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统计分析,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金额1.57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合作建营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载体。"走出去"的三个特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走出去"呈现三个特点:"走出去"逐步迈向高端。中国交通企业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在对外工程施工的同时,撬动技术、标准和  相似文献   

2.
运营管理是境外铁路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实现运营管理"走出去",才能形成整个中国铁路全产业链的"走出去"。在分析当前我国企业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中南半岛、俄罗斯及中亚、非洲地区等区域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对策,即:统筹协调政府层面,实现全流程输出,构建运营管理"走出去"标准体系,设计分区域运营方案,加强"走出去"运营队伍培训,注重"内外有别、因地制宜"等,为中国铁路运营管理高质量"走出去"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加入到了"走出去"的队伍,纷纷在境外投资设厂,在国际舞台上谋求更好的发展。但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完全陌生的经营环境和法律环境,跨境投资业务存在较高的风险。本文试图探讨企业跨境投资业务中可能遇到的税收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应对。  相似文献   

4.
正标准的国际化,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国际化,还包括大到文化、思维习惯的国际化,小到标准体例、出版风格的国际化等。中国公路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中国公路标准走出去,不能只是为局时局地的中国产能、资本、项目或企业走出去服务,而是要有更长远的打算,更主要是带动所在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是以铁道部为主导、以铁路关联企业联盟为主体,充分发挥中国铁路的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并采取有效对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打造了中国铁路品牌,取得了一批国际合作成果.铁道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不仅要坚持铁路走出去,在内涵和形式上还会有更大的扩充.而中国铁路的"走出去"战略,正是中国铁路实力的证明与延伸,但其长足发展的关键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是中国人的好传统。2000年,朱钵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鼓励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此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为中国食业“走出去”吹响了号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走出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正处于起步的关键时期。回顾国内外主要概算编制方法,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概算编制的路径选择,分析中国铁路工程造价标准及应用于"走出去"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利用国内造价标准编制"走出去"项目工程概算时要合理计算要素价格,合理调整现有工程定额,用实物工作量法确定相关费用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业务覆盖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造铁路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占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铁路总里程的80%以上……作为中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队,中国铁建历经70年的耕耘与奋斗,在海外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创新之路,更为正在或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样板。为此,本刊专访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文忠,详解中国铁建如何铸就宏伟辽阔的"海外版图"。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致力于深化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王成安,在论坛上分析了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重要关切点,为今后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出了专家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走出去"及"一带一路"的战略下,我国的基建企业海外投入越来越大,在为国家扩大影响力以及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风险。本文通过剖析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给"走出去"的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人积聚的热情、活力、创造力汹涌而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境外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上,抽芽拨穗,蔓延成长,逐渐扎根。近年来,中央企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境外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如何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人心,稳定队伍,保证安全,促进发展,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巴基斯坦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也逐渐参与到跨国建设中,成为国际基建的重要力量.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航二公司")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朝着建成"业内优秀的国际化工程承包商"的战略目标前进.在实施过程中,境外项目的文化、法律法规等外部因素差异、项目员工来源多样化以及文化背景、政治信仰、思维方式的不同,给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国有施工企业境外廉洁风险防控研究,探索境外项目开展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做好境外项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福亮  黄震 《交通财会》2014,(10):55-56
本文基于作者在境外施工项目部从事财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介绍了境外施工项目外币汇率业务处理方法,并对建造合同总预算报表的外币折算调整方案进行分析,文章最后对汇率风险控制手段作了简要分析,希望对"走出去"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带来帮助,共同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九畹 《中国储运》2020,(4):73-73
2019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企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不得不根据大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随后,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制造了不小的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流设备制造企业仍然秉承着自强不息的发展理念,克服不利的外部条件,努力奋斗通过不断优化重组、降本增效,有不少企业在2019年实现了逆势上扬,创造了新的辉煌,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5.
赣鄱乡土文化不但为赣鄱大地孕育与积淀了深厚的乡土文明,而且为促进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目前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有待提升,要"走出去"还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化不强,政府监管不够,开放合作面不宽,文化创新欠缺等现实困境。因此,要实施赣鄱乡土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从拓展资金投入机制、推广市场运作机制、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强化开放合作机制以及推进文化创新机制等方面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走出去”的企业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企业会遇到更为复杂的国际风险,而这些风险又必然与项目造价等要素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投标阶段、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如果对较大的风险分析处理不当,就会给企业甚至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中国投资并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内马铁路项目是东非铁路网络的的北部通道和咽喉要道。这两条铁路设计全部采用中国铁路I级标准,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典范,具有国际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6月,"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外交部发布了一份"中英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促进在彼此市场关于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在激情四射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除了中国男足,"中国制造"、"中国建造"频频亮相,"横扫"世界杯。这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几年来,国内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交通基建企业、道路桥梁咨询院所纷纷将触手伸向海外。  相似文献   

18.
时光荏苒,《中国公路》杂志社已经成立25年了,这25年,正是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公路规模迅速扩大,建设质量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公路交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公路四通八达,风驰电掣;中国桥梁凌空飞架,气贯长虹;中国隧道穿越时空,穿山越海……"中国道路"已成为我国光彩夺目的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银装素裹的瑞士小镇达沃斯,李克强以中国政府总理身份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备受瞩目。1月22日应邀发表"特别致辞"阐述世界新局势下中国发展方案时,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各国在相互开放中实现共同发展。可见,"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破局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0.
铁路"走出去"项目是我国近年来海外发展的重点,为了降低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风险,通过阐述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特点,针对海外铁路建设中所遇到各项风险因素,综合各方专家打分,构建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评估法,建立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海外工程项目案例进行风险评估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模糊评估法对风险指标进行等级评价,解决了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可以为铁路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及防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