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盘锦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近年来,辽河油田的产量不断递减,盘锦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盘锦市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谋求城市经济转型。本文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意义、优势、定位等方面,阐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实现盘锦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处辽河入海口的盘锦是一个年轻的资源型城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手挽辽河.依偎在辽东湾畔.地下有油田,地上有稻蟹,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人均收入长期位居辽宁省前列。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主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发展的城市。这类城市的突出特点是其支柱产业与资源开发息息相关,城市形成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短时期内骤然完成的。随着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剧、资源开采企业的逐步老化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诸如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巨大、生态环境显著恶化以及经济发展不景气等一系列问题,有的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甚至全国的社会稳定。因此,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面对这种情况,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快进行产业调整。下面以盘锦市为例,分析一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状况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外开放既是实现盘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型的手段,也是目的。当前,盘锦正在大力发展接续产业,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调整、促转型。盘锦对外开放具有独特的优势:盘锦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的数量标准是:按照现有开采速度和技术水平,现有资源储量可开采时间不超过设计年限的1/4,资源年产量已经下降到开采高峰年份的80%以下,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资源型城市可归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标准,辽宁省的抚顺市、本溪市和阜新市为典型的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盘锦市则处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边缘,而北票市和南票区因城市较小或作为更大城市的卫星城则被称为资源枯竭型城镇.实现资源枯竭型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既是开发、利用盘锦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盘锦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旅游兴市,建设国际性旅游胜地,盘锦旅游业需整合、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开发新旅游景点,整合旅游资源,提升盘锦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淑娟 《黑河学刊》2010,(10):39-40
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起,因钢而兴。积极寻找接续替代产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大都经历了建设——繁荣——衰退的过程。目前一些资源型城市呈现出“矿竭城衰”的态势,其直接根源在于其主导产业——资源型产业,如煤炭、石油等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走向萎缩,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没有同步跟进,造成了主导产业的空档所致。因此,选择与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实现主导产业无振荡地更替,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依托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以煤炭为核心的资源型经济。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山西省也逐渐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因此,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资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各资源型城市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文章构建了衡量资源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用熵值法赋权,通过评价函数定量测算了2005—2016年间10个资源型城市资源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在2005—2016年间,山西省各资源型城市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虽然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波动。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世界性难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跨越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这类城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并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特点,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青云 《发展》2003,(8):20-21
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引导和支持资源型城市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政策措施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强矿业发展活力和城市发展后劲两个方面。扶持矿业和矿山企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多因矿产开发而兴起,因矿业的繁荣而壮大,也可能因矿业的萧条而衰落。资源型城市与矿山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要扶持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就必须使矿山企业有发展活力,必须使矿山企业有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丹 《辽宁经济》2005,(6):37-37
盘锦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石油化工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快石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将直接影响盘锦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业联合会继2003年9月在盘锦召开第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后,今年又把阜新作为第六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的举办地,这是对阜新、对辽宁的厚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双重任务,机遇难得,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经济转型推进到底,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  相似文献   

14.
杨紫薇 《中国经贸》2014,(21):147-147
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产业机构深度调整、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陷入了瓶颈期,挑战和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也蕴含着机遇。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必须紧扣转型字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抢抓机遇,完成发展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5.
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它受资源的刚性约束,城市的发展是以资源为支撑的,资源的枯竭必然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而资源型城市实施经济转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正确选择并加大力度培育接续主导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反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决策》2005,(4):12-13
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而生”,但由于经济效益长期被转移,抽血严重,造成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城市陷入了“资源竭而城市衰”的困境。如何反哺资源枯竭型城市。“两会”期间,苏立清委员在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资源枯竭城市(矿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枣庄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实施台儿庄古城重建,打造‘‘天下第一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主导驱动要素发展起来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并发展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区、县),这些资源型城市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全球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尤其是6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生与再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24日-26日,第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在辽宁省盘锦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五十余座矿业城市的领导、企业家代表和国家有关部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300多人聚集一堂,共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目前全国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其中69个城市(县/区)被先后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已经转型多年,他们急需摆脱"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救赎"与"重生"每天都在这些城市中上演。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能否都能找到适合的接续替代产业,不仅关系这些城市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资源战略、发展前景。目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从2001年12月辽宁阜新市被列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开始,阜新市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然而,资源的过度开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这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转型在艰难中进行。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及省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阜新如何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摆脱"黑色魔咒"。是我们这期专题所关注的,本刊以阜新市为例,特邀多位学者纵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希望对读者略有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