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翠 《消费导刊》2014,(5):49-49
改革3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历经演变。然后,农村与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唇亡则齿寒,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两者的协调统筹,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城乡关系。如何科学地处理城乡关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十分明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给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巨大挑战。本文对国外城乡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国在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毅 《商场现代化》2008,(4):306-307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和农村是这一整体的两大部分,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它们的关系是否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实现。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走向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本文就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过程。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并建立一个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分析框架,从而形成周密的评价体系、并取得普遍认同的指标体系以测度、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已是随时应势之举。本文旨在通过整理陈述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箐 《商业时代》2012,(22):10-11
城市化、国际贸易、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否相符?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理论与实证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我国城市化和国际贸易是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和城乡经济融合的,但是从当期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和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非常明显。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是偏离均衡结果的。因此,不能因为城市化和国际贸易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就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或者数量指标,也不能因为现在的城市化和国际贸易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有拉大作用就限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科学论述了城乡建设的重要性、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现阶段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朝飞 《商》2014,(31):146-1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扩大开放力度,奉行邓小平“让小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共同富裕”的办法,大力促成沿海经济特区以及各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却相对忽视了中小乡镇的发展。这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就在于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首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一体化概念进行论述,然后对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近期发展目标,也是重要的发展条件,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居多、农业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短板、农业市场成为当前拉动内需最大增长点的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符合这一背景的社会保障体制,有倾向性对农村社会进行优惠性的救助和保障,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以养老保险制度为切入点,在城乡统筹这一大的背景下阐述其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商场现代化》2006,(30):303-304
本文首先从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入手,论述了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然后着重分析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最后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良好的体制环境,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尚不稳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缩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差距任重道远。改革开放30余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应从解决好农民土地权益有效保护、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配置信贷资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认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安徽省是个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2.
崔杰 《品牌》2014,(12):299-300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布局表明,我国城乡关系理论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一个新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发展最新结果。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的考察,有助于理清当前中国共产党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来龙去脉,总结和借鉴党在不同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和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人、自然、社会文明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对照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明确城乡和谐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的城乡关系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制度和体制安排,以便处理好市民与农民的关系,构建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人、自然、社会文明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对照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明确城乡和谐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的城乡关系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制度和体制安排,以便处理好市民与农民的关系,构建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王世联 《消费导刊》2011,(16):23-24
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统筹城乡发展”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就农村论农村、就城市论城市的桎梏,对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差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脉络着手,结合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慎霞 《商场现代化》2005,18(25):161-162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人、自然、社会文明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对照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明确城乡和谐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的城乡关系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制度和体制安排,以便处理好市民与农民的关系,构建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17年面板数据主要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非单项影响关系;并且两者间的影响关系在地区间存在差异,这与地区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乡差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农业是弱势产业,在我国,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对农村的发展不给予支持,那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可能很难改变,甚至还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古典经济理论中关于城乡关系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过大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必须在分工水平提高和分工组织演进的视角下才可能得到解释,而这表明随着分工组织的演进和分工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体现为一个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黄刚 《现代商业》2014,(20):65-66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与社会的变革,同时也要求政府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与农业的生产方式予以引导与支持,是其转向成为具有现代化性质的,使得城市与农村能够融合为一体。要想促进三次产业的互动,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就一定要注重农业的产业化。因为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与组织载体。基于这一客观实际,本文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背景,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经营组织效率,对组织形式进行完善,从而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徒村的建设发展,加速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民工进城打工,城乡接合部集聚了大量外来人口。在其子女的入学问题上,城乡矛盾明显显现,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对城乡接合部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上的城乡矛盾的表现、危害及成因作了分析,并对处理这一矛盾的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