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名牌危机及其对策●高学平对企业来说,市场意味着一切。然而,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市场正在受国外名牌产品强烈冲击。中国别无选择: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国优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刻不容缓的要务。一、实施名牌战略的必然性随着时代的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的外资和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使我国的企业、产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加入WTO之际,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创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才能跻身国际经济舞台,屹立于世界名牌之林。  相似文献   

3.
日前,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公布,海尔集团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和洗衣机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海尔的入选充分证明了海尔的成功,尤其是海尔国际化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海尔,中国造”。在国内,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青岛这样盛产名牌,46个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拥有量使其位列全国同级城市之首。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一大批名牌和名牌企业为青岛赢得了“名牌之城”的美誉。名牌之路获得如此的青睐,实至名归。目前,青岛已有4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两种产品被认定为中国世界名牌,91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没有自己的世界级名牌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形成了红豆、杉杉、康佳、孔府宴等新名牌与凤凰、金星、茅台等老名牌交相辉映的新局面。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中国名牌的市场仅限于国内.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显得那么脆弱无力,难有一隙生存的空间。也许我们会为青岛双星集团能让1500万的美国人不穿”耐克”、“老板”等世界名牌而脚踏双星鞋感到满足,为健力宝集团能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领的市场上大量倾销“中国魔水”而沾沾自喜: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这些成功的企业不仅是寥若晨星.而且它们与世界名牌相比,实力也相距甚远。在当今国际市场上,不仅世界十大驰名商标里没有中国商标.而且综合实力前百强的世界名牌中.中国名牌也难占一席。 名牌是财富,名牌是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这是每位商者所共认的:“可口可乐”商标本身价值就在2000亿美元以上:“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宣称:即使公司的所有企业在倾刻间全部被摧毁,只要品牌还在,他仍可在三个月内再创“可口可乐”往日辉煌。  相似文献   

5.
红海 《福建经济》2001,(3):21-21
据统计,当今世界90%以上的商品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可见,名牌的多寡,尤其是世界名牌的多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习。目前,我国名牌无论在经营观念、经营规模、世界市场占有份额、技术设备水平等方面都与世界名牌之间存在相当的差距。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企业能否争创世世界名牌。这是一项关系到我国产品能否占国际市场的大事。那么,我国企业如何争创世界名牌呢?有关专家学者指出,必须走“四化”道路,即规模化、集团化、多样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刘莉 《辽宁经济》1998,(11):24-25
产品是企业生命和活力的载体,名牌则是企业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工业的精华和骄傲。名牌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不拥有世界名牌的国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没有世界名牌商品的市场是一个不发达的市场。近年来,国外品牌的重兵压...  相似文献   

7.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会议上.62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名牌企业分别获重奖百万。 会上,TCL、华为、珠江钢琴等12家著名企业带头提出要冲剌世界级名牌,在“冲剌世界名牌倡议书”上,12家企业的宣言掷地有声:“中国名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向世界名牌冲刺!我们要在现有的竞争优势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强手如林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名牌》杂志由新华通讯社主管,是国内最早从事品牌战略研究和报道的综合经济类月刊。创刊于1993年,以促进“中国名牌走向世界,世界名牌植根中国”为己任。始终致力于研究报道中国名牌现象,传播优秀工商理念,促进中国名牌的创造与保护,展示优秀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名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向世界名牌冲刺!”  相似文献   

10.
论“名牌”     
名牌"──你是什么?是粗矿与典雅的抒情诗,还是庄重与浪漫的交响曲?是令人为之倾倒的山水丹青,还是扑朔迷离的司芬克斯之谜?!......我们探究名牌之真谛,我们寻绎名牌之价值,我们思索创造名牌之秘诀,我们研讨保护名牌之方略。一、名牌的定义与涵义(一)名牌的定义在经济学上,牌子,即商标的俗称,名牌,即驰名商标,世界名牌,即世界驰名商标。一个企业,可以只有一个商标,而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产品。(二)名牌的涵义卓越──乃名牌之真谛;创新──乃名牌之灵魂。卓越是指:领先群伦的性能,稳定过硬的质量,周密友善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江泽民总书记也明确要求:“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如果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没有享誉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为创中国的名牌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3月26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向社会公布了40家涉嫌宣传无根据“世界名牌”和违规“中国名牌”、“中国公认名牌”企业的名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相关企业纷纷对其提出质疑。据了解,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是一个社团组织,属国家质检总局下设机构;中国惟一的名牌评选机构——  相似文献   

13.
提高管理艺术创建世界名牌夏德森市场经济对产品品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创建世界名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品牌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及竞争力,对促进销售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名牌也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如美国可口可乐商标196...  相似文献   

14.
名牌,是当今人们追求的新时尚,也是企业家殚精竭虑追求的目标。所谓名牌自然是指那些以卓越超群的性能和雅俗共赏的外观来占领市场、征服“上帝”的优质商品。一、国门洞开,唤醒了昏睡中国的名牌意识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洞开,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世界名牌冲进中国各个角...  相似文献   

15.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而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另据资料统计,目前国际市场上年销售额在13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约1000家,而美国和日本各占1/3,总数多达662家。由此可见,名牌的多寡,尤其是世界名牌的多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出于这种战略高度的认识,我国企业要争创世界名牌,这是一项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跨入21世纪,能否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性使命。何为世界名牌?所谓世界名牌,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杰出表现、得到相关顾客认可和偏爱、产生巨大效应、具有强大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离世界名牌零突破还有多远?问题的答案需借助一些数字说明:2003年100个世界名牌中,美国62个,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各有6、7个.而中国一个都没有,是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国家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6位,贸易总量第4位.但在几乎所有世界名牌的评比中,中国的进步却缓慢得惊人:到现在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由于缺乏名牌,中国整体竞争力在47个国家的竞争力指标考核中,仅占29位.更糟的是,国际商品市场中"中国造"等同于廉价、等同于低质的观念还根深蒂固.这一现象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离世界名牌零突破还有多远?问题的答案需借助一些数字说明:2003年100个世界名牌中,美国62个,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各有六七个.而中国一个都没有,是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国家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6位,贸易总量第4位.但在几乎所有世界名牌的评比中,中国的进步却缓慢得惊人:到现在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由于缺乏名牌,中国整体竞争力在47个国家的竞争力指标考核中,仅占29位.更糟的是,国际商品市场中"中国造"等同于廉价、等同于低质的观念还根深蒂固.这一现象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乡镇》2005,(10):47-48
9月23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名牌表彰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会议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及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进行表彰。其中,我省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19.
《四川经济研究》2007,(6):11-11
目前四川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四川省工业品牌建设行动纲要》中明确表示将增加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品牌称号的产品和企业等的奖励额度:获得中国世界名牌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重点出口品牌、国家级产业基地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创名牌十大方略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蒲心文名牌,是企业视觉形象的集中表现。能否创造出名牌产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名牌是分层次的。有世界名牌、省内名牌,甚至也有市内名牌,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也是有层次的。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