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与建设战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是新时期从区域上统筹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重点探讨了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演变机制和一般成长规律,研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战略及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品牌耀海西     
福建耕地少,但农业特色鲜明。发展农业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是农业部支持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制定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和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等举措,形成了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为了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农业带来的挑战 ,我国将实施包括构建优势产业带、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五大战略 ,力争使农业发展呈现新的局面。据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 ,这五大战略分别是 :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构建农业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 ,新疆棉花产业带 ,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 ,“三北”地区奶业产业带 ,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和柑橘产业带 ,陕西和渤海湾地区的苹果产业带 ,沿海及重要江河湖泊流域…  相似文献   

4.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发展计划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目前我国优势农产品生产既有量的集聚,又有质的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已现雏形。张宝文说,农业部近年编制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明确了13种优势农产品41个产业带的布局,并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华北高产粮区-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进行实地调研,从农户、合作社以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分析目前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现状及其在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源头食品安全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农民对投入品意识淡薄,农资销售渠道繁杂、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相关农技培训的普及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不足,现有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与农民需求之间脱节等。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改变小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加强政府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与农民生产需求之间的对接,实现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双赢的目标,为发展和完善当前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政策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纵横录     
中国农业实施五大战略应对入世——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构建农业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新疆棉花产业带,“三北”地区奶业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和柑橘产业带等。——实施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把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实施优质、专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争取把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实施园艺发展行动计  相似文献   

7.
围绕六大核心,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围绕“生产发展”,支持农村经济繁荣。农村信用社应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 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产品产业带的良好条件和机遇。农产品产业带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关联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农产品产业带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手段,对农产品产业带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社会上各类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综合配套服务。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不少方面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就抓住了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对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具备粮食播种面积大、粮食产量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以及黑土资源丰富等基础优势。同时,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过程中,面临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趋紧、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以及粮食产业短板较多等方面的现实制约。因此,亟需从“内部发力”“外部突破”两个维度入手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以期保障东北地区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承担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特色农业区域布局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从福建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出发,阐述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具有福建特色的沿海蓝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3条农业产业带;畜牧产业、水产业、林产业、园艺产业4个主导产业和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9个重点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加快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31个省(市、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借助Tobit模型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最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二者融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 (1)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还处于失调阶段,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城镇化水平、公路区域密度、技术创新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均能促进两者的融合,公路区域密度对融合水平促进作用最大。(3)从基尼系数绝对值看,31个省(市、区)融合水平总体差异不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结论 各地应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差异,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观为指导,从基础协调、产业协调、环境协调和结果协调等4方面界定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设置包括4个指标组、12个原始指标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4年间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从0.324下降到0.187,反映近10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在不断扩大。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完善农业区域政策、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建立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休闲农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国内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空间研究中所选取的吸引物也众说纷纭,文章立足农业资源本体的视角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成都市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和休闲农业吸引物的基本构成,并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络维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等对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协同特征和市场发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结果](1)成都市休闲农业在空间上趋于弱凝聚型分布,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以精品花木、伏季水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空间集聚程度高,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温郫都(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花木产业金三角、龙泉山伏季水果产业带(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邛崃—大邑—新津环主城平坝粮油区、锦江区、蒲江县茶叶产区等区域;(3)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典型的"农区景区化"和"景区依托式"特征;(4)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在30~100km的环城游憩带范围,其中在30~60km以及80~100km的区域形成了密集带而在60~80km的圈层形成了衰减带,且与当地市场联系程度较高。[结论]未来,成都市应重点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与当地客源市场的联系,优化衰减圈和远郊圈的道路交通系统和休闲服务设施体系,以推进休闲农业空间的全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福建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多样性特征和特色“农情”,为了寻找发展因素的关联和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文章从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构建了BPDS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及9地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指标因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解析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分异和聚类情况,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结果](1)从发展指数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起步阶段和入初步发展阶段临界点上。9地市水平指数在0.487~0.561,其中6个地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个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4个准则要素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数分异,其中投入水平要素与其他3个要素水平差距较大;(2)从区域空间看,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龙岩、泉州和莆田3个地区最低。不同空间区域环境使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分异;(3)从水平类型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聚类情况可分实力高值区、过渡中值区和潜力低值区为3个类型。依据区位与资源特点,在实力高值区以生产加创汇的特征性农业,过渡中值区以发展服务型农业为主,潜力低值区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结论]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实力因素和资源禀赋等潜力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地区分异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条件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现代农业的集群形成等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区划工作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具体的经验做法。20世纪 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区划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点、依据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思路等核心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我国农业区划工作成效初显,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农产品产区进一步集中,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农业区划工作要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方法,进一步发挥农业区划在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区位优越性、产业融合性、功能多样性、要素集约性、发展可持续性、高度开放性、生态保护性等特点;具有强化经济功能、完善安全环保生态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功能、拓展社会文化服务功能;重点包括种源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海洋农业、口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8.
面源污染和碳排放阻碍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与高效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关。基于面源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经济-能源-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的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农业面板数据为例,结合内在增长和外在驱动对效率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上中下游都主要呈现偏右“U”型变化,效率提升应从增加模式转化为优化模式;研究期内区域差异呈现“扩大-收敛”的变化特征,高效率地区呈现“点-片-点-片”的扩散作用,存在一定的涓滴效应;从内在增长方面需要注意水资源管理使用、环境治理、区域科技进步动力、区域合作链等因素的影响;外部驱动因素中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科研水平与效率呈现正向显著关系,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及财政支持强度呈现负向显著关系,需关注环境规制的不显著结果。  相似文献   

19.
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山地丘陵区域,位于乡村之间、景区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特生态空间格局,以多功能农业开发为核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功能性、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服务功能价值的高低;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评价该类型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地位、主体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因不同区域背景及该区域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与能力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山地型休闲农业的地域特征,根据生态、生产、生活的功能内涵,从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产品生产、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与多样性保护、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固定、休闲游憩、文化服务等9方面构建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对闽清丰达休闲农业大观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具有适宜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多功能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伴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农业产能、建立农业生产新格局的理念已成为农业及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多功能性日益凸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已较为完善,而对于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方法]文章依据农业功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生产供给、社会保障、生态服务、休闲旅游四大功能,建立农业功能的表征指标和评价体系,在基本统计量和综合指标计算的基础上,采用SPSS快速聚类、Arc GIS空间叠加方法,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环洞庭湖区和湘中南区部分区域生产供给功能较强,以长株潭区为中心向外社会保障功能逐渐降低,环洞庭湖部分区域以及湘西山区生态服务功能较强,长株潭以及湖南省中部地区休闲旅游功能较强。[结论]该文还根据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法,划分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和12个二级功能区,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区位布局、构建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