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13年9月,随着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铜梁作为重从“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承接点,被确立为城市发展新区。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面对新的功能划分与发展环境,铜梁紧扣打造重庆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文化旅游城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渝西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其中第一层级,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第二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可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可划分为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可划分为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不仅涉及到能源、环保、工业、通信和信息化等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也涉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据悉,此次规划将把区域规划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区域经济的发展方案正在积极编制。与此同时,多个省区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方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标志。华东地区和东三省南北两地同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极,必然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走一条协同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构建华东与东北地区生产及资本要素的转移模型,分析区域合作后的整体经济效应,促进政府和社会各层面积极参与和推进两区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7.
洪必纲 《中国经贸》2010,(24):157-157
主体功能区是为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空间单元的开发潜力,按照国土空间整体功能最大化和各空间单元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国土空间按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空间划分而形成的藉以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的特定空间单元。“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四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鲁泽 《发展》2008,(8):23-23
经济发展规律和发达地区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工业经济的壮大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陇西县贯彻落实“工业强省”会议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香港《文汇报》10月20日】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按照四大功能重新划分内地经济区域版图,实行针对性强的差别化区域政策,有望打破“地方诸侯”唯GDP是从的政绩怪圈,并将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据了解,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将被列为优化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从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与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一起.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按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各地区也从实际出发,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地方两级区域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全国上下追求区域协调发展蔚然成风,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喀什至和田铁路为发展轴对其铁路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将铁路沿线区域划分成三大区域,即喀什经济区、莎车经济区、和田经济区,在论述三大区域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沿线三大区域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铁路沿线区域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经济划分的客观基础 1.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历史演进而成的。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区域,古今中外皆如此。人类社会初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任唤麟 《改革与战略》2008,24(9):99-101
文章认为任何区域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区域内寻找发展动力,而且还要从区际关系中寻找发展动力。不“同”不“和”,“同”而不“和”,不“同”而“和”,是区际关系的三种“和”、“同”模式。区域应给自身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以促使区际关系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万亿元(折合美元2.23万亿),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分别居世界各国第4位和第3位。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在庆元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理由有三:第一,庆元县承担着保护浙南闽北生态和改善庆元人民生活的双重任务,必须区分县域范围内重点发展区域与重点保护区域。第二,庆元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可用地资源非常有限,这决定了庆元县的发展必须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第三,庆元县财力有限,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向重点地区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持续经济带动能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幅员广阔.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研究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7.
“温州模式”在其初创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以“家庭工业 专业市场 小城镇”为主要特征,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发表至今,温州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私营企业 产业集群 中小城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群众生活水平由温饱到小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2010,(4):60-6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种种挑战,不同经济体之间如何抱团应对、共克时艰,成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回顾总结“十一五”期区域经济合作经验,分析研究“十二”期面临的新形势,谋划“十二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思路,对重庆市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新举措,需要强化部门合作、省市县联动,需要认真研究划分标准和指标体系,妥善处理主体功能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同步研究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东部模式对西部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国沿海的江浙一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苏南模式中,地方政府充当企业投资者、创办者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