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一些诉讼权利却被限制或剥夺,例如在抗诉请求权中,刑诉法将行使抗诉请求权的主体范围限定在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将被害人的近亲属排除在外,这显然不利于保障被害人特别是已死亡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因此,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立法,平等保护被害人权利,让被害人拥有相对完整的诉权和充分的救济渠道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也非常重视,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立法为视角,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权入宪,并实施了第一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现代学校不仅应该传播人权思想,开新风,树正气,更应该成为维护人权原则的践行者,成为彰显人权、保护人权的标兵。现代学校教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教师角色,都应该贯彻人权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权利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虽然现实中已经有了对犯罪被害人给予国家补偿的个别做法,但被害人补偿并未制度化和法律化.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符合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发展趋势,对推进我国的人权保障和司法制度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被害人的补偿,无疑对被害人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防止被害人因为被害而走上犯罪道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进行平衡,已经是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赋予其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充分赋予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和意见陈述权,建立完备的国家援助及国家补偿制度,从而恢复因犯罪而遭受破坏的法秩序,缓和社会的报应情感,促进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被害人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公诉案件中的律师代理制度为理论界所重视和关注。该文由公诉案件律师代理的适用情形及制度的必要性入手,进而从律师职业的性质、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正义理论三个层面分析了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最后对代理律师的权利谱系作了简要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大了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力度,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应赋予刑事被害人较完善的知情权、上诉权等权利,建立司法审查、国家补偿等制度,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刑事被害人应享有获得犯嫌人损失补偿,以维持其正常生活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补偿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为了切实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从而维持社会的安定有序,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文章在分析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基本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构我国本土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做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具有当事人和实质证人的双重诉讼角色。虽然没有必须出庭的义务,但却有权全程参与刑事审判,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这就造就了我国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尴尬现象。只有被害人陈述制度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被害人陈述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是宪政权利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刑事司法过程中保障被追诉者的权利和自由,绝不仅仅在于保障被追诉者和被害人本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通过保障被追诉者和被害人的权利和自由来捍卫和保障全体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被害人保护为主旨 ,探讨被害人对刑法产生的影响及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 ,认为刑法的建立不仅仅是保护被告人的权益 ,同时也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的 ,提出了对被害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断更迭,被害人学的发展演变反映国际刑事政策对被害人保护研究的关注和重视,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机制包括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犯罪被害人援助制度,刑事司法程序上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以及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制度,加强对犯罪被害人保护机制的研究,可为我国未来的刑事政策和立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没有一个体现宪法精神与原则的刑事诉讼法,所谓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不过是一纸空文。2012年的刑诉法修改成为我国继2004年人权入究后,人权保障进程的又一次飞跃!本文意图从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为进一步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在促进我国人权进程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国刑事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尺。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传统刑事司法中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满足。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的思考犯罪的反应模式,它重视被害人、犯罪人及社区的积极参与,强调通过彼此的交流,实现对被害人权益的有效保护。本文通过探讨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以期对恢复性司法研究及实践的推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被害人保护为主旨,探讨被害人对刑法产生的影响及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认为刑法的建立不仅仅是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同时也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的,提出了对被害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刑事附带民事制度是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反映,它是指被告人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给被害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来的,人民法院判令被告人应当承担的一种民事赔偿责任。该制度本质在于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恢复已被损害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社会和谐及刑事法律制度不断进步的要求和标志,亦是着眼于刑事各方而建立的一种均衡制度,本文从事实和规范的角度以及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论的角度,分析了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和国内人权保护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建立一个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是履行国际人权条约和国内人权保障义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作为世界大国,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在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权进步、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承担更多的道义与责任。目前国家人权机构建立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当在认真吸收国际经验、分析国内实际,加快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仅涉及加害人的利益保护,也与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相关。我国刑诉法修正案增设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侧重于对未成年加害人的挽救保护,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易造成负面影响。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应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此基础上,与刑事和解制度相衔接,发挥刑事和解在附条件不起诉中的积极作用,并注意正确把握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衰弱有其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刑事诉讼中,优先考虑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展开研究和制度构建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被告人处于弱者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很容易受到侵犯的。因此在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时,也绝不能忽视或者弱化被告人权利的保障;而应该首先强调国家的责任,强调公检法等机关对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权利的保障,从而确保被害人相对独立的刑事诉讼权利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