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徐旻 《中国经贸》2011,(7):94-95
中斯建交以来,两国一直奉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经贸往来。近年来,中斯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定,经贸合作关系持续升温,双边贸易额稳步上升,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中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以及一揽子促进双边关系的协议,这标志着中印两国将建立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双边关系。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面对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何全面了解印度市场的历史与现实状况,研究中印经贸  相似文献   

3.
彭思旗 《魅力中国》2010,(29):60-60
中印两个大国作为邻国,既有过令人不愉快的经历,又有着很强的经济互补性。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对外关系的主轴之一,中印两国本着务实合作的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了经贸合作,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旅游业作为经贸合作的一舍重要内容,必将对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甚至是两国关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旻 《中国经贸》2011,(4):94-95
中斯建交以来,两国一直奉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经贸往来。近年来,中斯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定,经贸合作关系持续升温,双边贸易额稳步上升,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老挝是个农业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自从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老挝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老挝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国一直重视加强与老挝的经贸关系。1961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经贸合作曾一度中断。自1989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发展。近年来,中老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政治关系和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双方合作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然而,中老经贸合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双方经贸合作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14,(11):29-30
中国与立陶宛自1991年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目前,立陶宛是中国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的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立双边贸易额达到17.2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两国企业在通讯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正在积极探讨其他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2005中韩经济合作论坛集两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诸多专家学者于一堂,为中韩经济界和学术界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韩经贸合作扩大与深化的印迹,已经深深地刻在两国人民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许多角落。中韩建交只有13年时间,两国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国。2003年7月,胡锦涛主席与卢武铉总统就后5年将中韩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达成共识。截至2004年底,韩商来华投资32753项,合同韩资金额505.60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259.33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近期日韩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前,日韩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较快,日本的资金及技术曾在韩国经济开发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进入21世纪后,两国经贸合作的步伐开始放缓,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的增长率明显降低,导致在时方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今后,两国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空间和领域虽然较大和较多,但由于两国部分合作优势的消失以及双方对外经贸合作战略重心的转移等原因,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很难再恢复到从前曾有过的火热程度,总体趋势将是维持缓慢的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越农业银行签署边境贸易合作协议本刊讯中国农业银行同越南农业银行日前签署了《边境贸易合作协议》,这是两国在该领域的第一次合作。近年来,随着中越两国高层互访的增多,两国间经济和边贸合作不断加强’业务量稳步上升。1995年,中越两国边境贸易业务总量已达6...  相似文献   

10.
连线     
《中国经济信息》2013,(20):10-11
01李克强访越成果丰硕应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总理阮晋勇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10月13日至15日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新领导集体就任后高层领导人首次访问越南。此次会谈签署了促进合作尤其是经贸合作的文件。边界和领土问题也是两国关注的焦点。●加快推进经贸合作双方一致同意成立三个工作组,开展两国在海上、陆上、金融三方面合作。两国三个工作组要在年内运转起来,稳步落实两国有关合作规划和备忘录以及重大经贸合作项目,力争双边贸易额2017年达到1000亿美元。优先推动互联互通项目,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以多种方式同越南开展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2013,(2):4
近些年,中芬两国经贸合作进入高速发展期,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据芬兰官方统计,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芬兰前几大贸易伙伴地位。中芬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很大中芬两国投资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诺基亚、斯道拉恩索、通力、芬欧汇川、美卓等大公司纷纷加快对中国投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稳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两国开展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口岸建设滞后等。为此。本文提出应通过扩大进口、提高中国对吉国出口工业品的质量、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口岸经济、增加对吉国的投资等措施来促进两国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从近十年来看,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又是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关于经济合作方面来看,现在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强。中韩经贸合作上引入注目的领域是摸索建立中韩FTA,这将会成为巩固两国之间互补性经济合作的最好的合作框架。 本文深入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分析中韩FTA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韩两国贸易的发展情况及两国的投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主要动力;第三部分总结了韩国对中韩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对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做了预测;第四部分叙述了中韩FTA的意义和可能性,提出中韩FTA的促进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塔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都出现了快速增长,2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739倍,中国已经成为塔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本文将中塔经贸合作2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起始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制度化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并总结了每个阶段中塔双边贸易及投资合作的成果和特点。虽然当前中塔经贸合作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由于两国具有较强的市场和产业结构互补性,在中国扩大对塔投资和援助及塔国入世的影响下,两国经贸合作将更加便利和符合国际规则,因此,中塔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仍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新加坡建交20周年之际,两国于7月23日签署了一份电影合作拍摄协议。根据协议,合作拍摄的电影在两国均能享受与国产电影同等的政府资助及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6.
徐旻 《中国经贸》2011,(5):94-95
目前,中国和印尼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印尼也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这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很多合作机遇,中国和印尼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泰认为发展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对两国有利泰国报纸报道,泰国认为发展和印度的经济合作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建设都有好处,泰国已向印度正式提出要与印度、斯里兰卡建立地区性经济合作关系的建议,印度政府对此很感兴趣,正在泰国参加泰国一印度商贸联合委员会议的印度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安民和柬埔寨商业部国务秘书索西帕拉近日签署了中柬经贸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谈纪要。双方强调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来往与合作。会谈纪要指出 ,中柬双方对两国贸易及经济合作关系恢复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 ,并认为这种合作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中柬两国要增加政府和商业团体之间的互访与交往 ,以便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会谈纪要还表示要推进中柬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中方表示 ,中国在农业机械制造、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 ,而柬埔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双方可以在农业领域进行多方面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2014,(13):27-28
蒙古地处亚洲中部,属内陆国家。北与俄罗斯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其他均与中国相邻,中蒙两国边境线长达4676公里。随着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的签署,中蒙两国的经贸合作在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双边贸易、金融合作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思路下迎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形式逐步走上正轨,为了更好地提升中俄两国的经济建设,提升对外发展战略的落实水平,就应该重视对俄经贸合作的形式把握。而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的开展主要是指黑龙江省,所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好坏与黑龙江省的开放政策、合作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主要论述的就是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新形势以及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