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氏朝鲜与中国明清两代相始终,在近6个世纪里,尤其在明代,一直以“事大”为基本国策,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关系。明朝对朝鲜也格外恩宠,表现在服饰文化上便是赐服。明朝对朝鲜赐服不仅频繁,而且制定了相关的赐服制度。明代赐服对李氏朝鲜服饰文化影响很大,文章从朝鲜服饰制度、服装款式、色彩、纹样等方面论述了李氏朝鲜“衣冠文物,悉同中国”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晚期人口不断增加,科举制吸纳人才却是有限的,与此同时明代中晚期的商业经济正在获得巨大的发展,从而对文人具有了相当的吸引力,这都成为了儒商合流形成的社会原因.在儒商合流的过程中,既有文人向商人的转交,也有商人学习儒士风范的种种表现,在明代中晚期儒商合流的过程中看到明代儒商精神对当今的启迪:其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与儒家温文尔雅的风度成为明代儒商精神相反相成的2个方面,传统义利不容的思维误区也过渡到了义利双行的合作思维.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晚期,以徐渭、李贽、汤显祖和袁宏道等人为代表,针对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推行的复古主义思潮,特别提倡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发自本心的真情实感,以不受闻见道理蒙蔽的“童心”和不受世俗和格套束缚的“性灵”,去创作属于真我的作品.由于艺术创作中的诗人作家以表现不得不表现的情思为根本出发点,所以对于文学艺术的既成法式,当以意役法,不为格套所限制.  相似文献   

4.
朝党 《新智慧》2004,(7C):54-54
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妖怪;邪恶而迷惑人的;装束奇特:艳丽、妩媚等。当然,在时尚用语中,一样事物被冠以“妖”名时,很少有人会把它理解成“白骨精”一类。如今不少有关“妖”的说法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对时尚男女、前卫事物的一种感觉。其意思似乎已经从最初的贬义中游离出来。如果有一天,有人说你“妖”的话,不要生气,没准是在夸你有性格呢。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制度形式."掠夺之手"模型为分析现代政府行为提供了有用的研究视角.以"掠夺之手"模型的视角来分析明代统治者行为对盐商利益以及开中法实施效果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得出明代开中法崩溃、盐商"困守支"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制约统治者掠夺之手的制度安排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医疗系统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中时弊,简明扼要,内涵丰富,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一本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科书。“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目前,社会各界对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呼声很高,批评声、建议声也不绝于耳。在我们医院,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项元汴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民间收藏家,在明代中晚期,“海内风雅之士,取道嘉禾必访元汴,而登其所谓天籁阁者。”可见当时的天籁阁,是文人心中的圣殿。天籁阁藏品滋养下成长的艺术家如仇英、董其吕、李日华、项圣谟等等,他们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末、清初艺术走向。应该说项元汴及天籁阁是嘉兴乃至浙江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但因时间跨度太长,现在社会的一般人士对项元汴及天籁阁的了解比较淡化,虽然近几年随着文化收藏的兴起,嘉兴人中知道项元汴的人开始增多,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在艺术手法上模仿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方法而拥有非常广泛的读者群,文章从“为父复仇”、“神妖斗法”、“才子佳人”这三个叙事模式分析红色经典,揭示红色经典与中国传统小说在叙事结构方面深层次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唐代美学是中华美学的高峰,其独有的美学本质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意蕴和风骨。而在新时代语境下,由陈凯歌导演的盛唐题材玄幻电影《妖猫传》再次引起新一轮“盛唐气象”的大讨论,也成为当代运用影视戏剧方式对传统美学进行创新和升华的一种方式。文章以“盛唐气象”与《妖猫传》为例,对影视戏剧创作中关于中华美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其实本刊2015年第2期卷首我已经谈过“情报与智库”的联系与区别了.本期我们聚焦“情报与智库”,汇集更多专家学者的见解,为业界提供更全面的视角来思考、研究科技情报和竞争情报未来发展之道.于是“被”再议一次“情报与智库”. 首先,“理性和建设性”应该是我们讨论“情报与智库”的主基调.不要情绪化,力求心平气和,不要“剑走偏锋”,力戒“阴谋论”等偏激的主观立场.这是进行科学研讨的前提,也是讨论研究“不跑题、不走调”的保障.因而需要强调,我们讨论的“情报”是广义的开源情报,是科技情报,是竞争情报,不是谍报和军事情报;而我们讨论的“智库”是狭义的决策智囊机构,专指服务公共决策的咨询机构,并非泛指一切决策咨询组织.  相似文献   

11.
黄州时期是东坡乐府的高峰期,佳作的繁盛期,在此期间东坡乐府表现为风格的嬗变,即从“豪放”之风到众风呈现。其豪放的怀古词、旷达的言志词、清雅的咏物词、婉约的言情词、清新的农村词,为词坛吹来了一股大气纵横的清爽之风,从而开创了词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代的社会治乱、经济荣枯、文教兴废、战和事迹、风俗厚薄等,都可以从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洞悉。唐传奇和唐诗一样,极富时代意义。因此字里行间,多反映唐代社会的实情。透视裴铏《传奇》,我们可以得知,在唐五代重视门第的习气蔚然成风;唐代士人干谒之风盛行,唐代士子对情感不加约束,放任自流,追求个人享乐;而这,也促成了唐代娼妓的蓬勃;晚唐政治黑暗腐朽,战乱频繁,百姓困顿凄惨,社会秩序混乱。  相似文献   

13.
乌宝是元代流通的主币楮币.它的“外”形好像方“方正”正,其“内实”却藏纳着很多“垢污”.“垢污”表现之一是生平经世的投机性,为了一时一己之利,它毅然“厌祖、父业,变姓名”,即背弃“钱氏”和“楮氏”两条祖源,独尊“尽得其通神之术”的“乌氏”;二是个性品格的曲随性,其体态“轻”巧、单“薄”、“柔”软,随人随时而“舒卷”自如,极力称人之心如人之意,曲随人之所求;三是社会流通的腐蚀性,它流通于各个领域,大搞“奢靡”之风,使官员和社会腐化堕落;四是取人弃人的势利性,用势利眼对待人,对富人“每屈辄往,虽终身服役弗厌”,对穷人则“甚厌之”、“终不肯一往”;五是市场交换的多诈性,或招摇过市而取利,或用魔法以套取社会财富,或用金蝉脱壳之技以推卸罪责,或推波助澜以浑水摸鱼.  相似文献   

14.
郑玄认为诗歌与政治紧密相通。政有盛衰,诗有“关”、“刺”;政权影响力有大、有小,诗则有“风”、有“雅”。在他眼里,政治是诗之“源”、诗之“本”、诗之“母”,诗与政异体相通。  相似文献   

15.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把经济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形成了“GDP增长模式”.“GDP增长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推进,“GDP增长模式”对人之主体的遮蔽亦日趋凸显.由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将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将发展的目的切实落脚到“人”上来.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沪片、沪地、沪人、沪事及沪风等基本元素共同构建了上海影像的文化内涵。沪片自始至终具有求新、商业、通俗等美学特征,而此正印证着海派文化的特质并与海派文化的回归趋向相契合。石库门弄堂作为沪地“地景”之一投射着导演对海派文化的本体性认识;女性是电影中最能代表“沪地”之中的“沪人”。沪片中之沪事不仅有都市传奇故事所营造的旧上海之乱世想象,也有上海现代都市故事。沪片中的视景不仅营造了怀旧之沪风,也彰显着现代化的沪风。  相似文献   

17.
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在其“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的著作《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天下”的重要思想。纵观顾炎武生平事迹,此言不但明确表明了其在政治上与清廷的经纬之分,更是从华夏文明、儒学渊源这一深层意义上对清廷的鄙视与否定。其中固然有顾氏根深蒂固的夷夏之防,但透过表层,我们更应看到顾氏作为明代遗民、儒家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其思想实质上对守护儒家传统与华夏文明的延续与存亡的深切忧虑。由顾氏“保国”“保天下”这一思想入手,紧密结合其提出的时代背景、顾氏本人的生平机遇、学术背景、深层思想意图等方面分析顾氏于复国无望之中的妥协、儒家传统与华夏文明前的自觉承担。  相似文献   

18.
明代刊刻唐诗选本的风气很盛,重要的唐诗选本的选诗宗旨及规模架构又刺激了明代诗论的发展。而要论及唐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杨士弘的《唐音》。《唐音》是一部及其有特色的选本,后人高儒之、高楝、李东阳等都给予其高度的评价。在探讨《唐音》的编选目的、体例后,我们可发现它对于“专取乎盛唐”标准的坚守及“格调”与“世变”相结合的双重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观念,都能在它的文学中有所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礼节情,以道制欲”的儒家思想茏罩一切,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一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公式中演绎着。明代中晚期,城市商业的繁荣,社会心理的变化,导致对个人情感的尊重和宣扬日益突出。《牡丹亭》正是这一社会现象在爱情上的写照,它上承正统思想,下启现代风潮,集中体现了过渡特色。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八荣八耻”切中时弊,简明扼要,内涵丰富,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一本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科书。“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