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依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新的核心制度要有效率还需要创设配套制度来保障.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增长目标是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模式是核心制度.要很好地发展特色经济,需要创新一些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经济增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创新--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创新则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就是用科技改造和提升县域内"三产";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三大转变,即政府职能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深圳转型升级的经验为"新常态"增长做出了两个理论贡献,即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顺利实现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产业持续跨越性升级。深圳经验的核心在于,不仅重视产业分工深化中所体现的市场自我发育过程,也强调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一个适于企业创新与学习的环境,支持企业分工专业化的创新过程,为产业升级奠定支撑基础,从而实现增长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权制度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制度,建立具有排他性、收入独享性、可自由转让性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保障经济增长的基础.制度变迁是一种制度创新过程,有效的组织在制度创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种能提供对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使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重点企业在"兼并破产"、"债转股"、"技改贴息"等各项政策支持下,依靠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市场,优化结构,克服了世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体保持过去几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正逐步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分析了制度的规范约束、有效激励、以及明确产权、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功能与效应;提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并对制度创新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少数地区的农民收入甚至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呢?陕西省旬阳县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创新入手,巧用"加减乘除"法,研究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发展方式升级、从数量粗放型转向质量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模式升级,或产业结构、社会结构转型等.当前,重中之重是,从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形成"劳动生产率红利",替代传统的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RCEP自贸协定,各成员国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强化,为国内自贸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党中央提出推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也为国内自贸区制度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内部条件.陕西自贸区作为中国西北唯一的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节点区域,制度创新对于自贸区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做好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就显得更为迫切.首先,依据"一带一路"下中国自贸区战略布局和陕西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节点作用,提出陕西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表现形式;其次,剖析陕西自贸区制度创新现状,提出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对陕西自贸区建设启示;再次,论证陕西自贸区制度创新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的逻辑联系;然后,提出陕西自贸区制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一带一路"下陕西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为中国自贸区建设与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制度是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变量,西北地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制度供给不足。基于"三权分离"的张掖景区经营权转让改变了原有产权合同,是一种制度创新过程。张掖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变迁主体是临泽县、张掖市两级发展型政府行动集团,次级行动集团的制度变迁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变迁方式属于渐进式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景区经营权制度变迁的动力为发展型政府的创新追求和利公、利他的社会效益追求。张掖景区经营权制度变迁对西北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富集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制度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与保证.本文在经济学理论分析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林 《改革》2007,(11):49-54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新的核心制度要有效率还需要创设配套制度来保障。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增长目标是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模式是核心制度。要很好地发展特色经济,需要创新一些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经济增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智 《特区经济》2007,216(1):246-247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在描述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并作为其内生变量,力求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角度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并揭示制度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得出结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然而,更需要的是适宜的创新环境,从根本上讲,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制度保障.因为,好的创新环境会不断孕育出大量的创新思想、增进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从汉代至明代为零,而人口增长又是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主要动力,因此,人口增长相对停滞不前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得以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浅析制度环境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改革与战略》2007,23(11):7-8,11
文章从地方政府"经济人"假设出发,阐述了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在侧重于经济增长的官员考核制度、"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和形式化的监督体制等制度的激励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会将地区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并可能采取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反贫困法律制度完善和创新 (一)推动经济增长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首先,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法律制度,探索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DEA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又完全互补的部分:"创新"和"追赶"效应.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创新"和"追赶"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有一个典型的分水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1996-2002年主要来源于"创新"驱动,2002-2007年则主要来源于"追赶"贡献.公共支出显著地提高了"追赶"效应,但不利于"创新"效应的提升.随着"追赶"空间逐渐消失,"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必然选择,公共支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