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中心职能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中心城市等级划分,并选取38项指标,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SPSS19.0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城市群内部各等级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测度,结论如下:(1)以Kei=0.7和Kei=2.0为节点,将各城市分为三个级别,北京、天津为一级,石家庄、唐山、邯郸和保定为二级,其余各城市均为三级。(2)以经济联系量大小为标准将各城市划分为紧密联系、一般联系和松散联系三个级别,其中紧密和一般联系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多缘于京津石的集聚与扩散作用和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乐乐 《物流技术》2015,(1):174-178
以关中城镇群的城镇化发展为背景,以关中城镇群各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物流通道的概念,其次对关中城镇群各城市中心度指数、城市间可达性等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及经济隶属度进行计算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现存的物流通道提出合理化建设意见,这对物流区域合理化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单中心"中心—外围"模式,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资源过度集聚、圈域内城市联系度弱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中心城市集群发展与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对于摆脱旧有以武汉为强核中心的痼疾,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结合"中心—外围"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协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关联度、城市首位度、断裂点区位测度与评价,并最终提出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前瞻战略。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而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也总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并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提出了发展特色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兰(州)白(银)西(宁)城市群是甘肃省、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兰西格(格尔木)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分析城市间联系程度的方法,对兰白西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中心职能指数和中心职能强度对兰白西城市群区域的各城市进行中心等级划分;其次,采用交通可达性指数对兰白西城市群区域的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引力模型对兰白西城市群区域的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行测度。将兰白西城市群与中国其他典型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兰白西城市群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基于功能升级的视角提出兰白西城市群发展策略:(1)推进兰州和白银的一体化发展,加强一级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2)提升二、三级中心的支撑能力,增加城市群内的县域经济实力;(3)促进兰白西城市群的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群内的经济联系;(4)以三点三轴为发展方向,推进兰白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城市经济联系的首位度出发,通过分析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中心职能强度,将14个城市划分为四类;其次进行了兰州和甘肃省毗邻的省会城市与省内部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经济之间的经济隶属度和可达性的比较、分析;最后指出,甘肃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除了以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为指导外,还应该加强与毗邻省份省会城市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与西安、西宁等省会城市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程炼 《企业导报》2012,(24):147-148
展望全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武汉这样渴望崛起,就如同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渴望崛起一样,武汉和中国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长期保持辉煌,所以现在渴望崛起。本文首先介绍了把武汉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并提出武汉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及内外空间联系方面,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随后分析说明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首位城市,具备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最后本文从提升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打造文化名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武汉城市圈和中三角一体化进程等五个方面对武汉如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动态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城市联系愈来愈密切,并呈现出网络化特征。本文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5年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进行测算,并进行时间、空间动态比较分析,将京津冀地区集聚扩散中心划分为三个等级。针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间合作和交流,利用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与优化成为研究热点,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很好地了解区域城市间经济关联。借鉴引力模型思想,测算出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较高,经济联系网络关系围绕主要城市展开,网络中存在4个凝聚子群和明显的层级结构,但有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加强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引力模型的扩展形式及对中国城市群内部联系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经济绩效与其内部城市间的各种联系密切相关,对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的测度是实现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基础。传统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联系时,忽视了产业分工关系对其联系的影响,也无法诠释城市联系的驱动来源,论文从城市间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出发,构建行业间投入产出引力模型。通过该模型在对中国28个城市群范围划分的基础上,测算了城市群的联系强度,并对联系强度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协同与交通网络建设三个方面对不同城市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正式批准成立以来,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明显。临空经济是良好的区域经济加速器,但是武汉城市圈发展临空经济还存在着诸如机场基础建设不完备,各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性高,外向型经济发展薄弱等问题。为能使临空经济的区域经济推动效果最大化,城市圈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加强政策指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内城市的产业集群分工合作,打造武汉城市圈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3.
胡莎 《东方企业文化》2011,(14):255-256
FDI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武汉城市圈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系。同时,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是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特别是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增加有利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利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因此,采取积极的政策吸引外资,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大资本投入,减少政府干预,才能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实际分析在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趋势下,在武汉城市圈中居于重要地位的黄冈,如何把握机遇,与武汉城市圈进行产业对接,从而快速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及其协同共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发展物流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到2022年,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数据挖掘获取微博签到数据,从中提取微博用户的位置变换信息以测度城市间联系强度,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BGLL分类算法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基于位置变换测度的城市联系强度并未包含城市地理坐标和所属省份等属性,但各城市群组团均呈现出严格按省级行政边界划分的特征,说明我国城市间联系存在较强的省级行政边界效应;②18个城市群组团被划分为11个单中心组团、4个双中心组团和3个多中心组团,多数为单中心结构,仅有3个城市群组团已发育为成熟的多中心结构;③多中心化的组团结构通过平方增长效应提升该组团的网络总体联系强度,在同等规模下相比于单中心结构能使其核心城市的网络中心度大幅增加,进而提升该城市群组团在全国城市网络的相对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8.
周克 《价值工程》2019,38(13):28-31
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中心度模型对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地级市的对外联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型服务部门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武汉和长沙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但部分功能仍有待提升,而南昌的现代对外服务业发展不尽人意;功能效率相对均衡,部分城市由于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导致其外向功能效率较好,但较多城市的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经济实力基本一致,而城市流倾向度与经济实力不平衝,各城市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城市间的各项中心度两极差异明显,城市联系网络处在相对单一、低层次的状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9.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飞地经济"的前景和意义进行探讨,之后展开对武汉城市圈发展飞地经济的SWOT分析,最后提出推动武汉城市圈飞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两型社会”的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下,阐述了世界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新模式.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推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型基础及条件,并基于世界大城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