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制度分析:从经济史视角研究制度问题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经济史研究制度问题的最新进展——历史制度分析——进行了简要评述,这一新进展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制度及其效率内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概括了这一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理论,并对经济制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说,本文主要介绍了历史制度分析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由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评述仅限于研究美国和欧洲经济史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和谐及其和谐社会思想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和谐”的哲学内涵是“和而不同”:“和谐社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低级的小康(糠)社会;一种是高级的大同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出发对传统文化体制作了认真反思,指出传统文化体制面临的困境表现为计划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等.笔者认为,文化体制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制度,它反映和表达着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和主张.据此,本文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分离与融合相结合,先分后合.把文化产业从政治体制中分离出来;把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市场和政府为推动力,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制重组为手段,培育发展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推动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军 《技术经济》2006,25(6):33-36
农民工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他们所做的贡献与其所受到的待遇不对等,数量庞大与其内在能力较弱的不相称,被动的维权模式也凸现了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形成自身内在能力被进一步弱化的“路径依赖”。推动农民工组织建设的,不仅对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的完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的聚合效应,有效地强化了农民工内在自我能力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有关钱德勒范式学术争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网状模块化组织的兴起源于信息通信技术革命背景下价值链上的知识生产和沉淀、流动和整合.中国企业制度的转变已经显露出网状模块化的趋势,但核心是能否掌握内置在"模块"中的知识.能否将其与本土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几种模式完备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辛勤 《当代财经》2004,(10):114-117
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决定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属性和功能。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现有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不成熟性作了理论上的检讨。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三个标准,进而提出了市场观人力资本的概念,以期使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尤其是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本,是家庭或个人将其人力资本化来实现未来预期收入和未来预期满足的一种行为选择的结果.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是以理性预期为前提,在家庭、市场、企业的相互契约交易规则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人力资本投资目标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8.
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挑战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慧敏  邓湘树 《财经科学》2006,(12):101-107
本文主要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社会的到来,将对公共组织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公共组织又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笔者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的分布性和异质性将增加,这将导致公共组织在作出决策时的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大大增加.为此,公共组织需要从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途径来应对这种挑战,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是现代信息革命的标志。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科技发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引起从生产资料到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产生了一批新兴工业群。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组织的变迁,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这一主题,提出了基于信息化的三层网络组织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设计,重点论述了它的内涵、特征,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有赖于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战后有关欠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四种代表性理论即经济起飞理论、依附论、新自由主义和可发展国家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分析了东亚和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处理三者关系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处理三者关系的历史,进而得出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既要理顺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也要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国家必须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加强能力建设,担负起实现国内外平衡的重任,并在国家—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