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不断刷新的财富数字让年纪轻轻的黄光裕连着两年坐牢胡润百富榜的头把交椅。虽然这位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国美老板总是慢条斯理地重复着诸如此类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就当那个榜不存在,但这都挡不住罩在“黄光裕“这个名字上的金色光环,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头一样在人们眼中闪闪发光即使他现在已经长出了头发。  相似文献   

2.
买瓜子     
同事老赵是单位里有名的“铁公鸡”,多年来都是他吃我们的,从来没见他请我们吃过。时间久了,大家都有些怨言,老赵总是笑着说:“来日方长,以后总是有机会的。”  相似文献   

3.
谭三川常对朋友感慨:“这个父母官不容易当啊!”他说,其实这句话是他的前任留给他的赠言。但他又坚定地表示,决不因“不容易当”就得过且过地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的凳子上消耗时间,只顾吃喝拉撤坐等任期的“圆满结束”。他更加坚信,事在人为。了解环江的人都知道“父母官不容易当”的根本原因是这片瑟缩在桂西北崇山峻岭中的穷乡僻壤,使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于其上的子民们一代接着一代总是过得那么艰辛、那么困苦。尽管经过改革开放这场春风化雨,大家都说今非昔比,但环江从1986年被列为广西48个贫困县之一到1994年被评为国定贫困县…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一个朋友,他家境贫寒,妻子没有工作,身体也不好,还有两个各上初高中的孩子。全家的衣食住行等使用消费都依靠他那不足千元的工资,尽管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仍难免寅吃卯粮,捉襟见肘。但每次见他,都是十分乐观,丝毫看不出他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艰辛。问他,笑答:“愁眉苦脸有什么用?发昏挡不了死。再说,我心里明白,表针不会总在12点上,太阳也不会总是正晌午。”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有一位初出道的地却异常的推销员,他致力于推销名牌皮鞋,哪怕是时做了赔本的生意,也不放弃自己的宗旨,久而久之,他在商场上把自己也推销成了抢手的“名牌”。有想要找到名牌产品的供货源,首先就想到了这位名牌推销员。后来,这位推销员也渐渐明白其推销产品为什么总是热销的个中奥妙:他提供给的虽然是质量上乘的、款式新颖的皮鞋产品,但都不是名牌产品,商家向顾客不套其烦地宣传“这是某某名牌推销员推荐的最新潮流的产品”,是因为他的“名牌形象”在起主导作用,加之顾客们对这位推销员十分信任,更纷纷购买他推销的产品。也等于说,凡是他推销的产品,都是名牌。  相似文献   

6.
胡青容 《魅力中国》2013,(23):220-221
任何一个人,来到新环境。总是忐忑不安、小心翼翼的,我不例外,但我的一个学生却是例外的,他仿佛对新环境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学习也不太认真,让人有点伤脑筋。  相似文献   

7.
俗,不可耐?     
芮群伟 《环球财经》2010,(9):119-119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一家教育单位。这单位,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地方,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大家都住校。没有文娱活动,业余时间就是喝喝酒,说说笑笑,藉此打发漫漫无尽的长夜。第二年,有个师弟也被分配进来了,他很不习惯我们这样的业余生活。请他一起喝酒,他总是不屑地说我们庸俗,我们在一起说笑,他也是认为我们庸俗。不和我们一般见识的他,到底捱不过寂寞,几个月后便也与我们同流合污了。几年后,我离开了这个单位,一直都没再见过这师弟,也没有机会去问他,当初他说的庸俗究竟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1,(10):87-87
在许多人心目中,孔子大概就是一个满口仁义说教、耻于乃至反对言利的所谓圣人。这实在是对孔子的一种偏见。孔子不是道学家,他期望人们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但他从未想过也不曾为人们竖起难以跨越的标杆。他的道德期求总是以大众不难接受和易于做到为尺度,或者说,他希望人们做的,无非就是于己无损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关于批文     
某局有一个局长,整天蹲在办公室里,啥事也不干,连信件都是办事员代拆,需要送他审阅时,他总是大笔一挥。草草写了“交办公室办理”就算完事。  相似文献   

10.
三十而立     
清秋 《今日重庆》2008,(10):1-1
三叔是农村人,我儿时常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玩。他小学只读了四年级,文化不高,个子也比我矮,但辈份比我高,不管是教我捉泥鳅、摸黄鳝,还是掏斑鸠蛋,说话的口吻总是居高临下,好像他的话就是“圣旨”,容不得我半点违抗。  相似文献   

11.
王谦 《走向世界》2011,(1):93-93
读过中学的人们大概都会记得有两篇鲁迅的小说编入语文课本,《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前者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精神活跃到神经质的人,总是注意到赵家的狗又多盯了他两眼:后者留给人们两个关键词:茴香豆和“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个朋友,很有才华,在大学时,曾经发表过一些小说和散。但不知怎么回事,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总是不能遂心称意。不久前,我见到他,才知他结婚没半年,老婆便弃他而去。看着他骨销形瘦的样子,感觉这小子倒霉真是倒到了家。  相似文献   

13.
小李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从小继承了数目庞大的家产,使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数家公司的老板。他虽然很聪明很有才能,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有一些富家子弟的气息。身上总是穿着至少数十万元的西装,手腕上也带着一块耀眼的劳力士金表,使他看起来确实颇为招摇。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半年的争论,不论是网民还是业界,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流氓软件的危害性。但在流氓软件的治理问题上却始终无法达到统一意见。有部分人士总是在呼吁,治理流氓软件必须要依靠政府监管,由政府指定机构来执行,否则就不公正。  相似文献   

15.
在孙涛的创业故事里,很少有坎坷与辛酸.似乎他的创业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细细品味,才感觉不是幸运之神特别垂青他.而是他求实求稳的工作作眦和他那些情同手足的“校友团队”成为他成功的强大后盾。 近十年的创业过程中,孙涛将驰达公司的资产翻了100多倍,这似乎是个神话。 但从孙涛的言浯中,你不会感到成功的遥不可及,以他的语说:“我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我通常都是立足当前”,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平和务实的心态以及对市场的不停跟踪和摸索,机遇之门频繁为他开启。[编按]  相似文献   

16.
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旅菲华侨黄如论为人低调、不愿意抛头露面,然而, 一向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他,总是难以躲避人们对他的关注。他是拥有几百亿资产的商界巨子,可他一向低调,不事张扬;他在重庆有35亿元的投资,但不介入可以短期获益丰厚的房地产开发,而是以长期投资为主,把主要资  相似文献   

17.
采访林励吾时,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朴实的话:"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动力。"8旬高龄的院士,思维敏捷,将深奥的催化剂话题说得明白易懂。可是,每当问到他自己的贡献时,他却总是将成绩归功于他的团队。他的助手和学生们都非常敬重他,他们说:"院士虽说上了年纪,但却很有活力,依然那么勤奋,特有创新精神,和他在一起搞研究,我们总是兴致勃勃,精神特别振奋。"  相似文献   

18.
《发展》2011,(11):75-75
他13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背井离乡到了澳门,到父亲的一个好朋友的金铺去做小工。他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扫地、擦灰尘、倒痰盂、洗厕所……小工的工作琐碎而辛苦,但他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他总是在开店之前将地板拖得亮如明镜,将柜台擦拭得一尘不染,从不因为卑贱而懈怠,也从不因为脏累而抱怨。员工们纷纷表示,他到来之后是金铺卫生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漏斗和玉米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相似文献   

20.
武孝武 《上海国资》2011,(7):101-103
在中国法学界,朱苏力可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1990年代,当别人都在鼓吹法治的时候,他却公开说要正确看待人治;别人都反对转复军人打官司,他却为转复军人进法院辩护;别人都在鼓动用诉讼解决问题,他却大讲司法调解在中国;别人鼓吹司法独立,他却大讲政法传统。他总是显得颇有些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