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2.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货币发展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普遍的信用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一化表现为国际货币一体化,其实质是世界货币信用化。世界货币信用化和货币一体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实现的途径是当前多样化国际货币的归一。以货币替代与再替代表现的国际货币竞争将贯穿货币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信用化需要超国家权威的国际货币管理机构,国际货币的融合需要国际合作。铸币利差的归属与分配,将成为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世界货币信用本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从货币本位看,货币发展经历了一个商品本位、商品与信用共同本位、信用本位的过程。在信用本位的货币体系中,货币供给过快难以保持货币价值稳定,而货币价值不稳定是经济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货币本位不可能再简单回归到商品本位,但商品本位中价值稳定的思想应该得到传承,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数字货币作为可替代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新型货币形式,在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需要、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数字货币起源和发展演进出发,比较分析了数字货币相关类型代表和特点,归纳总结了各类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支付体系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国际社会和主权国家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我国加强监管、增进研究和全球合作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关于货币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梳理货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的本质是由形式与功能组合形成的一般信用,并且通过货币体系实现信用的制度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货币是否会改变货币本质的问题,本文从货币形式、主权信用、中心化、金融稳定、普惠金融和货币管理等六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数字货币并未脱离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在本质上依然需要依托稳固的信用制度作为基础,但是其在信用实现方式的创新也对货币发行、支付结算、金融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货币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在掌握数字货币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完善货币制度和金融管理体系,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积极引导数字货币推动的良性货币竞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运行及信用创造过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多地依附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对信用创造以及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信用创造产生冲击、不透明(不规范)业务流程以及监管缺失,从而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货币完全替代纸质货币是一个缓慢推进和演化的过程,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将使法定数字货币蒙上不确定的面纱。需谨慎测试,小范围试用,科学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这就要求央行对数字货币与纸质货币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货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无论货币的形态如何演变,货币的信用本质和基本职能从未改变,节约交易成本是货币制度演变背后的客观规律。虚拟货币由于不具备可靠的信用基础而无法承担货币计价单位的职能,以其作为交易媒介用于真实经济不但不能减少交易环节和成本,反而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现代中央银行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同样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客观规律,企图以单调的技术性对抗复杂的人性,用技术创新代替制度改革,创造一种“理想的货币”,必然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现行货币体系的补充,数字人民币机遇和风险并存.一方面数字货币的特殊属性决定其具有较高的洗钱风险,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显示,数字货币很可能被不法分子作为逃避资本管控的渠道,利用数字货币体系实现非法资金的跨国流动,给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活动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又是"防范...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经济活动发展不断演变推动货币形态的演变,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央行数字货币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被视为改善跨境支付效率的重要机遇。央行数字货币将来是否真正用于跨境领域,将会是主权货币竞争、公共与私人货币竞争、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权衡的结果。基于此,本文研究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潜在路径,探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对国际货币竞争的影响,并系统梳理当前全球主要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研究与实践探索,研判各主要国际货币的初步态度,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政策建议,包括统筹“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数字货币领域话语权;统筹“创新引领”和“风险可控”,通过优化技术设计扬长避短;统筹“央行主导”和“私营部门参与”,促进形成各方推动合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否能够持续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结合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从美国经济结构的潜在转型和美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模式及其面临的风险,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各种打着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旗号的“币”层出不穷,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影响,各国日益重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从货币的发展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形态演变的自然结果。本文基于这一发展趋势,将各主要经济体对数字货币研发进度及成果进行总结,对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数字货币作为现金的可替代选择之一,应全面考虑其对现有经济金融的影响,深入研究、审慎推出。  相似文献   

14.
钟伟 《中国外汇》2008,(3):12-13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价的飙升,以及全球资产价格的高企,国内外一些关于重归金本位或者商品本位的说法有所增加。例如蒙代尔一直坚持认为,“货币不过是一定量黄金的名称而已”。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金本位的历史,试图说明金本位从未能证明其持续的成功及其对信用本位的优势,虽然目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大的历史变迁,但回归到金本位或者商品本位,仍然是一种渺茫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传统货币形态变迁陷入"囚徒困境":金属货币(金银)体系下更多是货币短缺,引发通货紧缩;信用货币(纸币)体系下更多是货币泛滥,催生通货膨胀。运用分布式总账等破坏性创新技术的数字货币的诞生为破解传统货币形态变迁的"困徒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通过归纳梳理国际、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审慎评估私人数字货币(PDC)核心技术,权衡"双刃剑"的利弊得失,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制度框架与关键技术,并对稳妥渐进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出审慎周密的演进安排。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看次贷危机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及美元本位下国际储备的新变化;指出美元本位下美国经常账户持续失衡,大量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用扩张。信用扩张推高了资产价格,增加了货币供给,并与风险监管缺位等因素一道,共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而特别提款权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胡施  谢庚 《投资研究》2022,(1):150-159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疫情下,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各国完善货币体系和提升本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从货币的形态变化及功能属性出发,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梳理我国与主要经济体数字货币研究进展,评述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中国人民银行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而特别提款权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下支付体系呈现出数字支付替代现金支付、科技巨头进入支付领域、支付隐形成本较高、部分地区普遍缺乏数字支付服务以及数据治理问题等新特点。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设计模式,采用中央银行和私营部门共同发挥作用的双层模式设计更具优势,有利于央行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市场技术创新需求。基于账户的CDBC在绑定数字身份后,可以有助于防范诈骗和打击洗钱等非法活动,但要求健全的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功能。此外,良好的多边CBDC设计可在有效消除货币替代风险的同时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