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程国栋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9):49-51
“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全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多地少和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造成“三农”主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引导农民非农化充分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三农"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现状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差距甚远,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教育和文化、政治和组织、生态和设施、产业和投入四个途径来提升农民的素质,保障农民的权力,确保农村的安稳,提升农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7.
农民培训: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关键在提高农民素质。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6%,农村劳动力156万人,富余劳动力就有93.3万人。目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仍然从事传统的农业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任务是转移农民。只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尽量转移出去,农村、农业才有发展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研究解决“三农”问题,一要有正确视角,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看待“三农”问题;二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三要因地制宜,围时制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一、"三农"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成为焦点?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 "三农"问题已成为瓶颈。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讲过,解决好"三农"问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三农"问题,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但现在的"三农"问题反而成为制约我国经 相似文献
11.
13.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希魁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6):49-5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三农问题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最主要的核心是农民的问题。中国城乡二元制的社会特点,决定了农业是一个特定的生产产业,农村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农民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事这种特定产业的特定人群,农民的处境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的处境。农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因其视野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利益,而且事关全局发展,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农业效益、建设现代农业,面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和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的制约;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农村,面临城市带动、辐射能力弱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加快农民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美富”可谓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三农”问题的精准概括与辩证表述,通俗易懂又极富哲理。 相似文献
19.
20.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但由于错综复杂的种种原因,“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在直面WTO新格局的状态下,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脆弱.农村从总体上发展的落后以及与城市差距的日趋扩大,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差较为悬殊,不仅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