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产生了许多形式的文明秩序,宗教、道德、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在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不断地有机组合.形成了以宗教与道德为主导法律作为辅助的传统秩序,以法律作为主导宗教与道德作为辅助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2.
陈于婧  孙韬 《中外企业家》2009,(7X):179-179
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中,预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是由自律和他律的相互作用决定的,意味着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拟从自律、他律的互生互动角度入手,着力分析、反思法院系统现有的反腐倡廉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认清反腐败斗争形势、努力构建具有司法部门特色的惩防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行为中的道德冲突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会计行为中道德冲突的概念和类型,并以此为理论基轴,从自律、他律、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为调适会计行为中的道德冲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会计行为中的道德冲突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财会月刊》2007,(1):83-84
本文阐述了会计行为中道德冲突的概念和类型,并以此为理论基轴,从自律、他律、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为调适会计行为中的道德冲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力量的约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任重道远,需要自律,更需要具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他律"。城市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广大市民的自觉、自省、自律。只有每个人坚持严于律己,注重检讨自我,勇于修正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提高文明修养的境界和水平。但是,文明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自律"远远不够。人是有惰性的,人是需要他律的,人是应该有所敬  相似文献   

6.
周登万 《四川会计》2003,(12):17-18
经济越发展,会计机制、会计法规将越健全,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将越高。因此,会计人员的行为需要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来约束和规范。本文拟就会计职业道德与信息质量进行探讨。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会计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对会计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从控制者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会计职业他律和会计职业自律。会计职业他律是以会计职业责任和义务为核心,强调政府机关和相关利益组织对…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人治与法治的问题上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经过多年探索,1997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写入了宪法,这就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法治之路,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迈进。这是中国人干百年来艰苦探索的最终选择,它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法治建立正义、自由社会的良好愿望,为此各种各样的理论层出不穷,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充分肯定的论证。但是在肯定法治的时候,却又有些人不可避免地犯下了易走极端的通病,他们“在遣责中国人的弊病的同时,认为西方式的法治是万能的,似乎只要有了西方式周密、详尽的法律,在解决社会矛盾和人们行为规范方面的一切问题也就统统迎刃而解。”法治万能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在我们的法治化进程中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法治的定义,学者们作过深入的研究,有许多精辟的表述,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治是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治理国家的方法与手段有很多,除了法治外,还有人治、礼治、德治,也可以运用政党的政策、文件等等,但一般认为,治理国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人治与法治。原始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它没有法律,社会关系主要靠习惯、道德调整,它是一个远离法律的社会。随着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也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理念便开始产生→实现→升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包括商品交换)中,诚信即诚实与守信,是参与交往(或交换)的人应有的基本素质。讲诚信和守规则都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只是二者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法律与道德的规则是社会、群体确定的行为规范,它所划定的是不应逾越的最后界限,对于个人来说具有他律的意味。真正诚信的人必定是守规则的人,但诚信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是比仅仅遵守规则更高的精神境界或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包括商品交换)中,诚信即诚实与守信,是参与交往(或交换)的人应有的基本素质。讲诚信和守规则都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只是二者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法律与道德的规则是社会、群体确定的行为规范,它所划定的是不应逾越的最后界限,对于个人来说具有他律的意味。真正诚信的人必定是守规则的人,但诚信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是比仅仅遵守规则更高的精神境界或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行业组织是推动房地产业实现行业自律的组织保证,对于加快房地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组织脱胎于旧体制,目前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市场性障碍和法律障碍。今后,需要通过转变房地产行政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完善行业组织相关法规和加强房地产行业组织自身建设、改革房地产行业组织机构,来调动和发挥房地产行业组织自律职能,引导房地产市场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12.
会计的他律和自律是相对于某个会计主体而言的,从广义的角度讨论,应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但并不仅限于此。一、会计的他律会计的他律是来自会计主体外部的规范,是由他者来立法,会计主体按他者的规定和指令行事。对一个单位而言,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和会计管理部门关于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如《会计法》、《税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就是会计主体的他律。对一个会计人员来讲,其应当遵守社会的、行业的、所在机构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如出纳员岗位职责,总会计师岗位职责等都是他律。会计的他律具有如下鲜明特征:一是…  相似文献   

13.
张世珊在《求索》1999年第2期撰文指出,法律与道德虽属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它们有共同的基础和目的,存在着相互渗透、互相转化、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关系。道德脱离了法制的制约和保障,必然依附于人治,十年文化革命的发生,就是缺乏法治,实行人治的恶果。如果法律没有广泛的道德支持,法的作用便得不到发挥。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补机制,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和刚性是当代民族优秀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和方式,人们的道德风貌和精神文明又不断丰富着、滋养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是实施法制的…  相似文献   

14.
郝雅菲  甘健 《河北企业》2013,(6):129-129
<正>法治文化指的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相连,体现着法治的精神和理念、生活方式和实践方式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它是与人治文化相对应而存在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是现代人的一种法文化共识以及价值取向。它引领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需要大力构建和倡导的主流法律文化。一、法治文化的内涵我们现在所说的法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仰法律的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法律的  相似文献   

15.
不道德的人     
历史总是戏剧性地重复着,商业道德的缺失从来都不会缺少新的例证。为了驯服那些不道德的人,我们不仅需要严肃的法律、严密的公司监管和道德自律培养来抑制人性的贪婪,更需要战胜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内心的懦弱和道德漠然  相似文献   

16.
孟祥荣 《活力》2014,(7):40-40
律师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社会结构从人治社会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全体公民保护合法权益,保障法律公平实施、维护法律权威及合法利益,进而最大实现公平正义为职业价值及目标取向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最初是作为一种道德规则,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它被上升为法律规范(即道德法律化),成为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硬性要求,具有了法律的强制力。但因此不能否定它作为道德规范方面的作用,相反要把对诚实信用法律规范的遵守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即法律道德化),正确把握诚实信用的这两种属性,对构筑和谐社会,实现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与自律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职业道德含义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和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他律是以会计职业责任和义务为核  相似文献   

19.
德利希·冯·弗里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是一位对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和发展,以及对当前社会研究拓宽领域作出理论上贡献的重要人物.哈耶克理论主要围绕自由展开的,并对秩序、法律、道德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理论可以称为秩序、法律与自由三个关键词的有机构建.它以社会秩序概念为基础,自由为核心,阐述了与法律、道德等概念的关系.哈耶克的自由和法律的概念是对秩序理论的深入和展开,反过来又进一步证明社会秩序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而秩序是自由和法律概念的理论前提,也是哈耶克思想的逻辑起点.本文在解读社会秩序概念基础上,探讨对现实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为此,必须要以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最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对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道德新标杆,必将对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