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蚕期(1—3龄)是养蚕生产的一段关键时期,只有精心饲喂、科学管理,才能为后阶段无病高产打下良好基础。农村养蚕生产中,一些蚕农怕麻烦、图省事,小蚕期.仍大多采用全叶喂蚕,结果造成幼蚕发育参差不齐,桑叶严重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2.
杨慧 《致富天地》2005,(6):34-34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养蚕,蚕容易发生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这两种蚕病发病规律相似,一批蚕种往往同时发生,蚕农把它们统称为“白口病”。蚕患病后群体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个体瘦小,食桑量减少,行动不活泼,粪便变形并有粘液。5龄蚕患病后多表现为假热,常爬散到蚕座四周静伏不动,排出微绿色或带白色的粘粪,临死前吐出大量胃液。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这两种病: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永胜县养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养过蚕的人都知道。春蚕好养些,夏秋蚕难养,易感病,晚秋蚕就更难养,主要是因为晚秋季节气温下降,桑叶逐渐变硬。叶质变差,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室内低温多湿,不利于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加上春、夏、早秋三次连续养蚕,病原积累,易传染发病。有病原物的存在,环境不良,蚕体易感疾病,是蚕体发病的三大原因,病原物、环境与蚕体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三个要素中.病原物的存在是引发病的主要条件。晚秋蚕如果养得好,  相似文献   

4.
一、秋蚕发病的主要原因桑蚕饲养一般分为春蚕、夏蚕、早秋和晚秋蚕,四茬蚕中早秋、晚秋蚕的发病率最高。其主要原因:一是养蚕环境病菌增加。二是桑树进入缓慢生长期,桑叶易老化,加之桑病不同程度发生,致使秋季桑叶叶质差。三是秋季气  相似文献   

5.
<正> 江苏射阳县特庸乡王村是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村。前两年,茧丝市场跌入低谷,许多地方的蚕农开始毁桑弃蚕,纷纷转产。在这利严峻形势下,该村蚕农们坚信低潮过后有高潮的市场规律,他们一面做到别人毁桑我保桑,稳住了现有桑园;一面普及科学管桑养蚕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并在桑园中  相似文献   

6.
一、落实消毒防病卫生制度1.蚕前消毒。一扫二洗三消毒。消毒前打扫好蚕室、储桑室及周围环境卫生,然后洗净所有的养蚕用具,再用配好的消特灵或漂白粉液对蚕室、储桑室、周围环境、用具彻底消毒,不留死角。一袋漂白粉或消特灵兑水25千克,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7.
周应良 《致富天地》2009,(12):33-33
一、简易活动蚕台的制作 1.蚕台规格 一般有2.5&#215;1.2米或3&#215;1米两种规格,每层3平方米实用面积,10层为一组,蚕座总面积30平方米,可饲养一张蚕种。应根据蚕房宽、窄和养蚕多少适当调整规格。  相似文献   

8.
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年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蚕农增收总值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晋城市在发展蚕桑产业中,探索出了养蚕大棚"一棚两用"模式,2012年首批在全市推广了近1300栋。蚕农们春秋在大棚养蚕,冬季利用养蚕空闲期在大棚里种食用菌,仅冬季食用菌生  相似文献   

10.
一、日照不足叶栽植过密,或栽在遮荫地的桑树,桑叶长期日照不足,用于喂蚕,蚕儿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易诱发蚕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秋蚕至死丝未尽──秋茧滞销引发的思考李必大沈天翔摄蚕茧,蚕农迈步小康的支柱产业。面对暴涨暴跌的茧价,不少蚕农不知所措,人们重新思考市场农业大问题。请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作的千古传诵的名诗,如今用来形容1995年蚕...  相似文献   

12.
一些养蚕专业户的实践证明,在养蚕的过程中,给蚕添食少量豆浆、葡萄糖、蜕皮激素、清水和水果保鲜剂等,可产生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栽桑养蚕曾是泸县农村的主要副业,在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近5万亩,养蚕10万余张,年产鲜茧近5万担,蚕农收入3000万元。近年来,国际丝价波动较大,部分地方对蚕桑发展产生了疑问。栽桑养蚕的效益究竟如何?为了推动“惠民行动”和“一户带百户”活动,我局在天兴镇场口村选择了5户示范户,对其栽桑养蚕成本收益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家蚕品种,都是四眠五龄,习惯上把1—3龄称为小蚕期,而4~5龄称为大蚕期。“养好小蚕一半收”,是我国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那么,如何养好小蚕呢?现简要介绍小蚕饲育中的有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论蚕丛与蜀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表意,“丛”是表音。  相似文献   

16.
<正>在广西河池地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蚕农正在使用自己发明的电动喂蚕车给"蚕宝宝"喂桑叶。为解决在大棚内给"蚕宝宝"喂桑叶的难题,当地蚕农根据"铁路轨道"原理,经过半年的探索、试验,利用钢管焊接一个可同时放置10箩筐桑叶的车架,在车架下安装4个有凹槽的车轮,车轮卡在大棚两侧离地30厘米处的钢轨上,通过蓄电池带动电机,给车轮带来动力,还能控制行进方向,进行"快、中、慢"3个速度档位的调节。电动喂蚕车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喂蚕的  相似文献   

17.
蚕蛆蝇是完全变态昆虫。产卵寄生在蚕体上,孵化成蚕蝇蛆后,便钻人蚕体内,破坏蚕的内部组织,体外则形成黑色病斑。当这种蚕蝇蛆早期寄生于蚕体时,会使蚕染病死去;在五龄后期寄生于蚕体时,会在蚕结茧后从茧的一端钻出,茧上出现蛆孔,不能缫丝。因此,蚕蛆蝇对养蚕业危害很大,必须杀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明坤 《消费导刊》2010,(4):243-243
本文通过对广西宜州市蚕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给出了宜州蚕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主张利用当前桑蚕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桑蚕副产品和适度发展丝绸深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昌建 《消费导刊》2010,(4):242-242
本文通过对广西宜州市蚕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给出了宜州蚕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主张利用当前桑蚕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桑蚕副产品和适度发展丝绸深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士平 《致富天地》2007,(10):27-27
近几年,中晚秋蚕的产量一直不稳,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血液型脓病”。怎样防治中晚秋蚕“血液型脓病”呢?现将基本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