一步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视角,指出了利率市场化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经营现状,阐述了表外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晓帆 《金融会计》2014,(10):53-59
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受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外汇占款变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2014年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存款规模累积效应增大及2014年银监会流动性监管新规出台等综合性因素影响,银行体系中短期内流动性紧张压力将进一步加剧,笔者根据形势分析预判未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压力将有增无减,建议从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教训、商业银行自身、银行管理机构、宏观经济层面加强流动性监管,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和经济改革创造平稳环境。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和基础载体,发挥着引导资金流通与实现资金余缺调剂的重要职能.然而,融资困境一直是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的瓶颈,“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与蔓延,遏制了投融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同时,民间“钱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基于此,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迅猛发展,发挥了创造利润与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双重作用,但其膨胀的杠杆效应,重构了银行风险结构,加剧的风险更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以表外事项为载体,以表外风险监管为目标,以表外负债风险监管为核心,构建商业银行业务收益——风险博弈模型,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运作与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提高风险监管效率,从而确保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多数商业银行净息差逐年下降,对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净息差还将面临更大幅度下降,加剧银行收益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综合竞争能力等都将面临更多挑战。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应从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内外部定价、提升服务能力、深挖中间业务收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系列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使得商业银行以赚取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营手段面临着巨大挑战,发展低风险,占用资本少的表外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和推进,为商业银行减少表内风险资产的比重,增加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现金,加快流动性创造,拓展利润来源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多数商业银行净息差逐年下降,对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净息差还将面临更大幅度下降,加剧银行收益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综合竞争能力等都将面临更多挑战.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应从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内外部定价、提升服务能力、深挖中间业务收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探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缘由,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战略转型对策。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商业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但也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存款竞争,增大了存款数量的波动性,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能力面临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存款经营思路,重视存款保险的作用,创新存款产品,建立合理的存款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近期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渐高,国内银行依靠传统存贷窟、差这种“资本消耗型”的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新型表外业务(本文专指理财委托投资业务等新兴表外业务,不包括传统的授信类表外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关键。但新兴表外业务具有透明度低、结构复杂、计量难度大等特点,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对相关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2—2017年中国35家商业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研究了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表内存贷款业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负债端,理财市场可自主定价的利率迫使存款利率上浮,但是商业银行个体的表外理财业务规模显著减缓了上述不利影响.在资产端,表外理财业务通过干扰表内信贷风险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增加了表内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率市场化改变利率的决定方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结构。同时,利率放松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造成冲击,促使银行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发展表外业务并加强综合化经营。论文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郭晔  程玉伟  黄振 《金融研究》2018,455(5):65-81
本文通过构造商业银行同业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不同程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异质性,并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速和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增速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但是降低了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二,对参与同业业务程度不同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高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提高了低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三,货币政策显著地改变了银行的同业资产持有比例,银行的风险越高,参与同业业务的程度越高。因此,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配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存贷期限错配的现象,错配问题会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稳定经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波动程度加大、波动频率增加,又加上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运用久期模型验证存贷期限错配将加剧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24家银行机构的数据为依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来检验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存在着单一门槛效应。随着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净利差收窄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的负向影响呈递减趋势。地方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保持稳定合理的净利差水平;加快实施业务转型,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进一步提升银行存贷利率的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24家银行机构的数据为依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来检验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存在着单一门槛效应。随着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净利差收窄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的负向影响呈递减趋势。地方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保持稳定合理的净利差水平;加快实施业务转型,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进一步提升银行存贷利率的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