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三大障碍因素1.我国银行体系健全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问题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客观上要求该国具有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这是因为一国货币是由该国中央银行发行并通过商业银行“多倍存款创造”的功能及其业务活动而流通于市场的,试想若缺乏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何以能高效地调控货币的发行与回笼?而若货币的发行与回笼都不能有效控制,更难以期盼该币能正常、充分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此外,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主体,是货币流通的中介,银行业的国际化必将直接带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因此一国银行的国际…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已初具国际化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一国贷币作为国际意义的普遍可接受性,是因为该国贷币具有一些优良品质或货币发行国能够保证贷币各项职能的完美发挥。一国贷币会因其综合国力增强而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人民币已具备某些国际化条件。因此,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改革,稳步推动人民币从区域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3.
2009午4月,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增加到1054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储金国.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物资,自国际货币诞生之初,就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种作为国际货币的币种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国家黄金储备作保障.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8年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相关数据,通过类比与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和各自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该国黄金储备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一国黄金储备量的增加可以有力地推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因而,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水平,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商》2016,(14)
归纳已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不外乎有国内资源禀赋的结构、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国际贸易的规模等,而投资国的货币制度以及该国货币是否是国际货币,也是制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该国货币国际化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显然,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该国货币国际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对国内外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文献做了系统的梳理,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国别货币国际化的三大必要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进入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IMF在总结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国家化的历史经验时,认为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其中包括"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本文认为,将SDR作为基础国际储备只是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过渡,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误区1境外人民币存放在境外自允许个人携带人民币出境开始,人们就开始朴素地认为这些境外人民币都存放在了境外。其实所有货币都存放在其发行国银行体系内。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所有美元都存放在美国的银行体系内,所  相似文献   

8.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美元一国独大的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弊端重重;这些弊端让全世界在此次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虽然发行超主权货币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声,但它的实现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一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其实现的基础是货币所在国的经济实力与宏观政策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且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家规避金融危机,央行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外贸企业减少风险以及人民币争夺亚洲货币事务主导权。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本币升值的压力下,为维持固定汇率,一国买入大量外币,不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外汇比重,直到货币供给被外汇占款控制,该国放弃固定汇率制而转向浮动;该国货币短期内大幅升值拖累了经济增长,逐利的国际游资撤离使经济泡沫的破灭,损害该国经济发展。中国应加强资本管制,深化金融管理,促进人民币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12.
本币升值的压力下,为维持固定汇率,一国买入大量外币,不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外汇比重,直到货币供给被外汇占款控制,该国放弃固定汇率制而转向浮动;该国货币短期内大幅升值拖累了经济增长,逐利的国际游资撤离使经济泡沫的破灭,损害该国经济发展。中国应加强资本管制,深化金融管理,促进人民币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13.
赵平  王玉华 《商业研究》2011,(8):137-143
货币国际化是发行国(地区)政治经济实力提升的表现和结果,是其国际政治经济权力增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修正。货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满足一系列内核条件和支撑条件,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引致了改革的需求,也为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货币国际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货币发行主体应该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并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时间演进、层次深化和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4.
陈肯界 《中国市场》2014,(44):128-129
传统的货币主义观点认为,央行货币发行过多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在物价不断高企的时期,人们更是认为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是央行货币的滥发。本文选取央行现金投放、现金回笼、居民现金收入以及居民现金支出这四个指标,来考察央行货币发行对物价指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货币现金作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一项措施,它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物价上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货币起源、发展的简要考察,认为近代之前国家未能实现货币发行的完全垄断,货币自由发行广泛存在;清末以来由于现代银行体制的创立,创造了货币发行的新途径.政府通过控制银行体系实现了货币发行高度垄断,从历史上看这种权力容易被滥用,造成的通货膨胀在新体制下可以发展到极点.20世纪也是人类历史上通货最不稳定的时代,如何管理好货币发行权是处理好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如何创建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涛 《商业研究》2001,(2):104-105
金融是经济的基石。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创建国际货币新体系是各国面临的新课题。纵观国  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过程,如今创建国际货币新体系实际上面临着三种选择方案,即建立国际性的央行,  发行国际统一货币,通过消灭国别性货币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功能的前提下,让  较多的国别性货币承担工具货币职能;在保持各国国别货币的前提下,建立国际货币协调与管理组织。  民族和国家利益是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方案选择的前提,是建立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最根本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国别货币国际化的三大必要条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进入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IMF在总结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国家化的历史经验时,认为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开放程度。除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元溢价的主要决定因素,以及欧元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数据,作者发现如果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通常会出现该国货币市场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现象,即称该种现象为国际货币溢价。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与其货币溢价正向相关。通常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上升,则货币溢价越多;其国际化水平上升越快,则货币溢价越显著;反之则反是。因此,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具有优化、增值其货币价值的功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务院作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明确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三个“体系”,即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本文拟对金融组织体系问题作些探索。 一、全融组织体系的构造 金融一般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具体地讲,金融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金银、外汇、有价证券的买卖交易;保险、信托、资信评估业务;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等。只要有商品、货币及信用等经济活动,就必须要有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20.
钟恬 《大经贸》2003,(6):70-73
风波两起 2003年,这个被称之为中国"金融年"的年头再起波澜. 4月,一条让业界深为紧张的消息传出:"中国工商银行去年申请的牡丹国际卡'一卡双账户银行卡处理装置'专利,通过了'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有媒体进一步分析称:"今后其他银行在发行一卡双币国际卡时首先需获得工行的专利转让授权".而众所周知的是,国内银行中发行一卡双币的不止工行一家,若因此需向工行交纳专利费,无疑是我国金融业保护知识产权首开记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