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领导观认为,领导是权力、责任和服务的统一。权力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责任是指领导职位所赋予的任务。领导者的权力与责任是成正比的。服务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排忧解难,谋取利益。服务的思想,是领导者获得被领导者的信赖和支持的主要根源。没有服务的思想,领导者就不能正确地运用其权力,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责任。权力是完成领导一作的基本前提,责任是担负领导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是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的影响力一般有两种,即强制的权力影响力和自然的非权力影响力。由于高校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弱化及大量人才的流失,迫切需要提高高校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针对高校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提高高校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做为群众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其权威如何 ,直接关系到领导功能能否有效地实施。领导者的权威是权力和威信的结合 ,即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结合。权力性影响力是以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地位为基础 ,由组织所赋予的职务、职责、权力所构成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通过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情感、才识等所形成。权力不能代表威信 ,威信也代替不了权力。没有权力 ,只有威信的干部构不成领导功能 ;没有威信、只靠权力的领导 ,其权力号召必然弱化。领导干部权威的树立 ,除权力性的影响外 ,非权力性影响更为重要。非权力性影响主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所管理的企业效益如何,固然与周围环境、市场行情、经营方略等综合性因素有很大关系,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具有强的影响力,关系更为直接。在实践中,领导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权力影响力,一方面为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主要是由领导者所担任的实际职务和掌握的实际权力所决定的,这种影响力主要是针对权力而言,它同权力的性质大小有直接的联系,带有强制性。另一方面为非权力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企业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工作中的模范行为,带有…  相似文献   

5.
税 收权力是税收法治不可或缺的价值因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表明 ,法治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目标 ,其秩序由各种力量集合而成 ,但这些力量必须附以必要的权力。没有权力 ,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税法的权威性、税收的强制性无不以税收权力为保证 ,没有税收权力就没有税收法治的秩序和状态。因此 ,税收法治不是要不要税收权力的问题 ,而是怎样把税收权力确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使其发挥作用 ,又控制在一定限度的问题。换言之 ,人们应该从什么样的税收权力 ,税收权力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合法的。对国家权力而言 ,法治承担着双重任务 :一方面 ,它承担着国家权力的授予任务 ,即授权功能 ;另一方面承担着对权力的限制、制约和监督的任务。因此 ,税收权力的合理定位 ,就应该从授权和限权两个方面去把握。一、税收权力授予权力只有授予 ,才能行使。现代法治社会在权力问题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权力来源和取得形式的合法性问题。其中包括有两层内涵 :一是从实质要件上 ,权力必须来自于人民 ,取得于人民 ,受托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这一实质要件的深层本质是人民利益 ,其权力形成是人民主权。二是从形式要件上 ,一切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 ,...  相似文献   

6.
行政领导者通过非权力影响力实现对被领导者的有效管理,需找准并密切把握相关要素。本文试图构建行政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与需求、利益、情感、沟通四大相关要素的影响模型,阐述各要素的影响过程、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出培养及提升相关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包括厂长、经理),其治厂(司)兴厂(司)的效绩如何,固然与周围环境、市场行情等综合性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身有无较强的影响力.在实践中,这种影响力又往往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权力性影响力,往往来源于领导者本身担任的实际职务和掌握的实际权力,带有强制性,另一类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往往是从企业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工作中的模范行为决定的,带有自然性.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这两种影响力都存在,而且有必要同时发挥作用.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更强有力的非权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的权威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指挥、协调、统一领导的组织能力和权力及威望的辩证统一.领导者的权威如何,既能反映出领导者所具有的德才素质,同时也能反映出领导者管理的工作效能.任何一个政绩显著的领导者,都十分注意树立自己的权威,那么,如何确立领导者的权威?本文想就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自然性影响力,它虽然不具有权力的性质,但却能发挥合法权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因此,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每个领导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领导魅力是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具备的,因其在领导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领导魅力是领导权力运用的最佳状态,应从塑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者的学习力、展示领导者勤政务实的工作魅力、正确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等方面增强领导魅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和领导理论解释领导者如何为组织获取资源。从"领导者在怎样的制度情境下获取资源、领导者为组织获取的资源是什么、领导者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这些资源的"3个开放问题出发,联接制度、组织、个人3个层面构建了研究领导者资源获取的分析框架。提出的理论框架为分析领导者获取资源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为领导者在实践中获取资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于领导者而言,因其处于资源整合的中心,必然会执掌相应的权力,但身居高位者未必是一呼百应的好领导,有职有权也不等于一定具有了领导力。权力的影响力是强制性的,但随着职位的变动或消失,这种领导"硬实力"也会不复存在,非权力影响力才是领导者自身综合素质和良好行为的体现,这种领导“软实力”的凝聚力和领导魅力会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非权力影响力在图书馆领导实践中的作用,并指出要想提高非权力影响力,领导者必须重视提高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工作能力以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将中国特殊组织情境下的经理人职业探索、职业成长、领导者权力距离感与领导对经理人的信任整合到一个理论模型中。运用255组配对样本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探究了四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领导者权力距离感和高员工信任的组织情境下,注重职业探索的经理人能获得更快的职业成长;在高领导者权力距离感和低员工信任的组织情境下,经理人要注意自身职业探索的"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要求领导者提高个人的人格水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史证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树立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精神,是现代企业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正向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发展、事实上,在一些文化修养较高的员工群体中,他们的需求已倾向于个人价值的体现与满足,而不是纯粹的“经济人”的价值观——即一概以金钱物质刺激为满足.面对这样的员工,无论是企业最高领导者,还是部门的领导者,都必须正视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修正、优化领导者的人格,还是仅仅依靠领导者的非人格力量——权力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很显然,在这种人格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领导者仅靠权力来领导他们,是力不从心的.领导者人格力量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现代领导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如何,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那么领导者应如何“立威”呢?  相似文献   

17.
企业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宇红 《经济师》2003,(8):125-126
文章对企业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人格塑造所包含的几个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黄石禄 《经济师》1998,(6):47-48
企业领导者的权力运用●黄石禄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管理者作为管理主体始终出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特别是居于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决策者,也就是企业的领导者,他们掌握着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最高权力,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这里,就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一、领导权力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领导权力,是指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被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凡是管理者手中都有其职责范围内相应的权力,领导权力是领导统御活动的基础,没有领导权力,管理者就不能对社会组织、被管理者的行为施加影响,进行控制和指挥,领导统御活动就无法进行.领导权力的作用,集中地讲就是确保领导者和领导集团的领导活动正常进行,以完成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企业权力来源观和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权力来源观都缺少伦理支持.基于主体性的企业权力来源观强调企业权力源自各要素主体的主体性.主体性在企业中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经济性的,即对产权尤其是劳动力产权的确证;二是伦理性的,印对正义原则的满足.企业权利的配置应满足对各要素主体的主体性认同,这是效率与公平、经济与伦理的融合.主体性的实现有生存发展和尊重参与两方面的内容;其实现方式是分享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和治理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