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测定品牌、规划品牌战略之后,就应该是执行了。冈崎茂生说:“品牌不是一个独立的策略,它是和企业的营销策略,包括企业的渠道、铺货、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策略整合在一起的。一般大家都是说品牌是‘你说什么’,但在‘你说什么’之前还有‘你做什么’和‘你是谁’两个方面。‘你是谁’决定了‘你做什么’和‘你说什么’。讲到执行我就把重点放在‘你说什么’上。在我们看来执行的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的策略,就是‘你说的是什么’,二是接触点的策略,就是你通过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说。”  相似文献   

2.
"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其实就是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3.
姜合 《新远见》2010,(10):116-119
"作为领导,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每天在做什么,而在于团队的出色表现‘反射’给他的荣耀。他不能在总想着‘我怎样才能与众不同’,而应想着‘怎样才能让下属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读书,看到书中说周恩来总理是注重细节的典范: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周总理问餐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总理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我对  相似文献   

5.
五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做什么像什么》。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称赞,是在他(她)的墓碑上刻着:做什么像什么。”五年后的今天想写“做什么‘不’像什么”,当然是有感而发的。我也会一开始就指出:“对一个人最大的贬损,是身后对他(她)的评价:做什么‘不’像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人。”随后,高燃对《中国新时代》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过去能做什么,做个‘跟屁虫’?”  相似文献   

7.
流失的客户纷纷“回归” “一支笔”一直是宁波的优势出口商品。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深度扩散,但宁波“一支笔”的主要生产商贝发集团依旧傲然挺立,越做越强。“我们要化‘危’为‘机’,从单纯制造商向全品类一站式文具供应商升级,当前的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表示。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整天有还不完的贷款、做不完的工作"的职场菜鸟来说,提起"学习"二字,可谓吐槽不断:"从上幼儿园开始,我的近二十年时光都在学习,如今终于‘逃离苦海’,接下来是挣票子,买房子,找妹子,我学什么习呢?""被学校‘上’了二十年,我还是个奋斗中的‘蚁族’,如今工作了,我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老板不把你最后那点剩余价值‘榨’出来,还能  相似文献   

9.
《新疆审计》2006,(3):30-31
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提起审计局副局长刘克勤,区领导和同事们都会竖起拇指说:“这个‘美女’局长,能力强,肯干活,人品好,不错!”也有些人会皱着眉说:“什么呀,简直是冷面‘铁腕’嘛。”  相似文献   

10.
陈萍 《乡镇论坛》2014,(17):18-19
这几天,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王卞社区种粮大户翟广臣正为夏播忙碌着。从表面上看,他家300多亩土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翟广臣告诉笔者:“过去都是‘肥大水勤’,而如今土地缺啥补啥,有了量身订制的‘营养套餐’!”  相似文献   

11.
王策曾经对话李嘉诚。王策:“您成功的秘决是什么?”。李嘉诚:“我只是在‘做事’,一直强调‘做事’而已。比方说,别人跟我合作成功,我会按既得利益给他更多的利润,让他认为,下次跟我合作仍然会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2.
崔璨 《乡镇论坛》2014,(4):26-26
“以前谁家‘吃低保’.什么原因‘吃’,领多少钱,我们都不清楚。现在实行低保长期公示.大家看得一清二楚,有问题随时能反映。这样的办法管用。大家心里服气。”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民政办公室主任周利山说.设立低保长期公示栏以来,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3.
唐凯林 《英才》2004,(7):68-68
“浙江商人就是一个纯粹的‘商’,江苏商人偏要讲化,喜欢做‘儒商’,钱挣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心经商了,想着回去修祠堂,想着政治。我身上就有江苏商人的毛病,我总是提醒自己是个商人,不能做什么儒商,儒商就表示快完了。”  相似文献   

14.
<正>1993年,我进入了物业管理行业,当时,我用"房管所工作+居委会工作"来回答别人"什么是物业管理"的提问。2001年,在纪念上海市物业管理10周年活动中,我用"从‘痛’走向‘酷’并‘爽’"来展望今后的十年。如今,读到国务院去年底发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物业管理行业的数据,我为行业的迅猛发展而高兴,为自己没有入错行而庆幸。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月8日,中国京剧院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舞台演出《红灯记》。看戏之前,我刚好遇见批准这次来台演出的台湾最高教育主管曾志朗。曹志朗听说我当晚要去看《红灯记》,很高兴地说,“好看啊。不过他们对台湾不太了解,为了‘体贴’我们,把台词都改成‘革命党’三个字,说是不要‘刺激’我们;我就批示,根本不需要。共产党就共产党嘛,什么时代了。 ”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页     
开心一页批语一学生在作文中用“了”字多了些。老师在批语中写道:“该用‘了’时不用‘了’,不该用‘了’偏用‘了’。此字多‘了’不得‘了’,‘了’来‘了’去何时‘了’。以后千万注意‘了’。”(孔宪才)姐夫与姑爷有一农夫,入赘为婿,邻人都叫他“姐夫”。一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果我们要问‘人类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能听到一种答案:‘幸福’.”那么,如果我问你,“什么是幸福呢?”在场的各位定会一恍神,瞬间将思绪发散到九万米高空之上,恨不得有一双慧眼纵览古今中外、通达万物之理,方可形成对“幸福”二字的定义,可是,“幸福”二字真的如此深奥又遥不可及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前外长李肇星对内地传媒道出中国招骂原因,主因老是说"中国崛起",他续说:"中国的GDP 5400美元,全球排94,人均预期命75岁,排83,低于日本的82岁,大学入学率26.2%,进不了前40名!"并反问:"谁说中国崛起?什么是崛起?老说什么崛起,可能就是招来骂声的一个原因!"且进一步更聪明地向媒体透视老美的矫情说法:"‘崛起’似乎暗含‘突然性’,而且会损害别人利益,损人利己,与中国发展自诩‘利己利人'不符,而rise译作‘崛起’也有不足之处!中国人现时在地球不少尖端地区进行‘显富’,而(经济火车头)美国反过却在‘喊穷’,向全民散播优患意识."谚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但却为部分变得粗犷的新中国人舍弃.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农户投入行为短期化,固然受农业的价格-利益效应机制不合理,比较利益低下等经济环境‘推拉力’的影响,但也与农业‘联产承包制’本身不规范直接相关:一方面,‘联产承包制’对农民的投入行为缺乏合理导向和有效约束,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只是耕地产出最终成果数量,而没有规定对耕地的投入水平和地力升降标准,农民只对承包产量负责,而对地力升降本身则无需承担什么责任,另一方面,‘联产承包制’使农民的投入行为缺乏经济利益的保障和驱动,在经济上尚未承认农民培耙土壤引起地力提高这一事实,农民在放弃承包地时需连同地力增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计文化内涵——构建审计文化体系的前提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一个客观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的结果。审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体现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定时期社会文化和文明的体现。笔者认为,对于审计文化,它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1.主体因素:审计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要想准确地把握审计文化及其内涵就必须要先认识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呢?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化”。“从概念的内涵上来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究竟什么叫‘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