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核心,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实现全社会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要求做到执政党依法执政,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控制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改革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培育和建立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实现依法治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热情参与和拥戴。但现在大多数公众对法治持一种冷漠、疏离、观望和怀疑的态度,仍然把自己作为一种旁观者和局外人,还没有确立整体性的法治信念。必须深入剖析当前法治信念没有确立的成因,并探索其确立和加强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法治作为西方的产物。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就,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实现法治社会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研究中国的法治化进程的问题中,发现存在着思想意识上的根源问题.要加快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只有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陈建新 《企业家天地》2007,(12):142-144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治建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企业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依法治国方略 ,是对人类近代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积极吸收资产阶级创造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特别是法治文明成果 ,吸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 ,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幸福法治论     
在应然意义上,法治是幸福的保障,幸福是法治的应有之义。而实然意义上,则可以通过法治幸福指数的构建,让幸福判断法治建设的成效,让幸福解释权回归公民自身。进而得出幸福法治应该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思维,应将人民幸福作为评价法律的依准,切实保障人追求幸福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网络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抵御西方和平演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如法治体系存在漏洞,公民权利意识淡薄,法律信仰尚未树立,缺乏有效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提高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我国网络空间文化法治体系,健全我国网络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是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民主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增强法治观念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0.
11.
12.
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动的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对于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历史证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社会到了一定阶段,社会利益诉求就会变得繁多,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纷争也会变得更为复杂,社会就会对法治产生更多的依赖和更高的要求,法治建设必须要适应这一要求,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治论通过两个巧妙定位——政府与法治,从深厚的政治哲学、法理以及宪政基础予以立论,有着丰富的理论特色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其作为一种合理的行政法理论基础,以自身的努力支撑起了宏伟的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5.
陈建新 《企业家天地》2009,(11):187-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其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指引这一伟大实践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创新的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辉煌实践包含了三个基本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理论设计到制度的全面创新;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写入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法治思维本质上属于简单思维,与人治思维相比具有规则优于道德教化、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等四大基本特征。影响法治思维的消极因素有其历史根源与现实因素,也与思维的逻辑缺陷有关。为养成法治思维,领导干部要树立公民意识与法治信仰、养成良好的用法守法习惯、遵循法律推理基本规律、积极回应公民权利诉求、善于吸取成功法治经验等。  相似文献   

17.
郑艺 《企业家天地》2011,(11):156-157
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和法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前期儒家和法家都有偏颇的地方.他通过吸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精华,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治之经,礼与刑”的主张,形成了礼法结合,礼本刑用的治国思想,对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礼法合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得以建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再到守法四个环节全方位入手,而其中守法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全民守法从实质上是要求公民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利用法律来捍卫自身的权利,承担在法律中的各种义务,通过拓宽法治思维培育的主体、丰富法治思维培育的形式以及建立法治思维培育的机制等方法来建立公民的法治思维,做到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金融,法制思想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金融法治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改革的深入与开发的扩大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金融法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法治建设并驾齐驱,金融立法与金融执法配套进行,强化监管与法治教育齐头并进,推进依法治理金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金融法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的法治思想充分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四个领域。它的形成既有时代需要又受家族遗风、荆州学派、忠君思想的影响。其适时立法、严格执法和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等思想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