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对于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制度的缺陷,当前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为低下。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我国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变革之中,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提高。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受诸多现实问题影响,我国还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及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扶贫资金就是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而专门设立的资金类型。本文就我国当前财政扶贫资金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现状作简要分析,并依据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适宜的解决措施,为提高审计部门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贫困问题历来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所必然面对而又必须有效解决的社会经济综合问题, 是一项涉及范围广、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自从 1980年国家财政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以来,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4年的 202万人,已基本解决了中国农村人口从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意义、原则、方法,介绍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并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尝试找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认为科学合理划分和确定项目,财政支农资金对产业化扶贫进行倾斜,增加财政扶贫补助资金总量和单个项目村的财政补助资金,发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不同途径的资金整合及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等是做好财政扶贫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研究》2007,(7):47-5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而在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增长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中,效率位居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之首,是解决其他两大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对2002年贫困线调整前后贫困指标变化的分析,找寻中国农村贫困线调整的契机,并且根据长期性贫困的变化,分析贫困线调整前后贫困模式的变化,确定边缘化贫困群体。研究发现,当某贫困线的贫困率低于5%、贫困人口规模在3500万左右时,存在提高贫困线的契机。新贫困线下的贫困率可以达到13%、贫困人口规模可以达到10000万。同时,提高贫困线之后,可以根据贫困线调整前的数据计算长期性贫困,将处于长期性贫困的人口视为边缘化贫困,针对边缘化贫困实施以社会救助为主的扶贫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是当前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还存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持不足,农村扶贫资金项目投向不合理,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农村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功能,从而促进贵州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晓荣 《全国商情》2009,(23):41-42
宁夏属欠发达地区,在解决贫困问题上虽已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但在信贷资金使用和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深入分析,对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2002年贫困线调整前后贫困指标变化的分析,找寻中国农村贫困线调整的契机,并且根据长期性贫困的变化,分析贫困线调整前后贫困模式的变化,确定边缘化贫困群体。研究发现,当某贫困线的贫困率低于5%、贫困人口规模在3500万左右时,存在提高贫困线的契机。新贫困线下的贫困率可以达到13%、贫困人口规模可以达到10000万。同时,提高贫困线之后,可以根据贫困线调整前的数据计算长期性贫困,将处于长期性贫困的人口视为边缘化贫困,针对边缘化贫困实施以社会救助为主的扶贫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完善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将会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审视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了构建良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政府的视角提出了实现良好农村金融体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甘肃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正农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低,地方财力不足,“三农”问题解决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因地制宜,才能做好甘肃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抉择公平: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关系到抉择公平.确立客观的贫困标准,是抉择公平的前提;有效的扶贫投入是抉择公平的基础;而抉择公平的实现,则有赖于贫困标准与扶贫投入的和谐.在现有贫困标准下,政府的扶贫投入应首先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其次应解决贫困人口受教育、培训等根本性脱贫问题,最后再解决贫困人口普遍福利的问题,从而实现抉择公平.  相似文献   

14.
贫困线设定及其调整是否合理、贫困发生率是否可以跨时跨地比较,这是扶贫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归纳了因计算方案和贫困线调整导致贫困发生率不可比的主要问题,包括由于消费支出定义外延不一致、调查回顾期限不一致、地区差异、时点不同等,相应地总结梳理了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而在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发展滞后,农民贷款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和中国一样,人多地少,农业以小农户生产为单位,借鉴日本农村金融体制及其支农经验,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总体水平较低,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同时也给农村消费品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只有提高农村生产力、扩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民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消费品市场经营环境、搞好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农村消费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进而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使农村党组织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地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农民培训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只有对农民进行实用的技术培训,造就一批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文章主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阐述农民培训的价值,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对农民培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有农民、农村社会组织、政府和市场,这些推动者在新农村发展建设中有其各自的作用。正确把握和发挥好政府组织,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的职能,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探讨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应该从农民利益诉求出发。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中国的农村贫困治理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脱贫攻坚阶段的嵌入式农村扶贫具有系统化的优势和精准性的特征:多元主体的全要素嵌入、多种渠道的全领域嵌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绝对贫困人口进行的精准扶贫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但也存在“嵌入裂缝”降低了扶贫效率和绩效等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随着农村贫困治理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嵌入式农村贫困治理应在延续系统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嵌入行为治理弥合“嵌入裂缝”,并从精准扶贫向精准防贫升级,从精准脱贫向整体致富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制度及关系嵌入弥合“嵌入裂缝”,提升嵌入式农村贫困治理的效率和绩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强化制度嵌入和关系嵌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和完善系统化、整体致富与精准防(扶)贫并重的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