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民环境抗争中,如何证明自身遭遇到的污染以及污染受害是个重要问题,它将关系到农民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程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在此过程中受到知识与权力的限制.“审判性真理”是福柯知识/权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真实性的界定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国家控制能力的加强以及政治经济渗透性的深入,“审判性真理”逐渐从依赖个体感官的“目击者证明”转为“监控”.在农民环境抗争的语境中,“审判性真理”表现为对人和自然进行客观化的那些知识手段,它们限制了农民对污染以及污染受害的证明.法律场域中的环境诉讼恰恰是观察和分析这种“审判性真理”的有效场域.  相似文献   

2.
法秩序与政治决断——有关“政治宪法学”的批判性检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彦 《开放时代》2012,(2):64-81
本文通过探讨“规范宪法学”和“政治宪法学”之争,尤其是对于两种版本的政治宪政主义的检讨,以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基本逻辑。本文将首先探讨政治自主性这一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检视高全喜式的政治宪政主义的限度。其次,本文将探讨作为人类意志之表达机制的法秩序的性质,并以此修正陈端洪式的政治宪政主义。最后,本文将通过重新阐发古典国家观念以便提出一种国家德性理论,从而将国家德性作为“驯化”那个会随时不受自身设定之约束机制所约束的“政治”。进而阐明法秩序与德性作为国家之自我约束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机制,而这正是一种康德式的政治宪政主义,亦即一种自我立法式的政治宪政主义的基本旨趣。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复杂.与日本的关系自安倍晋三执政以来表现为政冷经热,与菲律宾的关系在阿基诺三世执政期间表现为“政冷经热”,与韩国的关系在朴槿惠时期则经历了“政经双热”到“政冷经不热”,与越南的关系不冷不热.中国是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按照贸易和平论,两国之间的经贸密切往来会带来和平或至少会降低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国内政治因素或第三方国家的影响,贸易和平论并非总能成立.在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中,各国在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时尚未与中国建交,更不存在密切的经贸关系;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海洋权益关系的紧张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又受到与美国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中国在处理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时,加强经贸往来特别是加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仍然是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个体政治身份的界定使先验性的政治关系嵌入乡村社会,生命个体重塑自己的个人形象与社会关系,将国家界定的政治身份通过行动赋予实在意义.虽然“红”与“黑”的政治身份对村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传统的道德与经济理性更多地主导着村民的日常交往,这使政治身份呈现出复杂的意义和内容.农民的人际关系与话语表述在充满政治压力的公共空间和相对独立自由的私人空间中产生矛盾,形成日常生活的异化.这是掌握权威的政治主流文化对乡村亚文化入侵和颠覆的结果,也是农民及其文化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工会是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面生的,维权同时也是工会的法定职责,参加工会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在现代社会中,工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必须重视这个组织的存在,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和后果.本文对我国现阶段企业工会维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工会履行雏权职责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杜林杰 《经济改革》2014,(11):41-45
他是个官员,也是个诗人。在他看来,好的官员和好的诗人,都需要富有激情与想象。想象能开辟政治之路,激发对社会更大、更有影响的思想,并最终落实到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诗人,对肮脏、违背道德的事物,或者是卑劣的政治手段会有天生的抗拒和唾弃,从而成为一种警惕和警觉。”  相似文献   

8.
权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是转轨国家体制摩擦一大产物,导致出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缺陷模式”,并进一步深化为“政府俘获”.本文主要以俄东欧转型国家为研究对象,由转轨国家“权力问题”的争论开始,具体分析了“权力资本”产生的背景与形成机制.主张通过公民自由、维权社团等法治制衡方式,破除权力与资本联合的基础,消减制度性腐败.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分析比较福利房与商品房两类小区的业主在维权事件中不同的情境和行动策略,并探讨维权行动所体现出的社区权力结构的差异。通过比较得知,业主在社区权力结构中不同的地位是导致其不同维权方式和不同维权效果的关键因素。前者仍然受到单位“隐性庇护”,具有更加开放的政治机会结构。居委会的指导、管理处的妥协使业主们的利益表达渠道畅通,业主们完全可以在体制内取得维权的满意效果。而后者的机会结构缺乏较强的开放性,开发商及管理处的强势地位、居委会的不作为等因素造成了业主们大多运用体制外的斗争方式来暴力维权,进而导致维权行动的失利。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以业主维权为表征的社区现状是,福利房小区倾向于并易于获得传统的国家庇护,而商品房小区则侧重于市民社会中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简言之,我国基层社区自治因小区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民政治需求作为农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向往、追求、意愿或主张,越来越凸现出在农民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充分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消减社会不满情绪的"泄洪装置"。因此,调查研究农民政治需求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政治需求表达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以北河村为个案,力图勾勒出西部落后地区农民政治需求的现实画面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哲学文化     
曹泳鑫、邵林:无论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还是文化民族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都不再是那种自我崇拜、盲目排外或闭关自守的民族主义,而是着眼于国家加快发展富强,并不断改革自身以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条件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汉语语境中,“国家理性”的论说表达了这个时代关于大国崛起的光荣和梦想,又传递出有关国家构建的隐忧和疑惧.但论者往往忽略了“国家理性”具有突出的二元性特征,即在“国家理性”中存在着权力与伦理、自然与精神、政治与道德之间永恒的张力,“国家理性”一面总是趋于向价值领域自我提升,一面又循环往复地堕落为纯粹的权力冲动.这种二元性使国家绝无可能转化成一个完全道德的建制.尽管从历史上看,不周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国家理性”,但只有遵循国家之精神和价值维度,依照法治维护正义和人权的国家行为,而非仅仅出于“必需”的国家行为,才是真正理性的.我们不仅需要诉诸普世价值确立“国家理性”的限度,更应以宪政和法治的方式约束“国家理性”.这正是当下中国面临的双重任务:重建价值秩序和建立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13.
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闫威  夏振坤 《当代财经》2003,1(5):85-89
运用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廓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的深层次原因,指出组建农业利益集团在农民维权、矛盾疏导、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会是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生的,维权同时也是工会的法定职责,参加工会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在现代社会中,工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必须重视这个组织的存在,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否贝孽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和后果。本文对我国现阶段企业工会维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工会履行维权职责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内容,分析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高校知识产权维权的方式和效果,提出高校应积极通过自身协商、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防止自身知识产权遭受侵害,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想象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赵树理“问题小说”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又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他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和掌握政治权力的人物身上,他们享有一定的话语权,他又往往事先赋予正面人物一定的话语权。这在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问题小说”中尤为明显。然而,现实矛盾与想象世界并不总是和谐统一的,在想象的世界里去解决现实问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7.
“皇风”与“奴气”隋新中国自三皇五帝到清帝宣统,算起来大约出了上千个皇帝,这还不包括占山据寨的"草头王"。中国的皇帝多,皇帝戏也多。翻翻古代的老戏折子,皇帝戏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丝毫不足为怪。但今人费解的是近几年来的旧戏新唱颇流行,正如文言改白话,老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较为单一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以及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使得我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合法性困境”.既存的有关中国政治信任的经验研究基本上是在个体的层面上探讨,本文则运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主观”数据与相关地方财政收支的“客观”数据,在多层次上探讨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在个体层面上,我们的发现与既有文献基本一致,即城市居民、高收入群体、人际信任度更高、互联网使用更为频繁的公众会更加不信任政治机构,而自由民主价值观较弱的负作用与传统社会价值观较强的正效应并存于大陆公众之中.在跨省层次上,我们发现地方财政的再分配支出加强公众的政治信任度,而发展性支出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共的政治信任度.这一发现表明,经济发展本身非但不足以为政权提供合法性,甚至构成其“合法性困境”的来源之一;国家应通过提供更多的再分配公共物品和高质量的“政治公共物品”以提高公众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民的敬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城镇化的实质来看,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趋势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又能满足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追求“世代友好”的中日关系终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准断交危机,颠覆了观念先行的伟人崇拜外交学叙事.以“问题史”知识生产取代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战略空论,发现“钓鱼岛问题”作为战后处理的国际法体系缺陷规定着结构性的可持续冷战,认识和解进程与国际秩序转型之间的历史逻辑,才能明确在国际传播主体性和外交能力重建前提下化解危机的方向感.战后初期,日本以中国名称体系向盟军呈交钓鱼岛,默认中国权益,直到日美交涉琉球返还才试图重占,受到中国抗议才虚构“固有领土论”;其后经中日邦交正常化达成“搁置争议”共识,但日本无意信守而利用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修复“固有领土论”立场并尝试实际占据——虽然在中国交涉下恢复了“无人岛”原状,却是无解化的开始.中日关系危险地纠结于战后处理的民族主义原点,领土问题的条约交涉不能再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