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投资者心理偏差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归为四类"自我服务倾向"、"负性情绪厌恶"、"启发式简化"和"框架思维".  相似文献   

2.
对投资者心理偏差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归为四类:"自我服务倾向"、"负性情绪厌恶"、"启发式简化"和"框架思维"。  相似文献   

3.
中小投资者作为股票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本身固有的特征。他们在买卖股票过程中受认知、情绪、态度、动机、意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如过度自信心理、贪婪心理、恐惧心理、赌博心理、成瘾心理、盲从心理等,这些心理偏差导致其投资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影响到投资收益、工作、生活与健康。  相似文献   

4.
《商》2015,(5):251-252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着重阐述了个体投资者判断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及羊群效应所导致的不理性投资行为,进而分析了我国房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理性投资行为提出了两点规范建议,以此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研究理论,它吸收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有关人类决策科学的成果,尝试解释在金融领域的某些异常情形,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本文通过对行为金融学揭示的投资者心理模式的述评,指出该学科理论对于分析当今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高投资技巧等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晓会 《商场现代化》2005,(20):104-105
行为金融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研究理论,它吸收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有关人类决策科学的成果,尝试解释在金融领域的某些异常情形,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本文通过对行为金融学揭示的投资者心理模式的述评,指出该学科理论对于分析当今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高投资技巧等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2015,(23)
中国的证券市场风云涌动,个体投资者队伍庞大但投资质量欠佳,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个体投资者的认知和投资行为进行分析,为个体投资者提出一些切实建议,以期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和效率,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和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将投资者行为心理的研究纳入理论分析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以海南省个体投资者为研究对象,阐述个体投资者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动机及其对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开放,加入到证券市场并且参与投资活动的资金有所减少,所以现在更多的投资直接参与到证券的投资活动中。与此同时,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是否理性,直接影响着中国证券市场能不能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是比较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注意力是人类沟通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但较之金融市场纷繁复杂的信息而言,投资者的注意力是相对稀缺的。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注意力对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认为投资者注意力是影响金融市场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注意力约束使得投资者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各种定价偏差。然而,当套利机制有限时,其可能会对资产价格形成产生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股市价格偏差问题是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和资本市场实证研究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处于发展成熟中的我国股票市场来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现已有大量文献对股市价格偏差开展了研究,研究方法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基本围绕了两大金融理论展开,即传统金融理论(以EMH理论为代表)和行为金融理论。本文对股市价格偏差,股市价格偏差与信息不确定性、投资者行为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对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评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投资者的情绪极易造成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文章通过构造投资者情绪指标体系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4)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体制和政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直接引用西方的金融理论来解释股票市场现状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投资者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市之所以不稳定,体现在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力量是个体投资者,个体与机构相比,缺乏投资经验和对股市的深刻认识。为此,我们对不同层次的个体投资者的市场行为进行了调查,这为研究投资者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对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个体投资者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具体影响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解释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为什么存在非理性行为,并指出一些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些非理性现象,及用此理论给予投资者一些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一直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目前尚无权威的投资者情绪测度指标,研究者也只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自行选取或构建指标。尽管在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者均先验地认为投资者情绪与证券价格相互关联,但对这一先验的观点并没有给予直接经验数据验证,所以也就没有相对成熟模型,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现有研究模型,找出其中的局限性,并借鉴亨德瑞(Hendry)的"从一般到简单"的建模思想,提出了改进现有建模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8)
金融市场上,有很多现象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来解释,为了解释这些"金融异象",行为金融理论应运而生。情绪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旨在探讨金融活动中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情绪波动对市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跟微观经济结构的质变并无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股市成立以来,虽然大体保持稳定趋势,但仍出现了较多的股市异象,这些现象是传统的金融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很多研究成果也证实,在我国所显示的现代证券市场规律同中国传统金融市场理论存在一定相悖。市场的政策操纵与影响、庄家的控制股票行为、盲目的跟风行为等现象常常会引起小股民产生过激反应,在增加了内幕交易人利润的同时,也使中小股民损失惨重。本文从投资人情绪的视角出发,剖析我国证券市场,对投资人情绪和中国证券市场收益之间的关联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投资人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最终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且都可以作为彼此发生波动的解释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秘书在工作中因职业的特殊性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主要有角色错位、嫉妒、压抑、孤僻和依赖等,这些心理偏差只要能运用相应的对策适时调整,就会成为催人上进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在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则更偏好现金股利。在实践中,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在股票领域获得股利,对相关股利政策的偏好顺序依次为股票股利、混合股利、现金股利;再融资行为能够抵消股利政策的一部分市场反应,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只有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有效合作,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股利分配政策,才能真正稳定证券市场。从市场监管层面看,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政策,加大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审批和监管力度;从投资者层面看,应客观认知各种融资、再融资方式,以企业自身评估为依据,理性进行投资决策;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应立足企业实际能力,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以连续稳定的股利发放为原则转换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渠道,科学制定股利政策,最终使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的收益预期中稳定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