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扬  龙蕊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84-285
青少年是中国重要的储备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优点突出,缺点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根据青少年在思想、文化、行为等各方面的显著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破解的一个课题。应用协同理论,探讨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从而提高两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志强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221-223,228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网络具有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心理特征,网络中的网络群体及其行为呈现出角色集众性、群体聚核性、舆论牵引性、心理强化性等特征。基于网络群体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网络群体的特征,主动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群体和网主,发挥网络群体中骨干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正向舆论引导作用,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互动网络家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学生、大学生网络生活与习惯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青少年也是现代网络发展的最大受惠群体之一,网络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休闲、娱乐、交友、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人生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促进、引导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青少年(10—30岁)占据58%,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本文剖析了网络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范晓丽 《经济师》2007,(7):108-109
网络交往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流的方式和途径,也会产生心理危机等负面影响。究其心理动因主要有:满足自我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缓解心理压力,满足情感和性心理需求等。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教育和引导,健全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加强网络行为的监督。同时,应加强社会实践,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扩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兴起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中存在的消极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本文列举了网络贞面内容带来的影响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从而提出一系列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休闲性、娱乐性、游戏性成为人们对体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休闲体育应用而生。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指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将休闲体育教育适当的引入到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本文采用资料分析法,从休闲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分析休闲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昭阳 《经济师》2012,(10):48-49,53
虚拟网络的社会交往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现实问题。网络交往丰富着大学生的生活,但也出现了网络交往角色的迷失、网络交往的沉溺与网络成瘾、网络交往中的内在攻击性、网络交往中情感的放纵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从加大社会的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进校园、健全网络立法、强化教师引导作用等方面来保证大学生网络交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是困扰青少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日益严重。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单纯依靠药物、心理和教育的方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活动,通过个案辅导、团体治疗和社区参与等方法,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介入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晓寅 《经济师》2024,(2):184-186
文章以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政治参与、生活节奏与人际交往、网络使用与消费观念为基本结构框架,自制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调查问卷,对“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00后”民办高校大学生信仰选择、政治参与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网络生活需要正确引导;生活节奏基本规律;有社会交往的愿望,但需要鼓励和引导;大多“00后”民办高校大学生有超前消费行为,但仅少数支持超前消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亦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个体自我意识的失常、日常社会交往的异常以及极端的行为偏差等。这些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出现主要缘于家庭状况的不利影响、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够理想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疾患问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高校学生心理疾患应对机制,具体包括加强学校的心理干扰、注重家庭的心理引导以及提供必要的社会帮助等,以此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些微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同样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很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主因。因而,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也要依靠家长,父母对青少年教养方式的改变是帮助青少年预防网瘾、克服网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恋网络的网客大多是青少年,他们涉世未深,心理上很不成熟。许多网络犯罪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缺少法律意识,在作案时有的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并且青少年的自控、自律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有的行为上出现偏差而导致违法犯罪,在案发之后,无不悔恨难当,但悔之晚矣。涉网犯罪尤其是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它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遏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14.
市场是信息的汇聚点,其通过价格引导着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新生代员工作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其态度和行为均会对网络舆情产生显著影响。在对市场网络舆情的特点及新生代网络决策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不完善、手段和技术落后三个方面总结当前我国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管理中对市场网络舆情重视不够、新生代自身价值观和心理不稳定、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与现实脱节三个方面对以上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行为心理把握、社会教育和监管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的疏导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恋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建英 《经济师》2003,(6):108-109
互联网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恋 ,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引起了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总结了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和谐青少年教育抓起,突出青少年的教育的主体性,强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谐性,构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和公共管理部门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形成保护青少年权益的长效机制。以青少年权益保护教育培养和谐的青少年,应当成为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孔文 《铜陵学院学报》2005,4(3):113-113,128
胡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德育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网络文化在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全新的时空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运用网络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正本清源,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网德”教育,及时地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增加他们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路径引导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对外交往、信息沟通等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也正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存、学习、生活和成才.网络在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新的平台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社会交往能力的弱化等问题,引导大学生把握网络交往的"双刃剑",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虽然这种反映有正确和扭曲之分,但网络信息的基础仍然是现实社会。逃避现实生活,躲进网络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其实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因而,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参加社会活动,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迷恋,回到真实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