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财经观点     
《经济》1999,(12)
启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投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和市场。从资金方面看,在目前社会储蓄大于投资、金融系统存大于贷、差额颇大的情况下,宏观上来说资金问题不大,微观上主要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障碍有待消除,需要建立畅通的金融渠道。目前  相似文献   

2.
黄志凌 《当代经济科学》1991,13(4):26-32,19
一国经济发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须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货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货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一、概念的界定我 们知道 ,在某个时期内总有经济单位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一是享有服质服务 ,二是取得资本资产带来的收益。各个经济单位的储蓄 (当期收大于支出的部分 )不等于其实物资产的投资。此处的经济单位可以是家庭 ,也可以是企业 ,政府。由于种种原因 ,经济单位的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其意愿的实物资产投资。这些原因包括经济单位的当期收入、对未来的预期、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偏好、当期利率及其他相关因素。假设在一个封闭的经济里 ,不存在对外交易 ,任何资金需求都在该经济体内解决。如果在该经济中的所有时间里 ,所有经济单位的储蓄均等于投资 ,就不会存在任何资金需求和金融资产了。换言之 ,每个经济单位的当期支出及实物资产投资足可用当期收入支付 ,且当期再无盈余进行其他投资了。当某些经济单位的实物资产投资超过了其储蓄时 ,他就产生了外部融资的需求 ,并且必须通过借款 ,发行股票或发行货币 (如果该经济单位是货币机构 )为超额投资融通资金。当然 ,只有当经济中有其它经济单位 (储蓄盈余单位 )愿意借出资金时 ,以上实物资产投资超过储蓄的单位 (我们称之为储蓄赤字单位 )的资金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在该经济中 ,资金由储蓄盈余...  相似文献   

4.
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少强  焦武 《财经科学》2007,82(9):105-111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相似文献   

5.
利率政策是每个国家稳定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它一方面左右着市场对资金的需要量,另一方面又影响着资金市场的供应量。为此,一个国家经济的投入与产生,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水平和国际收入都与此密切相关。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认识利率方面存在着片面性,认为低利刺激生产、发展经济、有利于人民,结果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利率成为负数,储蓄大减,金融资产少有人问津,资金外逃,投资枯竭,经济萎缩。这些国家吸取了教训,采取了积极的利率政策,储蓄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骆立云 《金融评论》2013,(4):101-111
本文就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储蓄的下降,并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导致投资的减少。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存在混合结论。由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相对影响程度不同,将引发储蓄一投资失衡,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老龄化不平衡的背景下。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由此推动资本进行跨界流动。不过,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口老龄化给一国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中国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本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储蓄的规模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决定的。储蓄能否完全转化为投资,或者说多大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运用协整技术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数据,结果表明中国储蓄与投资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即储蓄一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储蓄,但投资一储蓄的相关系数并不是很高。本文认为目前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是造成储蓄一投资相关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国内民间资金搞“BOT”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方式是做为一种利用外资的方式引入我国的。但BOT方式并不仅仅是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而是政府与企业合作进行基础建设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方式是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上的变革。它的引进将对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正面临严重的基础设施不足,且运营效率偏低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民间资金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积累;另一方面,我国也出现了储蓄大于投资,投资不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的具体情况,说明在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利用国内资金搞BOT的各项条件,存在利用国内资金搞BOT的可能性。认为利用国内民间资金搞BOT方式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现实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实施这一方式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的焦点问题.研究失衡,不能仅关注投资、汇率等层面的原因,还要探求失衡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用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引起的各国储蓄和投资大小关系的不同,来解释各国经常项目的盈余状况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并粗略预测今后全球经济失衡分布的变动趋势.我国目前的贸易顺差其实是"人口红利"期为应对未来"养老"而在海外积攒的储蓄,在老龄化全面到来后,这些海外储蓄还会通过贸易逆差被用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的倾向日趋强化。一般而言,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部门中,居民是资金的盈余部门,即储蓄主体,而政府和企业则是资金的短绌部门,即投资主体。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应该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因此,我...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第一大农业省份,其农村的发展举足轻重。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一直以来,农村金融的需求大于供给,失衡状况越来越严峻,资金大幅外流,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农村的发展。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供求出发,分析失衡的原因,并试图找出建立一种规范合理发展农村金融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大环境,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一、储蓄 这是居民们普遍采取的做法,所占比重居高。居民们认为,将余款存入银行有两大好处 一是安全可靠,二是能够赚得利息。银行储蓄方便.灵活、安全,可以被认为是只赚不赔的最稳健投资。这些年来,储蓄品种增多;电脑和信用卡被广泛运用,储蓄应是安全可靠又最方便易办的一种大众化投资方式。储蓄投资的最大弱势是收益较之其他投资渠道偏低,但对于侧重于安稳的家庭来说;保值目的基本实现。二、股票 股票具有预期的高收益,因此是最具诱惑力的投资方式。工薪家庭选好个股作好长线投资打算;即使短期在账面上亏损,只要坚信股市长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乾  孙诚 《经济与管理》2012,(2):16-18,23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内外失衡的问题。内部失衡以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为主要特征,储蓄和投资出现失衡,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外部失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内外失衡既有财税分配体制与汇率政策等制度原因,又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等经济结构原因。为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增强汇率弹性和本外币政策的相互协调,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行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展 《经济论坛》2004,(2):18-19
金融产生以前,储蓄与投资职能是混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机会,必须先进行储蓄,储蓄的财富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进行投资。因此,金融产生以前,储蓄转化为投资主要受到储蓄要达到一定数量的限制。金融产生以后,储蓄和投资职能便发生了质的飞跃。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一个经济单位的投资可以大于或小于自身的储蓄。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5.
郭翠荣  王付强 《经济师》2007,(8):17-17,20
现实经济中,各部门中各主体的储蓄规模和投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别,有的主体储蓄大大高于投资需求,有的主体则正好相反。因此,要使资本形成得以实现,就需要经济中存在着有效的机制将资金盈余部门的储蓄转移到资金亏损部门以形成投资。文章从金融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金融市场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两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欧美国家关于储蓄国债政策的讨论与调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金融业爆炸式发展,可流通债券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产品,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张,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蓄国债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发行压力,一些国家对其可持续发展开展了思考与讨论。英国、美国经过讨论认为储蓄国债对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分散国债筹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调整管理策略;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加拿大政府放弃储蓄国债,称这样做将在9年内节约资金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非缺口性外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外资规模大量增长,一方面是内资大量闲置。本文将从外资对内资的影响来分析这一矛盾现象,并试图说明外资对内资的挤占只是间接而非直接的。 一、非缺口性外资现象日益突出 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斯提出了著名的双缺口理论:当一个国家出现投资大于储蓄的储蓄缺口和进口大于出口的外汇缺口时,为维持该国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让美国人躺在虚拟经济泡沫上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的时代结束了.美国人将其巨额的贸易赤字归罪于其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施压.但笔者认为这是不客观的,美国的低储蓄率要为其逆差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人向全世界借贷以支撑其奢侈的消费,个人储蓄率甚至降到了负值,储蓄投资的缺口必然带来进出口的缺口.因此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同消同涨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储蓄投资的失衡会带来贸易的失衡(以美国为例),再建立模型从反面证明贸易及投资的变动同样对储蓄有着很深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以及高居民储蓄率谈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资金的有效供给 ,中国和西方学者有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研究认为 :在一个经济相对封闭的地区中外部资金供给相对较少的条件下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 ,我国西部地区无论是在吸收外资还是吸引内资方面都不具备比较优势。如何合理利用好西部地区居民的储蓄存款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的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增长。通过对西部地区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因素的分析 ,本文提出了改善西部地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转帐储蓄在储蓄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使储蓄在很大程度上已发生变异,它不再完全是居民收入的积累部分或消费基金,而是相当程度的经营性质的周转资金或银行的结算资金,致使居民储蓄存款虚假增长。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防止发生误导,产生错误的决策。 一、储蓄变异的表现 1.转帐已成为储蓄来源的主渠道,即:储蓄存入的资金多数是转帐款或非节余款。我们曾对山西省沁源县工、农、建三行及邮电局的四个储蓄机构进行调查,1993年8月份,转帐储蓄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