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类型有:资信风险、欺诈风险、套现风险、代理商户风险等.从信用卡信用风险角度出发,通过应用评分卡模型对目标客户和现有客户的信用历史纪录和行为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预测其未来的表现.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应提高信用卡申请人资信评估的准确度,建立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透支贷款质量管理,提高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一)保障率不足风险保障率不足风险是企业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会遇到的一种基本风险。风险共担是出口信用保险的一项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根据对进口客户的独立资信调查结果给予50%~90%的理赔率,客户资信越高,理赔率越高;反之,理赔率越低。因此,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并不能保证防范100%的收汇风险,只能防范理赔率范围以内的应收外汇账款的风险。因此,企业自身也必须加强对客户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尤其是低理赔率的客户,说明保险公司从专业的评定角度将其确认为高风险客户,企业  相似文献   

3.
远期付款交单是一种商业信用,出口商的收汇安全主要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策多变、进口商破产增加,使出口商的收汇遇到更多的国家风险和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因此出口商在选用远期付款交单进行结算时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注意考察进口国的相关政策及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并投保出口信用险以规避自身风险.  相似文献   

4.
商业信用风险是指交易的对方因资金困难、信用较差、故意诈骗等原因造成的偿债困难和坏账风险。笔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信用的推行,赊销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企业缺乏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管理、日常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法律维权意识淡薄等原因,赊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应收账款的大量凝滞。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呆账坏账,优化资信评定手段,合理利用债务重组加强。这有利于企业资金正常运转,使企业健康有序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信用风险极大的破坏性,在信用管理中,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更具积极意义,本文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外部信用环境的角度探讨信用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鉴于信用风险极大的破坏性,在信用管理中,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更具积极意义,本文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外部信用环境的角度探讨信用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际保理业在我国发展的五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没有建立国际保理业懒于生存和发展的商业信用体系 国际保理业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服务于国际贸易的金融服务品种。由于受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传统交易方式的限制,我国出口企业大都采用传统结算方式进行交易,还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以信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出口信用保险为主的商业信用体系。国内商业银行在企业资信管理系统及制度、客户信用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我国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特别是现如今我国国际买方市场异常庞大,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商业信用基础上的结算方式,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坏账与呆账出现。资信调查国外企业并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准确识别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再对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如何加强对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信用风险防范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喜春 《价格月刊》2006,(11):41-4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商业信用关系,信用危机会使得企业之间款项相互拖欠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致给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运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危机。为此,本文探讨建立健全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统计资料分析,企业出口"应收账款"拖欠70%产生于发货"前"的环节,缺少事前必要的客户信用的调查和评估管理;30%产生于发货"后"的环节,缺少事中必要的客户信用的监控和预警管理;其中,企业坏账的41%产生于企业缺少必要的客户信用救济措施管理,如追讨、清欠等.如果企业全面施行"全程出口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至少会减少80%的呆账、死账损失.为此,需要实施"出口三全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管理:即,"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出口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以卖方市场为主的旧经济格局已经转变为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目前国内企业存在信用风险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企业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导致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企业应加快自身信用管理,健全完善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提高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当前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往往会采取赊账销售的方式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应收账款风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对客户资信调查不足,客户信用机制不完善,对应收账款不够重视的问题。淡薄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是产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防范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应确定赊销的规模,充分发挥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并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培养员工的信用管理观念,树立饭店良好的信用形象,防范信用销售的风险,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是饭店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加强饭店的信用风险管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姜颖 《商业会计》2002,(7):44-44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管理。近年来,哈尔滨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核算。一、对购货单位进行资信调查,控制赊销风险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了防止新欠的形成,公司成立了由公司领导、财务人员及有关部门组成的资信审查小组,对那些有赊销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建立客户档案,选择信用好的客户进行合作;对于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单位宁肯放弃,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赊销风险。二、实行严格的货款回收责任制和清查制度,强化管理为了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因信用风险所引起的纠纷越来越频繁,同时发展机遇与经营风险也在增长,所以信用危机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以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危机最为严峻。这种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凭借双方的信任,通过赊销、预付等手段所形成的商业信用,已经给企业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漏洞,财务报表失真,资信调查机制不完善,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面对这些情况,企业必须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手段,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势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交易涉及的内容很复杂,各个环节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国内贸易要大得多.信用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它主要指外经贸活动中,由于国外进口商资信差,签订合同后,不能履约守信,致使出口商不能安全收汇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外客商拖欠我国各类外贸企业的欠款已近百亿美元,多数是因客户信用不好造成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个成熟的贸易企业,管理的重点应转向财务监控和管理的精细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资金管理,既要保证资金安全,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保证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信用的运用就越来越广泛。许多企业为了扩大采购和销售,往往要向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用户以及代理客户提供一定的资金融通,我们将其统称为向客户授信。这就意味着资金和货物的对等交换不是直接完成的,存在违约形成的信用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体系应涵盖以下3个方面: (一)信用政策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位置、销售策略和资金实力决定  相似文献   

19.
卢小平 《大经贸》2002,(6):38-39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各国支持本国出口贸易的通行做法。出口信用保险机构通过承保企业对外经济交往中的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补偿企业收汇损失,提供出口信息服务,提供融资便利,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使企业可以用更加灵活的贸易手段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开拓新客户、新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由于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只为扩大销售,在事先还对付款人资信情况进行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抢占市场,只看到账面上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有的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所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拟就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其相关问题作以浅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