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三贴近"优势,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日益成为观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而作为电视新闻的门面,主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个性魅力也感染并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今天,民生新闻主播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唯有尽快确定自身风格定位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2.
伊欣 《活力》2013,(4):123-123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  相似文献   

3.
梁丽  王媛媛 《活力》2009,(6):79-79
一、近年来,民生新闻迅速崛起,但花开也有花谢时。目前.民生新闻颠峰已过.随着受众整体素质提升、新闻视野拓宽、欣赏口味转变,对民生新闻的评价开始转向冷静,在看新闻的同时对新闻的价值也开始进行理性的评判,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部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思想倾向提出了疑问.这说明民生新闻正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使人们对其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4.
许丹萍 《活力》2010,(14):163-163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开始走民生新闻的路子了.一时间各地的民生新闻盛行。哈尔滨电视台也先后创办了《都市发现》、《零距离》、《万家灯火》等几档民生新闻栏目。春去秋来.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民生新闻的栏目虽然还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观众也算买账,但,观众已厌了,记者亦疲了。  相似文献   

5.
温菲 《活力》2013,(14):92-9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综合性、全面性的提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关心和喜爱。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和社会的质疑,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下降,那么怎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呢?本文主要阐述了民生的定义,从明确民生新闻的目标,找准选题方向、新闻媒体采访、传递信息时的换位思考、新闻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等方面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6.
徐力军 《活力》2010,(10):233-233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内容本土化,平民化,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新闻语言的庸俗,新闻题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强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当中的用词就可具有随意性。在今天各个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中,用词不准.词义模糊.甚至扭曲词语本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7.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禹 《活力》2011,(2):91-91
民生新闻是新闻本土化发展的产物,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采用平民的视角。以平民化的表现方式,关注和表现与普通百姓生存发展相关内容的一种新闻。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娱乐化与服务性备受观众青睐。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9.
李岩 《活力》2012,(15):58-58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绥化广播电视台民生类的新闻栏目《晚问新闻》开创至今已有八年。该栏目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创造出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结合在《晚间新闻》节目组工作至今的一点经验,谈一下我对最能体现民生类新闻特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莹 《活力》2013,(4):172-172
21世纪初,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流。民生新闻不仅传达民情民意,为老百姓说话,彰显普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草根情结.而且还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或缓解了老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纠纷与矛盾。可以说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方式方面,民生新闻都彰显了其他新闻所不及的亲和力。这也给主持人提供了展示个性魅力的舞台,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关怀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他们与观众一同悲喜,  相似文献   

11.
龙洪岩 《活力》2014,(7):89-89
众所周知,民生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全国上下各台都把民生新闻当做电视新闻的救命稻草,纷纷使出各种招法,来使自己台的民生新闻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正因为民生新闻的性质,更应当注意把握、甚至要强化民生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性,达到应有宣传效果。据相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出现的虚假报道、失实新闻,或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绝大多数是民生新闻。笔者认为,要正确把握民生新闻舆论导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唐明 《活力》2011,(12):202-202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从省级台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开办了彰显本土特色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李健宏 《活力》2012,(8):157-157
“民生”,是个涵盖性很强、内容很广泛的词语.“民生问题”也自然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语。随之而产生的“民生新闻”是特定的时代产物.诞生的背景是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它的出发点是为民众服务,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闻实践的深入.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尚雪鸿 《活力》2012,(11):56-56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和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的是群众生存状况、空间和环境,和群众紧密相关的事件和信息。从题材上看,是一种对普通群众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角度发言,体现于它的民生的视野、态度和情怀.并且可以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闵晓闯 《活力》2011,(6):261-261
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度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导致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消除观众收视疲劳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双鸭山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视点》,从主动、计划、整合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如何搞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活力》2013,(11):58-58
电视新闻竞争激烈。地方电视台走本土化道路,扬地域性优势就是根本。只有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强化服务意识,才能使地方台办出特色,从而在媒体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方言民生新闻应运而生。从2004年掀起热潮以来,这类节目在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中一直居高不下,但是随着类似节目的不断出现,此类新闻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8.
周芳 《活力》2010,(21):136-136
民生,指人民的生计.那么民生新闻就应该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新闻。实际上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下的一种演绎,是当下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先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列为重点建设的问题.这不仅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民生”这一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民生新闻由于其选题、表现形式、主持风格等方面的贴近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关注.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19.
史英杰 《活力》2011,(6):255-255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几乎是中国电视界近十年来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不仅成为很多城市电视台的重点栏目之一。而且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宋宇 《活力》2013,(12):92-92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闻传播载体。在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更多的是立足民生.关注百姓生活,把镜头对准普通的市民,关注百姓的身边事,让市民看到民生新闻实用、重要的一面。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市民对于民生新闻的印象大多是报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杂七杂八、家长里短的琐事等方面。不过,民生本就包括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两个方面。如何在“小而杂”民生新闻报道中策划采编富有特色的文化报道.也是需要记者强烈的策划意识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