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正>中央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健全耕保补偿机制的问题,强调要加强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作用,在综合考虑耕地保护面积及其质量状况、以及耕地保护任务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大耕保补偿力度。这是中央继强化行政约束责任、规划管制用途以及土地整治建设等战略性耕保措施后,所强调的又一个重要耕保措施——经济手段激励。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耕保意识开始觉醒期、耕保政策制定起步期、耕保政策体系初建期和耕保政策体系完善期;回顾、总结了各阶段的耕保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并对完善我国耕保政策提出建议:①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②适时将耕保政策转化为法律,③大力发挥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④尊重和认可地方的耕地保护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明确了未来我国耕地保护社会机制的改革方向和回归了耕地占补平衡的产能本质,在我国耕地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耕保社会机制的改革方向耕地保护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其实行社会化扶持已成为世界各地的惯例。中央4号文件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要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社会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4.
李亚 《山西农经》2022,(23):32-34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农民耕地问题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对于解决耕地问题,遏制耕地退化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能够通过“退地还耕”有效恢复生态健康,解决农村基层耕地侵占、利用不合理等现象。目前,我国粮食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供需关系依旧紧张,一些大宗农产品依旧需要进口,更深意义上来讲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就保证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能够具备一个自立自足的能力,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土的适宜性评价,它的评价对象只有未利用土地中的宜耕适垦地类。所以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过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同,但具体评价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为此,我们以山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为例,研究、探讨了耕...  相似文献   

7.
丁建川 《中国农史》2013,(1):127-132
"缴耕"一词仅见于元代王祯《农书.农桑通诀.垦耕篇》,字面意义为"绕耕",有两种基本方式:"向外缴耕"和"自外缴耕",分别与《齐民要术.种瓜篇》记载的"顺耕"和"逆耕"相对应。前者指耕地时从地块的中间开始耕,像画圈一样由内至外顺时针耕到两边,垡土方向相对,现代耕作学称为"内翻法";后者指耕地时从地块的右侧开始,像画圆一样由外至内逆时针耕到中间,垡土方向相背,现代耕作学称为"外翻法"。通过对山东一带方言进行实地调查,山东方言词称"内翻法"、"外翻法"分别为"扶耕"和"绞耕",二词反义对举。《农书》"缴耕"所从出的注文实际上指的是现代耕作方法中的"三区内外翻交替耕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仍要坚持保护耕地;阐述了我国耕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2030年内对耕地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的5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黄河滩区宜耕与不宜耕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以期为河南省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经验指数和法,层次分析法及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为:最适宜68886.45 hm2,一般适宜33478.63 hm2,勉强适宜15251.76 hm2,不适宜618.34 hm2。研究结论: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性评价后,得出滩区适宜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40870.05 hm2,占评价区滩涂的34.57%。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怀集县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全国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作为评价基础,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从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对研究区内的102.69km~2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怀集县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怀集县宜耕后备资源总面积为21.75km~2,占评价对象面积的21.18%。地形坡度与生态条件以及耕作便利度是限制本地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怀集县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保度村公所,位于曲靖市郊,有9个自然村,847户,3447人,总耕面积1070亩,人均耕地0.3亩,是一个集党总支、村公所、集团公司三位一体的行政村。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出台,标志着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制度改革与管理完善的新时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了进一步的细化措施。其中,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建设占用耕地、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等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随之出台,既结合了我国耕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农业经济》1996,(1):14-16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关于耕地问题的思考刘伟耕地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因素。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农民生活达到小康,包括使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之中的几千万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95年度网点县耕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我国耕地的增减趋势和区域特点。我国耕地减的势头略有缓解,但区域间极不平衡。东产中地带仍是耕地锐减的重点区域,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仍占耕地减少的比重量大。控制耕地减少首先在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并着力在东部地带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湟中县机械化耕地主要以小型拖拉机机耕和畜耕为主,耕深一直维持在12~16cm之间,达不到20cm以上的农艺要求,而且常年的浅耕致使耕地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使耕体层变薄。加上农户为获高产,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连年下降水份流失,得不到充分有效发挥,蓄水保墒能力减弱,作物抗倒伏能力差,草荒严重,病、虫、草害蔓延。不仅加重了田间管理,而且造成人力、财力  相似文献   

16.
力争耕地量和质的动态平衡──全国土地管理工作座谈会采访札记之一本刊记者冯广京保护耕地,是个老话题,但这次座谈会讨论保护耕地问题又明显不同以往。保护耕地,现在没有人不赞成,更少有人反对。但应当怎么保护耕地,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耕...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1998年,“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作为法律条款写进了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6年来,国土资源部门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补充耕  相似文献   

18.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全市土地总面积412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23万亩,人口308万,人均耕地仅0.39亩,基本农田面积104.07万亩。福建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莆田又是福建人均耕地最少的地级市,吃饭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加强了对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盘锦市为例,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价法,通过建立后备资源评价体系,对盘锦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了评价,并对不宜耕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耕地经营者是耕地保护的关键主体。同步重视其耕保责任与权益保障,才能切实推进耕地生态与质量的保护。面对广大小农户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存的基本现实,完善其耕地保护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措施,既有共性要求,也有差别化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